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小编: :chenlongji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2017年高考语文怎么考?怎么答?

一、面对大阅读量的策略

1、略读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它要求读者可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语文阅读速度。

2、寻读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寻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寻读则是在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有时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读者可以采取寻读的方法来找到答案。寻读既可以保证阅读的速度,又做到准确无误,所以寻读技巧也很有实用价值。

3、扩大视距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扩大视距,提高整体的认识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短语或短句写在卡片或其他小纸上,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眼前扫过,然后说出短语或短句的内容;也可以把一些字数相同的短语或短句放在一组,按照字数由少到多的顺序逐组排列,依次练习;另外,还可以把一篇文章提前用铅笔圈出一些短语或短句,以圈好的单位进行练习,以扩大视距,提高自己的整体认识能力。

4、避免默读提高阅读速度

避免默读:这个是我认为最有效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人们在阅读时普遍存在默读的情况,也就是当大家在读到文字时,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配合相关动作,但是在心中默念每一个字,您现在就在读文章,看看您自己就知道了。首先,我要告诉您的是,默读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至少在开始的时候,需要非常集中精力,但确实可以避免。

5、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任何一种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正如游泳一样,只知道游泳的要领,而不亲自到水里去体会,去实践,是不能学会游泳的。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训练中,我们要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注重对自己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这样真正进入考场后就会不慌不忙,因为平时已经训练有素。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提高高考语文阅读速度的具体内容,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语文阅读方法之后,再加上适当的训练,一定会提高语文阅读速度,从而提升答题速度,帮助我们在高考中赢得更多的时间。

二、2017年,语文大纲到底变了哪儿?

10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这一纲领性的文件不仅体现了高考改革精神的基本走向,也直接决定了2017年高考试题的基本面貌。

文件附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考纲修订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 体现“创新与稳定”的关系:这一原则确保试卷面貌不会大规模改变,只是进行局部的微调,但考生要格外留意微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拉开距离的关键;

原则二 着重体现“提升考试质量”:也就是试题设计将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而且低级背诵记忆能力考查比例降低,高级的分析运用能力考查比例提高,考试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层级,向分析型、综合型能力发展;

原则三 着重于“素养导向”:与上一原则向对应,考试内容将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朝着能力和素养层面发展。

文件第二部分是主要修订内容。注意这部分内容不是具体的学科内容,而是所有学科的基本方向,核心重点如下: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这也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渗入所有学科,不管是作为背景知识还是直接进行考查,传统文化的卷面比例都将提高。考生需要全面提升对文化常识的了解,不仅仅是“文学”常识,而是“文化”常识,不是语文学科,而是全部学科。

第三部分是各学科的修订内容。

其中语文学科“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具体有四个变化:

1 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

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 适度增加阅读量

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据小编估计,2017年的阅读量大概会增加1000字左右)。

3 选考改必考

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小编仔细一想,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用类文本”。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据小编推测,为了考试的稳定性,2017年高考题中,在“小说”和“人物传记”中选出一篇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也需要进行练习。

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4 在古诗文阅读板块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内容

这一内容是语文考试本应承担的责任,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只能说在2017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

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小编总结

就语文科目来说,变化并不大,并不会特别明显地体现在高考试卷的卷面中。

但是根据高考要求,考试题型必然会发生变化,因为语文考纲变化实际上只传达了两个信息,一个是要提高考查的能力层级,一个是要考查文化常识内容。所有变化都是围绕“语文素养”这一个关键词进行。

不管是教学还是学习,都需要回到“语文”,这两个字的本质。因为,现在的语文考试真的是逐步回归,真正考查学生作为母语使用者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反思2016年高考从中汲取经验

2016年全国课标卷(乙)卷试题,基本保持了这些年来所形成的试卷结构,在题型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在能力要求的考查上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拉开考生的差距,有利于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笔者试图通过观察这份试题,寻获当中蕴含的一些信息,对我们往后的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

这道大题为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重要概念和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为商代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影响,文章内容虽然涉及史学及文字学范畴,好像专家学者才会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课题,但是与国人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也有密切关系,文字流畅,总体思路较为清晰。全文字数约1070字,估计命题者为适应命题需要,编摘时作了一些修改。论述文阅读材料的设置有利于引导高中学生关注高质量的阅读,提升阅读的层次。在题干的表述上,第1、2小题与去年的题目完全一致,第3小题题干的表述略有不同,由以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在题干的表述上,提示考生在各题选项中选出“不正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从选项来看,论述文阅读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对逻辑关系的把握,这跟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这道大题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部分构成。

(一)文言文阅读

试题选择的依然是二十四史里面的人物传记,这次选的是《宋史·曾公亮传》,继续在唐宋时期里面选择命题的材料,体现考纲里面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全文约580字,估计也是命题者对原材料作了一些删改。从整体看,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有较强的故事性,文中共选了主人公曾公亮的六件事情,另外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增加了人物评价。从题型来看,依然与去年考查的点保持一致,即考查了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翻译。各题考查的文章段落没有重复,文字覆盖全面,考查效能高。

断句题。延续了前两年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在2014、2015年考题分析里面,命题组明示了这道题的考法,即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无错误。从今年选项的设置来看,命题者言而有信。

古代文化常识题。这道题由于与近年国家倡导的“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理念是一致的,今年继续保留。但是从选项的设置来看,考查的却是政治领域的术语,如“首相”“储君”“有司”“契丹”。三个选项为职位,一个为少数民族的建国历史,命题虽然是文中的词语,但考查范围比较狭窄,个人认为不利于真正让考生了解广阔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点的考查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学生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作用。

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选项的表述规范,延续了课标卷一直以来的考查方式,即在拟制时,命题者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概括。这道题的命制,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有降低试题难度的意味。翻译题。保持了一贯的考法,2道小题。要翻译的句子,侧重于实词的理解、句式的把握,今年将判断句、省略句都考查了,并选择了一句评论让考生翻译,把握其他人的评价,更好地了解他人的观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选取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金陵望汉江》作为命题材料,这是熟悉的诗人不熟悉的文本。课标卷以往这道题的命题材料主要出自唐诗或宋词,没有出现过元曲,努力体现考纲中对古诗文阅读“浅显”的要求。不过即使这样,也可以看出命题的一些微妙的变化。

变化首先体现在选材上。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但又不能仅仅看成写景诗。变化还表现在设问上。去年的这道题,选用的是岑参的边塞诗,展现了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和人情风习,并且与同诗人的另一首考生熟悉的诗歌进行写法上的比较。去年的这个命题的变化,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今年的备考过程中,不少练习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结合起来考查考生。但是今年的命题没有延续去年的做法,以往第8题多数是考诗歌手法,第9题多数考查思想感情(属于内容范畴)。今年这两道题,考查的都是内容:一个是考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一个是考查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还问考生“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试题的难度是增大了。在诗歌的前四句,“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字面上是较难理解的,估计考倒不少考生了,尤其是没有仔细审读后面诗人引用任公子的典故的用意的话。可以预见,广东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回答情况将会比较糟糕。由此看来,在诗歌鉴赏题上,今年所有的模拟题都是高度神似罢了,欠缺创新。如何进行备考?个人认为以往“手法+感情”的鉴赏思路不可忽视,不要因为今年这么考了就一窝蜂地只训练对内容的把握,或对写法用意的探索,这样备考只能被人牵着牛鼻子走罢了,还是应该尊重诗歌鉴赏的规律,把握设问的多种角度,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提高诗歌语言感悟能力,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诗歌备考的万全之策。

(三)名篇名句默写

这道题延续了前两年的考查方式,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分别出自《荀子·劝学》、诸葛亮《出师表》和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从题材的选择来看,两散文一诗歌;从考查的来源看,两高中一初中;从考查的方式来看,两连贯一分句,这一点,也属于考查方式的创新。今年的这道题,显得相对简易。选的背诵篇目确实是经典名篇,没有故弄玄虚。由于今年多省份加入这份题的测试,各省的高中自编教材要求又不统一,为显示公平,命题者在默写材料的选择上显得更为谨慎。在语境的提示上更加明确具体,例如考查《出师表》,命题者还提示所默句子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考查的难度,减轻了考生的备考负担。考题简易,但是考起来灵活,考生必须弄清里面的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题

这道题的阅读文本《锄》是山西当代著名作家李锐的小说,改编后的文本约1620字。李锐曾出版过小说集《厚土》、《红房子》等作品,这些作品在文艺界和读者中都曾产生过强烈反响。他是被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看中的少数几个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社会,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对农耕有着很深的情感。小说选取的主人公“六安爷”即是对农耕有着深厚情感的典型人物。小说以“锄”为标题,明显具有双关意义,即它既是六安爷手中的劳动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寄托;同时象征在农耕文明与“城镇化”这样的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农耕文明渐失的社会现状。这篇小说表面写农业耕地被工业生产挤占的现状,实则表达了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恋与不舍,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工业化社会到来的深沉思考。命题组立足当代现实,选取了这样的文本进行考查,时代感非常强,用意是明显的,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从问题的设置上看,问题表述扼要、清晰且明确,确实有利于引导考生作答。考生作答是否理性,在评卷时是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题

这道题的阅读文本应该是命题者摘编而成、重新组合的文本,文本后面提示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组合后的文本适合用来考查考生,体裁依然属于人物传记,正文文本连同“相关链接”,字数共约1620字,与文学类阅读文本字数相当。文本后面的“相关链接”,是他人对陈忠实作品和陈忠实本人的评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句话本来出自海明威,后来成为了陈忠实借以阐释个人创作历程的形象概括。陈忠实认为,作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独立的声音,是把个性蕴藏在文字里边的能力。而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靠的就是独立的体验、独立的发现、独立的文学形式。他曾说:“遵循寻找——发现——探索的循环途径,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挖掘人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句子,才称得上属于自己的句子。”考生向来在选考题方面,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作答的居多,皆因传记文本的事实清楚,问题明确且清晰,较文学类阅读文本的问题容易作答,且得分较高。过往的评卷证实了考生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但是考生这样的选择却偏离了命题者的原意,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设置几乎成为了摆设。高考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指挥棒,命题的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校直接放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毋庸置疑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不利。有见及此,今年命题组在文本的选择上、问题的设置上颇花心思,除了选好阅读的文本外,还努力平衡两道选做题问题的难度,在考题的设置上尽可能做到公平,这一点变化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五、语言文字运用

词语题。继续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虽然还是选择题,但是题型有所改变。2013年及之前,课标卷在题干里面明确要求考查成语的使用,四个选项为四个包含易混成语的独立句子,成语间的语义没有相似性,这也是2016年《考试说明》中的示例题型;2014、2015两年,提供了三个独立句子,选项为三个相近成语的辩别选用,填入三个句子当中;2016年,结合了前面的两种题型的优点,提供六个包含易混成语的独立句子,设置包含三个句子的选项,要求考生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

今年的这种题型,扩大了考查的容量,是命题推陈出新的表现。我们除了要注意形式上的变化外,还要注意题干中“词语”一词的表述。展望以后,这道题不一定只考成语了,还可以考查双音节词语。回想这一年的备考,大家都将注意点放在语义相近成语的比较运用上,较少注意易混成语的使用。这抓住了备考的重点,但是不全面。词语题的备考,中心应该是常见且容易误解的成语的使用,强调的是词语积累。

病句题。这道题为常规必考题型,与之前课标卷的命题一脉相承,变化不大。今年的考查重点依然落在语法类的病句类型上,没有考查修辞类的病句,大抵是其它题目已经较深入考查考生逻辑思维的缘故。这道题有点新意的是,句子的内容时代性非常强,紧扣生活,诸如“创业大赛”“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新媒体”“传统文化”等等。但毕竟是新瓶装旧酒,语病的诊断才是关键。

连贯题。今年的这道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连贯、准确的能力,但是题型较往年有所改变。2014年及之前的课标卷,这道题是一个语段内空出连续的若干短句,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几个句子进行排序嵌入;2015年的课标卷,这道题是一个语段内空出一个句子,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四个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由选项可知,基本上是句子语序、逻辑上的选择。2016年,是一个语段内空出六处地方,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这六个空位中,有无须填词的,有根据句意选填关联词的,也有选填其它虚词的。跟以往的考查比较,这应该不是一种新题型,2008年的课标卷曾出现过,今年的《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里面,就有这么一道题,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罢了。

补写语句题。这道题为主观题,要求考生在语段空出的三个地方中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有字数限制。本题需要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所必须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演关系。课标卷自2010年以来,除了2011年是“长句变短句”题型外,其它各年均为补写语句题,这道题的考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显得较为稳定。去年的两份题,谈的是“阅读的类型”和“电子商务”,跟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今年该段文字所讲的“花青素”,是植物色素,植物颜色的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选择这则材料,有利于引导我们观察自然,回归自然。

读图题。这道题从2009年至2012年,考的都是仿写句子,考查考生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2013年起改为读图题,其中2013、2015两年考的都是徽标,要求考生写出构图要素,说明图形的寓意。2014年考的是构思框架图,要求将活动的构思写成一段话,做到准确、连贯、简明。2016年按照2014年的方式进行命题。2014年的试题分析里,命题组指出:“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做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说明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读图能力要增强,这是时代趋势,图文转换是高中学生一种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写作

今年的这道作文题,系由一幅漫画作品作为命题材料构成。漫画的大意是,面对考试两个人流露出不同的表情:孩子甲由原来考100分到后来考98分,脸色哀愁,脸上由原来的一个吻印变成巴掌印;孩子乙由原来考55分到后来考61分,脸色欢喜,脸上由一个巴掌印变成吻印。对于这两种现象,要求考生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道题,在命题的形式上,跟去年的课标卷作文题略有不同,材料由文字转为图形,但本质上还是一致的,即是在事物对比中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只是在内容上选取了教育方面的话题。这回的作文命题,难度确实是大了的,漫画描述的事情较为客观,没有标题,考生必须要读懂漫画,弄清里面的寓意,要写出有见地的文章,这对考生来说并不容易;但是作文的命题有效地规避了各地的押题,回避了当下的时政热点,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也埋下了伏笔。

回看漫画,假设这是探讨家长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漫画中的两个人物,孩子甲第一次考试取得了满分,他的家长给了一个吻以示肯定和赞许,孩子很开心,但是当孩子第二次考试只拿了98分的时候,家长却给了一个巴掌,孩子非常苦恼。其实无论100分抑或是98分,对于一个要拿满分100分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但是仅仅2分之差,却由欢喜变为哀愁,这当中,或者就是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吧。而另一方面,孩子乙第一次考试只拿了55分,由于跟取得100分的同学有所对比,他得到的是一个巴掌,但是经过努力,在第二次拿到了61分,却由忧愁变为欢喜,或者孩子的学习基础本身就不那么好,但是区区的6分,却能由量变引起质变,获得了他的家长肯定和赞许。我们从这两组漫画中,分明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对于本身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有的家长是不允许孩子后退的,“分数很重要”;对于基础比较落后的孩子,有的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当然,在画面的背后,这两个孩子的家长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我们该如何看到孩子的进步与退步,从而怎样推进教育,是值得每一个家长思考的问题。

个人认为,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好题,命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知识文学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相关推荐

    2017年高考冲刺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备战2014年中考语文的建议 2011年语文综述及2012年备考建议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语文备考建议六步骤安排温书迎高考 2017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建议 2022年中考知识梳理与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 成语知识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指导 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汇总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几点建议 关于2014高考语文答题的几点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写作技巧 2015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 2016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 修改病句的口诀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技巧:怎样答好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俗语大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技巧:如何分析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提分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提分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议论文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频成语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常被误读的古诗句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 病句快速判断16法 语文复习的十个建议 语文复习的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的复习禁忌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提分技巧 2017年中考语文备考:第一阶段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名句名篇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阅读四步法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的课文 2021年中考语文口语交际答题技巧:提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提高高考语文分数的方法 高三文言文阅读学习建议 2017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备考技巧及方法 2017年中考语文备考:中考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中考语文答题实用技巧 四个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必备名句背诵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必备诗词5篇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的古诗词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议论文写作技巧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必备) 2017年中考语文备考:第一阶段 2017年中考语文备考:第二阶段 2017备考:40例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分享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中易错知识点 2017年高考语文知识备考:语言基础练习(十二) 2017年中考语文易错知识点(备考)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咬文嚼字 高考必备:2017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中常见熟语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作文开头技巧集锦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满分作文万能开头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大全2017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的名篇名句 给青年语文教师的读书建议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备考技巧 2017年中考冲刺如何备考作文? 福建2017年高考说明:语文新增5篇古诗文默写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版 高一语文寒假复习建议:高考试卷中各版块复习方法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考生必看:议论文六大考点解析 2017年中考语文必考的名著简介(备考) 备考指导:2017年中考语文必背古文 2017中考语文名著必备考点:《童年》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中“与”字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中“之”字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常考易错成语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语文常考四字词归纳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备考:小石潭记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中“则”字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名篇名句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知识大全 2017年中考语文记承天夜游考点备考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六大考点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病句修改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常见的借代类型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中“也”字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中“为”字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中“因”字的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必背古诗词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适用什么样的字体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备考:捕蛇者说考点 2017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辅导 2017年中考语文冲刺阶段如何备考?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压缩语段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首场语文增分点分析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答题模式、及题例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易用错成语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