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风格流派介绍四

小编: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欧苏

北宋散文家欧阳修和苏轼的并称。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是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而在他的同道和追随者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中,又以苏轼才气最大,成果最丰。他继欧阳修之后主盟文坛,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他的理论主张为散文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其创作实践则体现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因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苏轼是最有资格和欧阳修相提并论的人。欧阳修本人在晚年就已将苏轼作为后来居上者加以褒扬说:“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引《复斋漫录》)到了南宋,苏轼文名更盛。古文作家大多沿着欧阳修、苏轼所开辟的道路前进。于是论者就将欧、苏并举,并把他们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论。如南宋初的王十朋著《读苏文》一文,指出:“唐宋文章未可优劣,唐之韩柳,宋之欧苏,使四子并驾而争驰,未知孰后而孰先,必有能辨之者。”又说:“不学文则已,学文而不韩柳欧苏是观,诵读虽博,著述虽多,未有不陋者也。”(《梅溪集》前集卷十九)南宋后期的罗大经则将欧苏与韩柳加以比较说:“韩柳犹用奇字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此又韩柳所无也。”(《鹤林玉露》甲编卷五)以后元明清各代古文评论家纷纷沿用“欧苏”这个称呼,使之成了描述宋代散文史的专用名词之一。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杨士奇(1365~1444),名寓,士奇是他的字。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建文初入翰林,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著有《东里全集》97卷,《别集》 4卷。杨荣(1371~1440),字勉仁。建安(今属福建)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杨文敏集》25卷。杨溥(1372~1446),字弘济。石首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有文集12卷,诗 9卷。“三杨”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永乐至成化几十年间正是明朝的“太平盛世”,“三杨”备受皇帝宠信,位极人臣,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而且千篇一律。

台阁体萎弱冗沓的文风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先有茶陵诗派的崛起,随即有李梦阳、何景明“前七子”的倡言复古,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茶陵诗派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明代自成化以后,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于是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诗人起而振兴诗坛,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李东阳立朝数十年,官居相位,喜奖掖后进,推举才士,所以门生满朝,以他为宗而赫然著名者有石□、邵宝、顾清、罗□、鲁铎、何孟春等。茶陵派一时成为诗坛主流。

茶陵诗派认为学诗应以唐为师,而效法唐诗则又在于音节、格调和用字。尽管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比较贫弱并颇多应酬题赠之类,但比台阁体诗要深厚雄浑得多。如李东阳的《寄彭民望》就寄寓着真情实感,非一般应酬之作。他的《拟古乐府》道学气味较为浓厚,不过其中仍有倔奇劲健的篇章。茶陵派其他诗人皆有一些可读的作品。

茶陵诗派不满于台阁体,由于他自身仍较萎弱,未能开创诗坛新局面,可是它的宗法唐诗的主张,以及师古的创作倾向,却成为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先声。

前七子

明代文学流派。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除李、何之外,这个运动的骨干尚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总共七人。为把他们与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人相区别,世称“前七子”。他们的文学观的共同点是,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有其进步意义和积极作用。明初制定和推行的八股文考试制度,使许多士子只知四书五经、时文范本,不识其他著作。而充斥当时文坛的多是“台阁体”、“理气诗”。前者是粉饰现实、点缀太平的无病呻吟,“陈陈相因,遂至□缓冗沓,千篇一律”(《四库全书总目》);后者确为“击壤打油,筋斗样子”(朱□尊《静志居诗话》),迂腐庸俗,诗味索然。李梦阳等人面临这种情况,首倡复古,使天下复知有古书,使人们注意学习情文并茂的汉魏盛唐诗歌,这对消除八股文的恶劣影响、廓清萎靡不振的诗风,有一定功绩。

前七子提倡诗必盛唐,有其文学渊源。早在宋末,严羽已主张学诗应“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诗人,尤其是杜甫,诸体诗已完全成熟,一向是宋、金、元的一些有识之士的学习对象,效果可观。到了明初,林鸿、高□就正式以盛唐相号召。林鸿的《鸣盛集》专学盛唐,高□编辑的《唐诗品汇》将盛唐诗列为唐诗的正统。而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正是这种传统的必然发展,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稍加理论化、系统化。


前七子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总的思想指导下,在一些具体的文学见解上彼此仍存在着某些分歧。李、何之争正是其表现。虽然他们都认为诗文之法来自秦汉盛唐,但在摹拟方法上则稍有不同。李梦阳的拟古,提倡句模字拟,强调“开阖照应,倒插顿挫”的成法,要“刻意古范”,“独守尺寸”;而何景明则主张拟古要“领会神情”,“不仿形迹”,应该做到“达岸舍筏,以有求似”,最终不露模拟的痕迹。由此可见,前七子倡导复古,并非完全是食古不化,他们中有些人也在思考、探索,只是没有达到以复古求创新的高度。李、何之争虽不免夹杂意气用事成份,但也推动李梦阳此后的自我反省。他晚年在其《诗集自序》里承认己诗“情寡词工”,对过分强调“刻意古范”有追悔之意。另外,徐祯卿在《谈艺录》里论诗,重情贵实,主张“因情立格”,亦与李梦阳的看法有所区别。

前七子多是在政治上敢与权臣、宦官作斗争的人物。尽管他们诗文创作成就不等,但均有一些面对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如李梦阳、何景明的《玄明宫行》、王九思的《马嵬废庙行》、王廷相的《西山行》等,都是表现宦官专权及讥刺他们横行不法、骄横淫逸的题材,颇切中时弊。

前七子力倡复古,影响甚巨。弘治以来明人汇刻的《唐百家诗》(朱警辑刻)、《唐十二家诗》(张逊业辑刻)、《唐诗二十六家》(黄贯曾辑刻)、《广十二家唐诗》(蒋孝辑刻)等选本,大多只收中唐以前诗歌,可见当时风气之一斑。前七子也是后七子的前导,使文学复古运动在明代长达百年之久。

但是,前七子中一些人过分强调了从格调方面刻意模拟汉魏、盛唐诗歌,甚至将一些结构、修辞、音调上的问题视为不可变动的法式,鼓吹“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摹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李梦阳《再与何氏书》)这就否定了文学应有独创性,也否定了创作的现实生活根源,以致发展到后来模拟成风,万口一喙。嘉靖初,诗人薛蕙与杨慎论诗,就认为“近日作者,模拟蹈袭,致有拆洗少陵,生吞子美之谑”(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很有识见。

    相关推荐

    风格流派介绍十 风格流派介绍九 风格流派介绍八 风格流派介绍三 风格流派介绍二 风格流派介绍六 风格流派介绍五 风格流派介绍一 风格流派介绍七 中考语文诗歌风格流派介绍——汉魏六朝诗派 【文学流派】“北大荒”的风格 文学流派 高山流水的典故介绍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介绍 别具一格的近义词介绍 辩论赛流程及规则介绍 2016秋季开学典礼流程介绍 婉约派简介 婉约派简介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交流介绍 台湾文学流派 江南四大才子介绍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内容介绍 流派的近义词解释 七夕节的趣味风俗介绍 180篇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 中国四大鬼节介绍 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介绍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四) 近代文学流派·作品 豪放派简介 花间派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诗文风格) 泼水节的习俗介绍(四) 《傅雷家书》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介绍 文学流派/团体的归类 小学生开学自我介绍(四) 高中语文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三) 高中语文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二) 志愿者面试自我介绍(四)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四) 初中新生入学自我介绍(四) 二十四节气 大雪节气介绍 高中新生入学自我介绍(四) 高中语文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一) 辛弃疾的风格 风格的同义词 与四季有关的歇后语介绍 泼水节的习俗介绍 四篇汇总 四六级考前准备近义词介绍 文学——流派各异作品纷呈 高一语文四大学习方法介绍 重阳木介绍 志愿者面试自我介绍 四篇汇总 高中语文中外常见文学流派 牡丹花介绍 文体“说”介绍 采薇作者介绍 雨水节气介绍 简述宋末词坛的代表人物及流派 岁寒三友介绍 春分节气介绍 佛家七宝介绍 流落风尘成语解释 风流云散的反义词 中考语文解题四大思维方法介绍 风流倜傥的同义词 三娘教子介绍 绘本故事介绍 驿路梨花介绍 气象谚语介绍 英语谚语介绍 小雪节气介绍 佛家三宝介绍 世说新语介绍 雷锋日记介绍 老鼠嫁女介绍 成语典故介绍 描写建筑风格的成语 风格的同义词是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习惯介绍 修辞方法介绍 鬼节禁忌介绍 G20成员国介绍 中秋起源介绍 五帝本纪介绍 大寒节气介绍 惊蛰节气介绍 谷雨节气介绍 太平广记介绍 谚语大全介绍 仙风道格的成语解释 液体反义词介绍 说明文知识介绍 中秋猜灯谜介绍 插叙的作用介绍 藏戏的特点介绍 生长同义词介绍 总共反义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