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文言知识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专题3

小编:

  苏州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先主曰:“君与俱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A

  7.(4分)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8.(3分) “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3分)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青岛(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8.B

  9.(1)原来的,从前的;(2)计划,打算。解析:要结合全文理解这些重点词的意思。

  l0.(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舟山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7.(1)猛,强有力 (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

  23.【迁移拓展 】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四)(12分)

  19. (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0.(2分) C

  21.(4分)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22.(3分)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23.(2分)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福州市(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敝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14.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3分)

  (一)10.(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2分,每小题1分)

  11.(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 (4)破(4分,每小题1分)

  12.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3.行(走) 衣(穿)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4分,每处1分)

  1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3分,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

  三(20分)

  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湖州(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

  (二)(8分)

  17(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18.(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19(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不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内江(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8.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一)5. A (走:跑) (3分) 6、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来”、“因为”;D项分别译为“如(表比较)”、“你”)(3分) 7. B (3分) 8.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逆旅”1 分, “再”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 分,共3分)

  宁波(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 ⑵一狼洞其中 ▲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三)(8分)

  15.⑴回头看 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温州(二)(14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每有会意 ▲ (2)性嗜酒 ▲

  (3)期在必醉 ▲ (4)既醉而退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二)(14分)

  17.(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重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忌不自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朝服衣冠 ②有时朝发白帝

  C.①闻寡人之耳者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1.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4分)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12.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4分)

  答:

  安徽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三] (15分)

  15. (5分)

  (1)或:有时 (2)见:显现

  (3)等:等同 (4)安:怎么 ,怎能

  (5)执:拿着,举着

  16. (4分)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分)

  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3分)

  丽水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文时 间景情

  甲 文⑴月景闲情

  乙 文更定⑵⑶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1.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⑴题答“空明清丽”,第⑵题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题3分,每空1分。

  义乌 (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眉山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8.D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9.D(A: 前“孰”:谁,后“孰”:仔细 B:前“乃”:于是,就 后“乃”:竟然 C:前“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10.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相关推荐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专题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5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4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篇专项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比较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3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古诗文阅读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梳理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1 小升初课内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2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之记叙文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3大文体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3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4步课文精读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 小升初课内阅读字词理解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散文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议论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4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2 中考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初三上册复习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1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篇 2017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散文篇(二)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散文篇(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散文篇(四)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散文篇(一) 2017中考生必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5:古文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汇总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3 备战2017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2016中考语文答题技巧:阅读理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夷坚志》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3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古文诗词阅读 2016中考语文答题技巧:阅读理解 2021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编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祖逖》阅读理解及翻译 2021年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3)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篇(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篇(四)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篇(一)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篇(二)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一)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六)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篇(五)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四)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二)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五)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的三个步骤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找原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读材料 中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高分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两角钱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5问自读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回答问答题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3 中考文言文《闻鸡起舞》阅读理解练习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手》 2012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攻略 中考语文知识点:阅读理解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指导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中考阅读题解题技巧 2017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必备知识点2021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概括段意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