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哦,香雪》教学设计之三

小编:

一.导语设计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

(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赏析人物形象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

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提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提问: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明确: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4.提问:课文展现了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但是课文的题目却是“哦,香雪?”作者为什么不将文题改为“哦,凤娇”?

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

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香雪既是这群姑娘中普通的一员,又有许多和她们不同的地方。她们的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她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换的东西不同

5.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她为什么不选择小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呢?

明确: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五.小结课文

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相关推荐

    哦,香雪 《哦,香雪》教学设计之二 《哦,香雪》教学设计之五 《哦,香雪》教学设计之一 《哦,香雪 《哦,香雪》教学设计之四 哦,香雪备课资料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雪》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下册《 哦,香雪》教学设计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 高中语文:《哦,香雪》课堂实录 沉醉上传: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雪》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香雪海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之三 《瑞雪》教学设计之三 《看雪》教学设计之三 《瑞雪》教学设计之三 《江雪》教学设计之三 香雪海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三 《沉香救母》教学设计之三(3)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三 《沉香救母》教学设计之三(2) 《瑞雪图》教学设计之三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三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12《看雪》教学设计之三 5《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三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之三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三 香港之夜 教学设计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哦,孤独 《一路花香》教案之三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三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三 《看雪》 教学设计三 《雪儿》教案之三 《看雪》 教学设计三 《看雪》 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看雪》 教学设计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句中为什么用“哦”而不用“啊”?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香港之夜教案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之三 《沉香救母》教学设计之四 《雪孩子》教学设计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看雪》教学设计之六 《雪儿》教学设计之一 《雪儿》教学设计之二 《看雪》教学设计之五 《瑞雪》教学设计之二 教科版《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看雪》教学设计之七 《看雪》教学设计之四 《看雪》教学设计之一 《江雪》教学设计之二 《江雪》教学设计之六 《看雪》教学设计之二 《看雪》教学设计之二 《看雪》教学设计之一 《看雪》教学设计之一 《江雪》教学设计之四 《江雪》教学设计之一 《江雪》教学设计之五 《瑞雪》教学设计之二 《瑞雪》教学设计之一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五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二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六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之一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三反思 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之二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