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成语运用

小编: :admin

基础知识之成语运用

一、考点解读

泰州市2008年中考语文考纲(二)表达应用 ⑵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综观本市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成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选成语一般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关键是对其意思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意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吃透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二、考点分析

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备注

2005年选择题2分1.33℅色彩不当、不辨对象、语意重复

2006年选择题2分1.33℅色彩不当、不辨对象、

2007年选择题2分1.33℅不明词义、色彩不当、语意重复

三、复习策略

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⑴褒贬不当。成语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①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很难做出成绩的。

②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解析】“好高骛远”意思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含有贬义。“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含有褒义。这两个成语用在句中,色彩均不当。

⑵不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形容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运用错误。如:

①小徐是我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朋友,当年我们如亲兄弟一般天天在一起玩。

②翘首西望,海面上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解析】“青梅竹马”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只能用于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感情,不能用于小男孩之间或小女孩之间。“巧夺天工”指人工制作的精巧胜过天然。“苍山”“洱海”是自然景观。不是人工景观,故不能用。

⑶不明词义。成语的意思具有整体性,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思与句子语义相悖。如:

①有的同学写得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从中吸取教训。

【解析】“文不加点”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足为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训,典范、规则。

不明词义的结果,就会望文生义,导致答题失误。

⑷谦敬错位。有些成语上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清,就会误用。如:

①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②李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纷纷对教改畅所欲言。

【解析】“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使自己非常荣幸。本是谦辞,在句中当敬辞用了。“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在句中当成敬辞用了。

⑸不合逻辑。指由于运用成语时,不能前后兼顾,造成语义重复或前后矛盾。如:

①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②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解析】“难言之隐”意思是难以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有重复。“讳莫如深”意思是紧紧隐瞒,与“道出”相矛盾。

⑹形似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字形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①“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 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②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解析】“不容置喙”是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容置疑”(不允许怀疑)。“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 多含轻视意)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以为意”(不放在心里)。

【典型例题】

(2005 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解析】本题选D. A句的“夸夸其谈”是贬义,色彩不当。B句的“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属不辨对象。C句的“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用在句中语意重复。

(2006 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陈水扁公然宣布中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无疑是玩火自焚。

C.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D.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解析】本题选B. A句的“别有用心”是贬义,色彩不当,可用“别有用心”。 C句的“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D 句“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用在句中都属于不辨对象。

(2007 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做好太户蓝藻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无锡,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D.取缔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眼前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加大执法力度。

【解析】本题选C. A句“下车伊始”旧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用在句中属不明词义。B句“随波逐流”含贬义,色彩不当。D句的“当务之急”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事,用在句中与“眼前”“任务”重复。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配套习题

链接中考

1、(2007 南通)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晚饭过后,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南通夜景。

B.听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C.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

2、(2007 扬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中,中国军团不负众望,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B.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由于气候变暖,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络绎不绝。

D.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2007 成都)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B.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C.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音乐家们会用歌声歌唱出生命的美好,幽雅动人。

D.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

4、(2007 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楼,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5、(2007 佛山)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梦寐以求,考上了北京大学。

B.2007年春节晚会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

C.他是这个辖区的管段民警,对这个小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D.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着手兴建许多新的体育馆,真是百废待兴啊。

6、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和李浩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的日寇英勇斗争。

C.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听到这个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C.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谈起国家大事,这个中学生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

8、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伸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让人见笑。

B.这次举行的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然对“法人”“行政处罚”等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C.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9、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始终未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他的嘱托。

B.关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C.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声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D.这项水利工程耗资巨大,影响甚远,因此市委市政府希望在座的各位略尽绵薄之力。

10、(2007 盐城)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老气横秋。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吕秀莲之流不断散步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参考答案

本题选D。“今非昔比”的意思是: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来指“巨大成就”属于不辨对象。

本题选A。B项“凤毛麟角”应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用在句中色彩不当。C项“络绎不绝”应指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这里使用对象不恰当。D项“抑扬顿挫”形容音乐或语调高低曲折,和谐优美。这里形容小说情节不恰当。

本题选B。“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不好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

本题选A。B 项“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心情,这里用来形容游客对“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楼”的心情,不恰当。C项“随机应变”意思是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用在句中色彩不当。D项“鹤立鸡群”是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用在句中属于不辨对象。

本题选C。A项“梦寐以求”形容迫切地希望着,此处用“如愿以偿”较为妥当。B项“销声匿迹”意思是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用“落下帷幕”较妥。D项“百废待兴”意思是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用在句中不恰当。

本题选A。B项“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极点,句中用来形容“日寇”不恰当,可用“惨无人道”。 C项“不谋而合”意思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此处应用“不约而同”。 D项“情不自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主语是人,句中以“身子”为主语,应用“不由自主”。

本题选B。A项“讳莫如深”意思是“紧紧隐瞒”,用在句中与“道出”相矛盾。C项“吹毛求疵”是贬义,应用“精益求精”。 D项“左右逢源”是用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或办事圆滑,句中充作“说”的补语,不恰当。

本题选D。A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项“素昧平生”意思是一向不认识,用于人与人之间。C项“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含贬义。

本题选C。A项“耿耿于怀”意思是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遣,用在句中明显不当。B项“想入非非”意思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用来限制“神话和传说”,不恰当。D项“绵薄之力”是指自己薄弱的能力,是谦辞,用在句中谦敬不当。

10、本题选D。A项“老气横秋”形容人自以为了不起或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C项“一挥而就”指文章很快,D项“危言危行”指正确的语言行为。

附录: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㈠色彩易错

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只作褒义,不能用作贬义。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狗尾续貂: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中性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词。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

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贬义。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常被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

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怎么做,下面的或下辈的就学着怎么做(多指干坏事)。含贬义

义无返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溢美之词:过于赞美的言辞。常误用作褒义。

弹冠相庆:贬义。常被用于中性的互相庆贺。

面目全费:贬义,指事物的样子变得更糟糕。

振振有辞: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大。多含贬义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贬义词。

㈡望文生义导致误用

哀兵必胜:哀兵。悲愤的军队,不能理解为“悲伤的额军队”

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刊”,不能误解为“刊发”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差强人意: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训,典范、规则。

学而不厌:厌,满足,而不是“厌倦”。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常被误解为衣服不合身。

㈢歉敬易错

鼎力相助:大力帮助,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薄的能力。

抛砖引玉: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用于自歉。

虚怀若谷:敬辞,形容非常谦虚,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可以表示对别人的敬意,只能对他人。

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出自自己之口。

㈣不明成语使用对象而误用

相敬如宾:指夫妻相互尊敬,不能用于其他方面。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一个。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不能凡美好的事物皆用。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用来形容人文景观,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主语是人,主语是物,用加上“令人”二字。

㈤不合逻辑而错

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前面添加“浑身”就属累赘。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前面不可再加“被人”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不可充作“讲”的补语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㈥形近导致误用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可用“不翼而飞”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真对待应用“不以为意”

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

深孚众望: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解为“不负众望”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易于“无可厚非”相混淆。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易于“无微不至”相混。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易混为“信口开河”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易混。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基础知识与运用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2016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 辨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词语运用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汉字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成语训练 2016年中考语文基础复习:汉语知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2017)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讲解(一)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讲解(三)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讲解(四) 关于中考语文必备复习知识(基础知识点)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 2012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成语的误用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备考)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背诵默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指导 2017年中考语文如何复习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阅读 备战2017中考: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三大方法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三大方法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2016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 冲刺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汇总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记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名著阅读、语文实践 备战2017中考: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三大方法 中考语文临考复习指导:成语运用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2011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常见错别字 中考语文名著基础知识题复习:《三国演义》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易错字词 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名著专练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病句修改(1)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2016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修改病句(2)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古诗词默写 2017高考语文复习建议:语言基础知识攻略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攻略:语言基础知识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练习题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板块复习的策略 2017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高考复习题:语文基础知识滚动训练(三) 201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分类汇编 语法基础知识——句子成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 基础认识仍是重中之重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小升初语文毕业基础知识复习题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攻略:基础知识专题 2016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模拟题 2016年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题 小升初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复习(三)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小学阶段常用语文基础知识 2017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板块备考策略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要点:基础知识板块的复习策略 语文上册课文基础知识复习测试题 高考语文学习: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运用(含成语)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陈情表》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2)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基础知识复习题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23个易错考点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过秦论》知识点全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四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鸿门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苏武传》知识点全梳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孔子语录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基础知识记忆 备战2017中考: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记忆法宝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误用频率高的70个成语 高考语文基础复习题参考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赤壁赋词类活用 高考备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九)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兰亭集序》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滕王阁序》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题(八)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2017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突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