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教材分析
《信》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面对这首儿童诗读通读懂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教师的每一个设计的环节中,能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魅力,能让学生在诗歌的阅读中感悟,赏析中创作,迁移中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姹紫嫣红、雏鸟、风平浪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本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进行诗歌创作。
4. 复习书信的格式,给自己写一封信。
◆教学重点、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感受书信的魅力,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以“信”为媒,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人与言”的甲骨文,让学生分别猜测这两个字。
师:上课前,咱们先来猜字谜。认真看“人”字的甲骨文,你猜他会是个什么字?
师:同意吗?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也就是咱们中国最古老的的人字的。 下一个字,真有点难,但也是你认识的?
请看图,接着猜?为什么?哪个字表示说出来的话语?表示人张口摇舌正在说话的意思。
师:咱们把这两个字和在一起,经过悠久的演变,就成了咱们今天认识这个字,齐读“信”。
2.结合这个字的字形结构,说说你怎么理解“信”的涵义?
师小结:信是人们传递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作家金波带来的诗歌——《信》
二、初读质,9
1.请大家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诗,请一个同学念一念要求:
(1)请自由读诗2—3遍,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用横线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
2.生自由读诗3分钟。
3.抽生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师:谁想站起来读第一小节。
师:你觉得我们班谁的胆子最小,你敢读吗?你怪他推荐你吗?那好,请你读四小节。
师:你觉得他读得好吗?
两名生交流,师评价:真了不起,既能听到别人的优点,还能结合诗歌提出合理的建议!
师:你还愿意再读第五小节吗?
师:孩子们读诗歌还有个遗憾。诗歌是凝聚诗人内心情感的文章,用心去读,边读边思考,在朗读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来,听听叶老师读最后一小节。师:不约而同响起的掌声是送给我用心地朗读,我相信你们也能做到。
4.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随后板书。1
(1)刚才咱们不是还圈出了不了解的词语和诗句吗?学生交流,齐读。
师引导:不着急,请把这些疑问结合刚才我和大家的建议,再去用心读读诗歌,看看诗人都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替谁给谁写信?
三、精读全诗
1.交流诗人都替谁写了信。
2.在这么多的信件中,哪一封最打动你?为什么?不要说,用你朗朗的读书声展现出来。
3.生自由读诗。
4.分小节交流。
第二小节:
1.好,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那封信给大家交流。
2.看样子,还有很多人喜欢这封信,谁想再读,请坐直,拿好书,读出你心中最真的喜欢。
3.我似乎听出了你们对雏鸟妈妈的惦念,妈妈一大早飞出家,可天已经快黑了还没回巢。等待在巢中的雏鸟们,你们这封信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4.师:好一个牵挂,好一个思念,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情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齐诵这封信。
第三小节5
1.你还喜欢哪封信?从你朗读的“赶快”一词中,似乎很急切。为什么?因为花已经姹紫嫣红。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读到这儿,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生:我看到好多好多的花儿都开了。
3.ppt:瞧,我的花开得多吧,这算是姹紫嫣红吗?追问:你是一朵什么颜色的什么花?
4.咱们现在知道什么是姹紫嫣红了吗?别说,用你的朗读,带上你的表情,读出来。
5.师:真好,放飞想象力,就能读懂诗句展现的迷人画面。那咱们赶紧请我们班跑得快得最快的人替花朵把信送出去吧。
6.总结:诗歌就是这样美,短短的诗句,却有着丰富的画面让我们去想象。
第四小节:
1. 听,航海的气笛声已经吹响,想随我一同航海的小船们,请做好准备,咱们出发吧。
2.海上风平浪静正适合航行,可是什么时候的海面,咱们可得多加小心。
3.两组画面一对比,你知道什么是风平浪静了吗?
4.咱们快乐地替大海发出邀请吧。
第五小节:
师:我还要写许多许多的信,给云写,给树写,咱们分男孩女孩把信、把写信人最真的愿望送出去。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次吟诵。
5.回到一小节总结诗歌。
师:这么多信,我是用什么写的?你认为最重要的是用什么写?请你读出来。信是连接心与心的纽带,只有真情才能传递真意。这么真的情,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呀?咱们来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1分钟的时间,背诵计时开始。
6.背诵接龙
四、扩展书信,传递真意 10分钟
师:亲爱的孩子们,别忘了,这一封封信里,有一封是写给我们自己的。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看,我也给自己写了一封信送给自己。
7.朗诵自己写的书信,评价反馈。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