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指出段与段、层与层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品读文本,揣摩重要的语句,能结合语境说出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

3、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语境,揣摩重要的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特别是教给学生揣摩关键词语的方法,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国际歌》。

导语:这是一首在世界上唱的人数最多的歌曲,这首歌曾被列宁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就让我们在这首高亢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

二、背景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三、字词检查

读准下面的词语并说出意思:

纷繁芜杂:没有条理(多指文章)。芜(wú),乱草丛生。芜杂,杂乱,没有条理。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huò),开阔开通。

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卓(zhuó),卓越、突出。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四、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评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第1层(第2自然段),总说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

第2层(第3~5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第3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第4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第5自然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各个领域里都有深广研究和独到发现。

第3层(第6~7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论述马克思的无比巨大的革命影响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明确段落间、层次间及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⑴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从几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2自然段在这一部分中有何作用?

提示:从议论文的总分关系入手分析。

参考: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第2自然段是总说,其他段落则是分别阐述。

讲解: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第2自然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起,是概括的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自然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课文第3、4、5自然段。

⑵ 第3自然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领起哪些内容?“简单事实”的内容由六个什么关系的复句说明的?

提示:弄清六个分句间的层次关系。

参考: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六个分句关系如下:

①||(条件)②|(因果)③|||(承接)④||(因果)⑤|||(并列)⑥

讲解:“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⑶ 第4自然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提示:明确指代关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参考:“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讲解:由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

⑷ 第5自然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提示:明确指代关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参考:“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

讲解:“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

⑸ 第7自然段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借助承递性的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参考: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

讲解:“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著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五、课堂小结

本文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本文的论述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同时,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也紧密联系。就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第2自然段),就段与段来说,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

六、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⑴ 豁然开朗(huō)

⑵ 卓有成效(zhuó)

⑶ 诅咒(zǔ)

⑷ 估量(liáng)

⑸ 芜杂(wú)

⑹ 即使(jì)

A、⑴⑶⑸

B、⑷⑶⑷⑸

C、⑴⑷⑸

D、⑶⑸⑹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

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

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参考答案:1、B(“豁”应读huò,“即”应读jí)2、D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自制介绍马克思功绩的电子卡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活动

学生展示电子卡片,师生共同评价。

二、揣摩语言,体会内涵

1、朗读课文,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和深沉的哀悼的情调。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讨论问题,体会课文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建议:本环节中,结合所讨论问题涉及的语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⑴ 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地写出时和刻呢?

明确:“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⑵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于马克思逝世的深重悲痛。

⑶ “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地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1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脏停止跳动”代替“停止思想”?

明确:讳饰手法。讳饰,也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人就说了: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这里“又添新伤疤了”是用了讳饰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挨打了。

又如“人死了”,表达上都用“老了、走了、去了”这些话来代替。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寻味。

第1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⑷ 能否把第2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不可估量”、“空白”分别换成“和”、“巨大”、“严重情况”?

明确:第2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⑸ 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

明确:“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

⑹ 第6自然段开头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⑺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⑻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明确:思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用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小结: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

① 关键词语的选用;

② 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③ 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已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同学们也要灵活使用这些方法,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写作特点

1、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3到第8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2、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四、课堂小结

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

1、关键词语的选用;

2、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3、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相关推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案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