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小编:

《兰亭序》为何作?修禊事也。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到山阴兰亭河边洗濯,祓除不祥,回来写了诗和这篇序。修禊是主旨,想到生老病死并不奇怪,并由此触发魏晋以来的玄远尘外之思,因而带有某些悲观情绪。郭沫若说:“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子侄等于三月三日游春,大家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不可能产生悲观情绪,而序中的情绪和王羲之倔强性格不合,由此论证《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的。这是把这次出游,看作游春,而忘记了修禊,才产生《兰亭序》伪作的结论。

修禊是古老风俗。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把禊列为祀典,说:“禊,洁也”。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疗病。《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灾祈福仪式),此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这里刘昭作注

说:“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所以后汉祓禊还学古代女巫用香薰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作祈禳。而禊的另一说法,挚虞说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所以举行祓禊,因为有灾,洗濯消灾祈福。正是思念消灾祈福,面对灾害病痛鬼怪可能出现的恐惧,忽生老庄齐物论,所以《兰亭序》写“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是可能产生的情绪。

《兰亭序》写“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在洗濯以后,大伙列坐水畔,随水流放下带羽的酒杯──一觞吃酒。像《宋书·礼志》所写“分流行觞,遂成曲水。”依愚见,曲水是人工造成环曲的水沟。从曹魏明帝曹睿于洛阳芳林园天渊池南开始建石砌曲水沟来修禊,成了人工的流杯亭。至今北京中南海、香山、恭王府和绍兴兰亭众多的流杯亭无一不建成环曲的水沟,即曲水行觞。

关于曲水,《晋书·束传》:“(晋)武帝尝问挚虞三日曲水之义。虞对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村人以为怪,乃招携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泛觞,其义起此。’帝日‘必如所谈,便非好事。’(束)进曰‘虞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言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羽觞随水波’。”所以曲水行觞还有因欢庆建城成功的意义,只不是修禊罢了。

魏晋时曲水行觞祓禊的风俗很盛行。魏明帝建第一个流杯亭,晋武帝很关切发问如上述。晋怀帝于洛阳天泉池南石沟引御沟水,池西积石为禊堂。东晋海西公也在建康钟山立流杯曲水。而王羲之等会稽山阴兰亭正是行这习俗。因祓禊用水洗濯,必需临河,所以《兰亭序》既称为《禊帖》,也称为《临河序》。两者实为一文有所增减。《临河序》说众人之游,《兰亭序》后段侧重抒写个人的感慨。

因为春日出游,面对风和日丽,溪水潺,万物昭苏重新,游人自然欣悦高兴。只是临河祓禊,洗濯之中,想到病痛等等难免凄戚。如郭沫若所指出同游的“颖川庾蕴的一首五言四句有点消极意味,他的诗是:‘仰怀虚舟说,俯叹世上宾。朝荣虽云乐,多毙理自因。’虽消极而颇达观。但其他二十五人的诗都是乐观的,一点也没有悲观的气息。”

或并非如此。郭沫若还录了王羲之写《兰亭诗》五首之二,说丝毫也看不出有悲观的气氛。但请看其三、其五(此据北京出版社1985年出《兰亭墨迹汇编·唐陆柬之临兰亭诗》):

“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谈非所心,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税落。”(其三)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造新□暂停,以往不再意。于今为神奇,信宿为尘滓。谁能无此概,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其五)

诗所表现的,生命无常,玄虚为尚,人生如过客,形骸容易散落的思绪和《兰亭序》是一致的。宋代政和元年黄伯思看了柳公权书写兰亭修禊诸人诗,说:“今山阴修禊诸贤诗,……皆寄尚萧远,轶迹尘外。”这说得有道理。应该说《兰亭序》也像这些诗一样表现了由修禊触发的魏晋玄远轶迹尘外的思想。

再看看同去的谢安写的诗:“淳醪陶玄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这表现魏晋玄远,生命无常是明显的。尤其安复觉彭殇。比起王羲之的“齐彭殇为妄作”不是更悲观,走得更远吗?王羲之也有这同样的情绪,悲观的话是:“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王羲之是正视人生的,以为死生是大事。《兰亭序》通篇着眼在死生两字,这正是修禊祈求的求生避死。王羲之的死生观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就比谢

安的积极多了。后面说悲夫,也不过着重死生的不同。这又和好玄远谈尚旷达的魏晋思想不同,或有些像郭沫若说的“王羲之的性格是相当倔强的。……他自己是以忧国忧民的志士自居的。”吴楚材的《古文观止》的注释说:“但逸少旷达,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兰亭序》正视死生正表现王羲之的倔强性格,怎能说是假的呢?

而孙绰的《兰亭后序》:“曜灵促辔,玄景西迈。乐与时过,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郭沫若也说这是《兰亭序》的母胎。这一前一后序,思想又多相同吻合。前、后序思想的吻合又若合符契,表明《兰亭序》不是伪作。

郭沫若在《〈兰亭序〉与老庄思想》又写:“……但感伤悲痛总要有一定的诱因,例如疾病丧亡之类。兰亭修禊,是在暮春游乐,既在饮酒赋诗,又未感时忧国,而却突然以老生常谈的‘死生亦大矣’而悲痛起来,这是无病呻吟的绝顶了。”以为是对能明辨是非、关心民生疾苦、朝政得失的王羲之的过分歪曲。

殊不知修禊正是诱因。修禊时祈告、沐浴正是为了禳除疾病丧亡。此时疾病丧亡威胁的思绪突然袭来,恰好是“死生亦大矣”感伤的来由。暮春出游欣赏大好春景之乐,稍后修禊,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所以感慨系之,悲不自胜是合情理的。大可不必因这份嗟而说缺乏乐观,而说无病呻吟,而说不合作者的倔强性格,因而剥夺了作者的著作权。

    相关推荐

    王羲之《兰亭集序》解析 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业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末段析解 王羲之《兰亭集序》过关检测试卷 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含图)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翻译) 清拔超迈 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是《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流觞曲水”抒幽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品析 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 兰亭集序2 23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 《兰亭集序》教学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关于《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解析 《兰亭集序》求异 《兰亭集序》赏析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译文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鲁人版高一必修) 从《兰亭集序》谈“曲水流觞”的含义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苏教版高二必修) 《兰亭集序》解题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二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评课稿 《兰亭集序》说课稿 《兰亭集序》教案6 《兰亭集序》教案14 《兰亭集序》学案3 《兰亭集序》学案1 第二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3 有感于《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15 《兰亭集序》教案5 《兰亭集序》教案5 第二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3 《兰亭集序》教案4 《兰亭集序》通假字 《兰亭集序》说课稿 《兰亭集序》教案2 《兰亭集序》教案1 《兰亭集序》教案16 第二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网友稿). 《兰亭集序》导学案 《兰亭集序》教案14 《兰亭集序》教案15 《兰亭集序》教案4 《兰亭集序》教案2 《兰亭集序》教案20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之五 《兰亭集序》教案2 《兰亭集序》教案4 《兰亭集序》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