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对照与和谐,共谱美的乐章──《桥之美》教学设计

小编:

新课程八年级第三单元《桥之美》一课,是当代画家吴冠中的科学小品文,它用优美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从新的角度揭示了桥之美。文中举了大量桥的例子来说明桥之美,引进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说明用形象的图片来展示,使学生真实地感知,一改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创造优美的情境,深化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结合图片感受桥之美,并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是本文教学的关键。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一、直观形象,激活兴趣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桥,所以导入一开始就安排学生欣赏“江南石桥、小桥流水人家、康桥、长江大桥”等景物,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桥的美,边展示图片边配以诗句导入优美的意境:唐朝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婉约柔美;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体会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又带给我们一丝淡淡的哀愁,在诗人眼中,桥是富有人性化的,桥是有感情的,而在画家眼中,桥又另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对桥进行新的审视,感受桥之美吧。

设置了一定的氛围,生动形象的图片又带给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了解“桥之美”的兴趣。此时,在屏幕上揭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感知事物,发展思维

传统的语文学习仅仅将思维局限于对文字的感知上,而多媒体技术,通过色彩,音乐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1、整体感知

将学生导入情境后,首先在屏幕上显示作者的图象和资料:吴冠中: 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他获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荣誉。

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艺术风格,为本文感受桥之美作铺垫。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屏幕上显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⑴ 作者眼中的桥美在何处?

⑵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读完后,师生共同探讨回答问题。

⑴ 桥美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及联系形象的重叠、交错的作用。

⑵ 乌镇、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

2、品味美景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说说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多媒体展示四幅图,使用超链接,随意点击图片,便显示生动的解析文字。此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赏图片和开展讨论。教师可选择好角度,先示范分析,然后全班交流。

以下为对景物的解析参考。

(乌镇石桥:厚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乡间石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分析时着重桥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怎样来欣赏一幅画面?关键看其中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既对照又和谐。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审美角度。

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抽象的文字更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

三、知识拓展,赏析作品

根据总结出的新的审美角度,安排学生观看影片《英雄》中“用意念在湖面上决斗”的片段,赏析画面。提示学生:可以从画面的色彩、人物的动作、音响效果的对比及和谐方面来分析。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说出画面美在何处。

1、整幅画面以青山绿水为背景,给人清新宁静之感,与主人公决斗的紧张气氛形成对照,使观众在心理的紧张之余又得到视觉上的舒畅放松。

2、剑气的流动通过水的流动来烘托,动与“水波不兴”的湖面之静互相映衬。

3、背景音乐的恰到好处的回响使观众身临其境。

唯美的画面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学生视听觉并用,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能学会吴冠中的审美方法,并在生活中实践,简单地赏析一幅画面或艺术作品。电影片段的插入,使教学过程更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视眼开阔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

四、玩味佳句,感悟意蕴

1、本文是一篇生动说明文,语句优美而富有韵味。教师可在课前作好以下准备:让学生预习,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写下交于教师。教师作好选择,并将教集中的语句做进课件里。

课堂上,以读带讲,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内成员互相朗读,并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作代表。同时,体会句子的情味,事先在课件里输入对优美句子的品析,与句子链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教师边点击文字边简单评点。

2、选择《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

明确两篇文章的不同,《石》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的,而《桥》是小品文,或描写抒情,或抒发感情,文字富有表现力。

通过自己朗读体会分析,又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学生基本能深刻感受并体味到本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课文小结: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欣赏大千世界的美吧!

推荐网址,了解桥文化:www.gaopeng.com/bridge/

贯彻新课程“自主、探究、创新”的原则,整个教案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多媒体和教学过程恰到好处的整和,对课堂效果的促进一目了然。

【设计思想及特点】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桥之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生动的画面,结合音乐、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用多感官体会桥之美,学会用新的角度去鉴赏美。

教学目标的设置,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立足学生,从理解、语言、能力几方面着手,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的安排,先设置情景,诗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整体感知,品味美景。问题在设计时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直至揭示作者的深意为止。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体会,分析,教师只在需要时简单发表意见,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灵感。并将课文中总结的理论,马上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生活中的美。影片《英雄》的观赏,不仅使理论用于实践,而且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的语言也是一大特点,通过让学生朗读感受,分析品味,比较总结,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的区别。

总之,本家学设计着眼于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多媒体与课堂的整合,效果明显。

    相关推荐

    《美美与共》教案3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之美──《观潮》教学札记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之美──《观潮》教学札记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教学设计2 《桥之美》教学设计3 《桥之美》教学设计2 自然与和谐之美──评蒋春研老师执教的《爷爷和小树》 《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4 《桥之美》审美鉴赏 《桥之美》教学设计3 《桥之美》教学设计1 《桥之美》教学设计1 《桥之美》教学设计7 《桥之美》说课设计 《桥之美》学案 12桥之美 12桥之美 《桥之美》课案设计 《琵琶行》的绘画美和音乐美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桥梁建筑与美 我眼中的桥之美 《桥之美》人教版教学设计 《桥之美》导读 《桥之美》赏析 《桥之美》教学杂谈 《桥之美》教学实录 《美丽的桥》教学设计 《美丽的桥》教学设计 《桥之美》讲学稿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8 《桥之美》导学案 《桥之美》教学设计人教版 《桥之美》教学案例 《桥之美》教学反思 《桥之美》教案19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美美与共 教案教学设计1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学法引导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 《最美的美束》教学设计之一 《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自学评估 桥之美说课稿 《最美的美束》教学设计之二 《城市听鸟》简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桥之美》优秀教案 《桥之美》精品教案 美在和谐——浅谈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桥之美》优秀教案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桥之美》重点难点 《桥之美》写作特点 《桥之美》课时训练 《桥之美》词义辨析 《桥之美》其它杂项 《桥之美》中心意思 《桥之美》相关知识 《桥之美》课堂实录 《桥之美》说课材料 《桥之美》有关资料 《桥之美》课文补遗 《桥之美》结构分析 《桥之美》生字注音 《桥之美》问题探究 《桥之美》课文研讨 《桥之美》课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