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八

小编: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案例:

一、创新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播放有关依拉克的特别报道。

2、学生自主交流感受。

3、出示句子,并引导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和平之花”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娇嫩的?

(2)我们的世界还存在哪些不太平的事件?举例说说。

中东战争;美国轰炸伊拉克,中国记者遇难;9.11事件美国军用飞机非法侵入我国领空,飞行员遇难……

(3)感情朗读: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4、小结

二、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倾述与怀念”部分,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体会雷利当时的心情。

2、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出示“父子分别”与“遗体归来”的画面

(2)出示以下两个句子:

a.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b.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①这两个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表达怎样的心情?

②指名试读

③评价

④引导想像:雷利万分悲痛的情景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雷利,

在这悲痛之时,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3)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①理解“呼唤”。

②“我”听见爸爸呼唤的是什么?妈妈听见呼唤的是什么?

(4)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和平!和平!和平!

①自由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何异同?

②体会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③齐读

(5)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了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情感。

出示课件,齐读句子:救救孩子们,要和增,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三、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我们作为一名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白,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要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四、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齐读:“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人类家园”

五、课外拓展,呼唤和平

鼓励学生,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导读,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学习中,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三点:

1、播放伊拉克特别报道,再现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仇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感情铺垫。

2、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体会雷利无比悲痛的神情和竭力倡导和平的心声。

3、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行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得到升华。

    相关推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