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小编:

【文本解读】

〖课文解读〗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龙须沟》。

1924年老舍受聘去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侨居六年后经巴黎、新加坡回国,其间逗留新加坡执教。1931年起,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达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济南的冬天》就是在这段时期诞生的。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匠心有三:

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欣赏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济南的冬天》以 “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睛代替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尾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

3、《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似的山;水是冒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文章的教育价值〗

这篇文章看上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重新回到祖国,内心不可抑制地迸发出爱国之情。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爱来表露,更觉亲切、深沉。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章在整体表述上用了对比的方法,在局部的描写上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更让读者在优美的语言中欣赏了一幅幅画面,体会到美文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引发学生热爱四季,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

2、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发挥想象和联想,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写活景物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⑵ 用反复读、品读、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掌握文章语言、结构、内容。

⑶ 学会和相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创意说明】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体味充溢全篇的对祖国河山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并让学生在获得这一实感的基础上,把握抓住特征具体记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疏通课文的前提下,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进而领会抓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叙景物的写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和表达作用。切忌离开实感,孤立释词、解句,凭空归拢段落大意、概括写作方法的做法。比如课文第一段的三个对比,就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引发出来的,不仅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而且洋溢着对济南冬天风光的惊喜、赞叹之情,“奇迹”,“怪事”,“真得算个宝地”这些词语多么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使学生真正领会到这一切的妙处,离开反复诵读、仔细体味是无法达到的。

2、比较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用于阅读和写作,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写作情趣,还可在比较中加深理解,提高效率,达到更高的阅读、写作层次,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作方面:可以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南昌的夏天》的短文,然后让他们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这里选取一篇学生作文在课文教学前指导阅读评议,然后导入课文阅读进行比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理解。可采用问题导读法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这篇习作并写出评议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评议或由教师综合评议意见,引入课文学习。阅读方面:在分析课文后,联系前面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一文,比较它们在内容、写作方法、文章构思方面的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评议作文《南昌的夏天》

学生根据评议笔记发言、讨论,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学习。

《南昌的夏天》通过南昌夏季一天的天气变化,突出了“多变”这个特点。

文章的主体具体描写了一场暴雨的情景,记叙的层次相当清晰。先写天气的闷热,接着依次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描写具体、生动。比方写天气闷热,作者用“柳树垂头丧气”,“知了拼命地叫”,“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等具体物象加以烘托,把“热得厉害”具体描绘出来了,说明作者的观察相当细致。写雨前风势变化,乌云聚积,雨来时的迅猛和雨中的情景,以及雨后天气的变化,都相当真切,使人如临其境。其中许多比喻用得贴切,拟人的修辞方法也用得自然,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所有这些,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作文开头和结尾很简明,开头用一句俗语概括出记叙的中心,结尾用“多变”进一步点明南昌夏天的一个特点,又照应了开头。

但是,写南昌夏季的一天能概括出南昌夏天的主要特点吗?夏季天气多变,不只是南昌夏天的特点,也是许多地方带有共性的气象特征。共性不是不能写,但必须在共性中写出个性的东西,这篇作文的主要弱点是缺少南昌夏天个性(最能体现南昌特点)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写出具有南昌特色的夏天的特点。因此让人读来有“题目大,内容单”的感觉。

导入新课:

由此看来,要写出一篇切题的能反映出地方特点而又具体生动的散文不容易,让我们来向前辈的优秀范文学习吧!(板书:《济南的冬天》并简介作者)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读音:

着落 发髻 贮蓄

2、识读、理解生字词,查不到的标出,疑难句子在书上做标记,以备征答求解。文中有些词非通常意思,课本又未作注解,老师可作补充注解。

如“月光永远是那么毒”,“毒”可解作“厉害”;“响亮的天气”,“响亮”非指声响,应解作“十分明亮”或“光亮”。

3、思考:课文写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表述这个特点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用什么方法?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引出 “温晴” “宝地”(喜爱)

4、思考: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跟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暖──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三、课后练习

1、辨字组词。

2、细读课文,给文中所描绘的三幅画拟一个恰切的标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订正说读或朗读中表情达意欠准确之处,分小组读,分角色读,使学生进一步体味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

二、由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2引入研讨,归纳出三幅画面后,让作者展开想象,再次品读文章二、三、五段

思考:你最喜欢哪个词,最欣赏哪个句子,最难忘哪个画面,并谈理由。

(板书:《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空灵水晶图》。)

三、在同学们的品析中,我们完成了文章内容、语言、写法的分析。前面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思考: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

相同点: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不同点:

1、表达方式不同

2、语言运用不同

3、文采不同

四、分析完文章之后,体会到了老舍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为使语言优美可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再和自己课前所写作《南昌的夏天》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修改

【教学案例】

一、片段一

生:“在北平,冬天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作者将北京冬天的朔风怒号,天寒地冻和济南冬天的“暖”形成对比。

生:“刚从伦敦回来,冬天要能看得见阳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作者将灰雾惨淡的伦敦和晴朗无云的济南形成对比。

生:“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作者用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对比济南冬天的温暖。

生:在前面三个同学分析了第一段的前面一部内容中,我知道作者是用了对比的方法,通过把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从而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其中“温晴”和“宝地”是关键词。

点评: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考同学们对对比这种写作方法的把握及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的能力。

二、片段二

生:作者主要写了山、水这两种景物。

师:能不能再具本些?

生: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雾覆盖下的山,有城外远山;有冒热气的水,有绿色的水,有晶莹透亮的水。

师:分析得很好,山山水水,有声有色,都围绕着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而展开,请同学举一两个例子来分析。

生:例如第三段,因为“温晴”所以“下得是小雪”,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生:例如第五段,“水不但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表现了天气温暖,“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正体现天气的晴朗。

点评:本题设计是让学生掌握抓住某个地方的季节特征有重点地描写景物,进一步懂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三、片段三

生:我欣赏第一段中的“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温晴。下文对山和水的描写都紧扣“温晴”二字展开,使文章脉络清晰。

师:这位同学从结构上分析所欣赏的句子,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喜欢第二段中“晒”、“睡着”、“唤醒”这三个词,因为这三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济南写成了一个小婴儿,“暖和安适”一词写出了它的神态。

师:这位同学从修辞角度分析了喜欢的词,还有吗?

生:我难忘第五段所描绘的“空灵水晶图”。在老舍先生笔下,水被赋予了生命,“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随即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里面还“包着红尾顶、黄草山”,这样的“空灵水晶”我怎能忘记。

点评:阅读是学生和文本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通过他们的品读去分析文章,文章结构、语言、内容都生动了,都变成他们原有的东西。

【资料整合平台】

济南的秋天

老 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一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出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 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的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运用这篇课外文是本文进行比较,考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思考:

1、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景象?景色有什么特点?

3、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情感吗?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个信息?

    相关推荐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学案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济南的冬天》学案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典题例析 《济南的冬天》学案32 《济南的冬天》教案13 《济南的冬天》教案31 《济南的冬天》教学札记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2 《济南的冬天》学案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9 《济南的冬天》教案10 《济南的冬天》教案5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济南的冬天》教案17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济南的冬天》教案7 12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鉴赏系列之《济南的冬天》——慈善的冬天 12.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8 《济南的冬天》教案12 《济南的冬天》教案6 《济南的冬天》教案1 《济南的冬天》教案2 12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济南的冬天》教材理解 《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济南的冬天》赏析: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 《济南的冬天》教案11 《济南的冬天》教案1 《济南的冬天》教案4 《济南的冬天》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