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为感时而作的师道精品──韩愈《师说》赏析

小编:

一、抗颜为师,能行古道

魏晋以来师道沦丧,士林之中以相师为耻渐成风习。至唐代中叶,此风愈演愈烈,“为人师者皆笑之”,甚至“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针对士林如此情态,韩愈“奋不顾流俗”,置“群怪聚骂”于度外,做《师说》,“抗颜为师”,以光复西汉“师道”为己任,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即使在千载以下的今天,也不能不令人钦佩。

韩愈“毅然为人师”,炫怪群目,士林哗然,遂得“狂名”,为人非笑。然有识之士,却响应不绝。韩愈《答崔立之书》曰:“近有李翱、张籍者,从予学文。”李翱是古文大家,张籍是著名诗人,他们能北面师韩,说明韩愈所倡导的“师道”,如空谷传音,回响甚大。潭州刺史韦彪之孙韦中立,虽出“高门”,但亦能“不拘于时”,恭行古道,致函柳宗元,提出从师学文的请求,大概也是受韩愈《师说》的影响吧!

当时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因拒韦中立之请,“不敢为人师”,古代学者多以二人之“道不同”释之,这实为误解。柳宗元“不敢为人师”,原因是怕“招闹取怒”,并非反对韩愈光复“师道”的主张,其《师友箴》及《序》可为佐证。《箴》曰“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序》曰“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显然,柳氏对“师道”的理解,与韩氏如出一辙。他的《师友箴》和《序》,其实就是对韩氏《师说》的支持,而且较之其他有识之士的支持,显得更为有力。即使柳氏谢绝韦氏“从师”一事,也只是他不愿“以师云尔”罢了,而对其“诚欲往来见所闻”,还是竭诚欢迎,“愿悉陈中所得者”以示杀之的。这种“取其实而去其名”之论,其实也对韩氏《师说》的一种委婉支持。再看他把士人对韩氏的“群怪聚骂”比成“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亦可知他对“耻学于师”之风气,是何等深恶痛绝!韩柳二公在“师道”问题上的看法一致,柳宗元亦是韩愈“师论的同调及其抗颜为师的响应者”,勿庸置疑!

二、意在传道,重在解惑

《师说》首段即开宗明义,点出“师”的作用以说明其重要,并为下文阐述“师道”之当复张本。这种高处立、阔处行的开局法,就为全文定下了气势恢宏的基调。韩愈将“师”的作用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表面看来,这三大作用似乎平列,实则不然。韩愈以光复“儒道”自命,他为“师”所概括的三个作用,自然有其特定内涵。所谓“道”,即修己治人之道;所谓“业”,即古人六艺之业;所谓“惑”,即此二者之惑。三者之中,以“道”贯之,“传道”为宗旨,“授业”、“解惑”皆为达到此主要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即学“文”为明道,习“艺”为致道,释“惑”为悟道。正因如此,韩愈才在本段之末指出“择师”原则应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前人评《师说》谓通篇只“吾师道也”一句,亦为此意。不过,韩氏论“师”的作用,虽意主“传道”,但重点却在于“解惑”。韩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等儒家大师的启发式教学法,他心领神会,而这种教学法的主要手段即“解惑”,这就是他特别重视“解惑”的原因。再加之释“惑”确实是学“业”致道的必由之门,欲使弟子有“大成”,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使之通过此门径,达到“悟道”的最终目的,即使之登上“业”之大堂,进而步入“道”之内室,以完成“师”的使命。有鉴于此,韩愈才在阐明“师”的三大作用之后,又专门拈出“解惑”一端加以申述。

此外,韩愈专就“解惑”一端加以申述,还可达到针砭时弊、生发下文的作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句,就有如此妙用。既然人人有惑,当然“师道”可兴不可废。然而时人却或“挟贤”(以己为士人),或“挟长”(以己为长辈),或“挟贵”(以己为士大夫)而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结果是“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正因时风如许,平时以道自任、以师自处的韩愈,才不得不发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叹。这样,文章就极其自然地过渡到下段。然后,他再从圣人尚从师,可见“贤”不可恃;童子尚从师,可见“长”不可恃;巫医乐师百工尚从师,可见“贵”不可恃三个方面,讽谕时宜从师解惑。由此观之,韩氏专拈“解惑”一端加以申述,就行文来说,亦有深意,决非信笔所至。

三、三峰插天,轻重相形本文来自

《师说》首段之末,韩愈论“择师”原则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其中“四无”实为第二段之“伏”。第二段即紧承此“四无”加以申发,除批评了当时不良学风外,还阐述了人人宜从师的道理。类此“伏笔”第二段也有,其所言圣人“且从师而问”,即为下段所言孔子师郯子等一事伏笔。第三段文字即承此而发。本文第二段得最为精彩。前人对此段写法的评述,可用“三峰插天,轻重相形”概括之。这八字,确实道出了此段写得极其精妙的原因。

“轻重相形”法即“对比衬托”法。作者为阐明人人宜师的道理,敢于直面现实,以“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尚重视“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下圣人也亦远矣“却轻视”从师“相形”;以“其子”尚重视“择师而教”,与对“其身”却轻视“从师”相形;以“巫医乐师百工”尚重视“相师”,与“士大夫之族”却轻视“从师”相形。此外,作者还以“句读之不知”的小事尚重视“从师而问”,与“惑之不解”的大事却轻视“从师”相形。经此一比,“众人”、“其身”、“士大夫”之愚,都被衬托得跃然纸上,而其“惑之不解”宜师而问之理,都已不言而喻。由此可知,以“轻重相形”法说明事理,确能收到反差强烈、其理自明、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三峰插天”法即“三片并列”法。此段中“相形”之三小段,在其承接处,作者未以过度句或连接词相衔,形成三个并列的独立片,犹如三座独秀峰横插天间,屹然相向,互不统属。然而,如作仔细考察,则可知它们的地脉相通,实为同一山系,并展现相同地貌。换言之即是,这三小段文字,形如自立,实则义脉贯通,所言之理一样。这种独立成片,各片之间“硬语逆转”的“直接”法,确能给人以奇特兀立,挺拔醒目、功力深邃的感觉。

四、冲飚激浪,气势雄壮

韩愈古人,素以“猖狂恣睢”、“雄奇万变”、“奇偶交错”、“气势腾跃”著称。这种风貌的产生,当然有多种因素,但其中应以他“善用古”最为重要。正因他“善用古”才能做到既“复古”,又“变古”;既使其文“无所不包”,又使其文“无所不归”,达到一种“前无古人”的境界,养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故前人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师说》的语言,就具有如此风采,这与作者运用大量排偶句、感叹句、对比句、反问句等修辞手法有关。这些修辞法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师说》的雄壮气势,使它产生了更大的雄辩力!

《师说》为感时而作。当时学风不正,师道不存,作者感慨万千,故其文多用感叹句。特别是“轻重相形”的地方,作者每次“相形”之余,都要感叹时人之愚。这些感叹色彩颇浓的句子,亦错综变化,毫不凝滞。“圣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这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这纯是感叹语气。作者在《师说》之中,为了增强肯定的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还用了反问句。这类句式,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句,为最有代表性。

韩愈的《师说》虽有其特定内涵,但如抽去它的具体内容,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那么,它对人们的启迪价值将是永恒的。它不愧是一篇古代重要的教育论著。

──原载《现代语文》

    相关推荐

    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韩愈《师说》讲析 韩愈《师说》 韩愈《师说》讲解 《师说》同步素材——乱谈韩愈的“明道” 韩愈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 韩愈《师说》的写作背景(节录) 韩愈《师说》练习题集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传说 韩愈《调张籍》赏析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的故事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石鼓歌欣赏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名句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听颖师弹琴 乱谈韩愈的“明道” 《师说》同步素材——昌黎韩愈 韩愈传说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韩愈听颖师弹琴 解读韩愈《师说》高二语文上册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诗选注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和“古文运动”•《师说》解题•写作背景 从《答李翊书》中看韩愈的为文之道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论学习方法 韩愈的散文分析 《师说》同步素材——从韩愈谀墓说起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投书苍龙岭 《师说》赏析 韩愈的散文分析 教材解读:韩愈为谁写《马说》 高二语文上册韩愈《师说》古今异义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唐代散文大家 韩愈《马说》译文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贬谪潮州前后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提要钩玄法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反对迎佛骨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韩愈《马说》课文 韩愈与民间传说 《师说》同步素材——“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师说》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题 《师说》同步素材——孟郊、韩愈及其周围的诗人 韩愈与民间传说 韩愈的思想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文人之雄」、理学的先驱者 韩愈名句 韩愈的散文 《师说》同步素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韩愈名句 高二语文上册韩愈《师说》中的一词多用现象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李翱和云在青天水在瓶 周作人对韩愈的批判 韩愈名字的来历 韩愈散文的特点 韩愈的古文主张 韩愈短文两篇 《师说》同步素材——韓愈的散文 韩愈散文的特点 呼唤率性而为的语文教师 《师说》同步素材——谏佛骨韩愈遭贬 缚逆首刘悟倒戈 韩愈短文两篇 韩愈短文两篇 陈寅恪《论韩愈》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师说》同步素材——士穷乃见节义——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师说》同步素材——韓愈<師說> 鲁迅对于韩愈的评价 韩愈诗词的特点 《出师表》赏析 年轻的语文教师,你也需要追随偶像——为师德论坛而作 韩愈论学习方法 《师说》同步素材——韩氏名人 《师说》同步素材——鼎盛的韩武之后 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文约而意丰 辞婉而理骋──《烛之武退秦师》辞令赏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教案 韩愈短文两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艺术感染力赏析 赏读有关《出师表》的乐道之文 《我最好的老师》精品教案 《包身工》作品赏析 北师大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情感场 师说教案精选 《人类的“老师”》片断赏析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韩愈论学习方法 韩愈投书苍龙岭 作为道士的李白 《论语》中的“师道”与“学道” 小学精美句子仿写50例 作品赏析 《蜀道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