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编: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学习预设】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入文理“观潮”:

⑴ 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

⑵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朝”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个句子。

(第2自然段的第2句。)

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

壮观、奇特。

(3、4自然段。)

⑴ 点拨句子:

① 点拨句1: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② 点拨句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③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④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状。)

⑵ 精读第四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① 范读,朗读感受:

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口评“奇”:

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高、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④ 欣赏课件:

同学们谈得都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⑤ 品读回味:

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谴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⑥ 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⑦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⑧ 配乐朗读:

“潮来时”的3、4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

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⑴ 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⑵ 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⑶ “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⑴ 过渡:

的确,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期盼。

⑵ 引读:

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朗读: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一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器官”,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相关推荐

    《观潮》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观潮》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观潮》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观潮》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观潮》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观潮》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 《观潮》第二课时3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九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点评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