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小编:

【教材分析】

1、文本内容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能引导读者去体会济南冬天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2、学情预测:

人教社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景物,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神韵。《济南的冬天》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学生们在学习了《春》之后,初步具备了学习这一类情文并茂的文章的学习方法:通过美读,品味文中跳跃的灵性。因此,学习本文,同样应该通过美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文本的神妙。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去探究文本的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并领悟写作的技巧。由于是初一年级学生,在领悟文本的意境美上可能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大胆的采用互动式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与文互动,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让学生生成问题,共同探讨,从而体现出真正的“对话”情景。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领会济南的冬天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⑵ 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之美的。

⑵ 揣摩关键词、句的精妙,领会作者写景之妙。

【教学重难点】

1、朗读:通过反复阅读,体会语言之美。

2、领悟文本的意境美。

3、揣摩关键词、句的精妙,领会作者写景之妙。

【教学方法】

对话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预测 1、情景感悟、引入课题 1、秋天即将过去,冬天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给你的感受如何呢?(学生谈冬天)

2、概括学生所说的冬天的特点,以神秘激趣:你可知我国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却是另一个世界,是一块宝地,它就是 。 感受情景、触摸冬天。 让学生谈对冬天的不同感受,引入济南冬天的特别。 2、解题 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及济南的环境特点。 学生对济南的地理环境的了解,可结合地理所学,也可教师补充。 3、整体感悟 配乐朗诵课文 听说训练:

1、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2、文中抓住哪些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来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学生听后感悟各不相同,应注意学生的差异,重点是整体的听、说训练。 4、突出抓特点、研读首段 写法指导(对比) 1、济南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本段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区别:“没有风声”和“没有风”

特点:温情 5、与文本对话、探究活动(学习重点) 1、引导抓住济南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山、水的联系去探究。

2、概括能力的训练。

1、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2、学生质疑答难:由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回答,必要时教师引导理解。

3、根据课文的精彩描绘,选取你最拿手的方式,再现济南冬天中你认为最美妙的画面。(阳光朗照的山、雪后小山、城外远山、水)

4、济南的山水给了你如此美的感受,你认为分别用哪一个字(词)最能概括济南山水的每一副画面? 1、充分调动学生赏析优美词句的能力,特别应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2、特别注意学生对问题的生成。

3、再现方式:感情朗读、语言描述、简笔画勾勒等因人而异。特别突出美读。

4、抓特点。

6、回应开头、突出感情。 济南的山,美、妙、是一副画;济南的水也多情。所以说济南在作者眼里“真算得个宝地”。 领会“宝地”的内涵。 7、与作者对话、揭示主旨。 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潜在的感情:通过联想和想象,用比喻、拟人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如此美丽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老舍在济南的生活经历,引导挖掘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流露的自豪之感。 8、分享美景、创造美。 教师巡视,指点。 你曾欣赏过最让你感动的景物吗?家乡的、媒体中、还是旅游地,请把你认为最美的景物描绘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下的山 美

山 雪后小山 妙

温晴 城外远山 画 宝地

绿 暖

水 情

清 亮

【教学反思】

曾经有人提出,我们的学生自己读美文很有韵味,但一经老师讲解后就索然无味了。不知是老师的讲解太程序化,还是太烦琐,总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济南的冬天》无疑是一篇经典美文,因为他融注了作者对济南的深情!如果我们的教学仍然按部就班去抓实物,还不如采用“模糊教学”,让学生去想象起探究去创造,做到即与文本对话,又与作者对话。通过对话,挖掘出文本的潜质,这正是我们的教学应该追求的。因此,我认为,本文的教学不宜采用多媒体(我对多媒体也比较感兴趣),如果采用多媒体,济南冬天的实物一出现,学生的思维就定格在画面中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