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语文阅读冲刺(9)

小编: :admin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冲刺加油站9(精选巧练、百试无难)

考点加油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作者的情感不同,美好的春天也便染上作者的不同思想和不同感情。既有对春天直抒胸臆的歌咏赞美,也有对春天特有美丽的怀古幽思;既有对春天民俗的深层思考,又有借春景思乡的淡淡哀愁。作者描绘春天,既可直接叙写,也可托物言志;既可含蓄深沉,也可简洁流畅……让我们带着春天的随想,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倾听春天的声音吧!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春之怀古

(台湾)张晓风

这是一篇绘制理想中春天图景的美文。作家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并调动多种感觉.大胆而有创意地进行联想和想象,细腻生动地描摹了春天应有的和曾有的色彩,引领读者“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发人深思。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祈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侯,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阅读思考]

1.这篇散文所写的内容,作者用了三句话提纲挈领,请你找出这三个句子。

2.第一段的五个“唱”字,写出了春天特有的景象。这种写法有何好处?

3.若你想做读书卡片摘录本文的优美语句,第二段就有很多很好地写出春天美景的句子。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从语言或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

4.作者对春的感触是那么独特,怀古的神思是那么飞扬,绘春的语言是那么优美。请你模仿文中的一个句子或一处描写,写出你眼中独特的秋或冬。

(二)打春

乔忠延

作者从两个事例的探究思考中,发掘出“打春”一词中“打”的深意。“打”有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的意思,“打”还有着红红火火大干一场的信心和热情。相信此文一定会激起你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一定在开拓谋划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打春,就是立春。

立春,是春回大地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再没有比立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雨变酥了,酥得像是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了劲地生发;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家冬日里烧热的大炕,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不光娃儿们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

真好的春天,是从立春开的头、起的步。可为啥咱那父老乡亲要把立春喊成打春!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打,打架、打闹、打仗……为啥要把一个慈眉善眼的春天和这么个“打”字撮合在一块,这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吗?

仔细一想,满不是这么回事,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和打字结伴的词不光是打架、打闹、打仗。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词典上密密麻麻弄出了几页。别个的咱不多说了,捡出几个熟悉的品品味道吧!

先想起一个——打草稿。草稿不是正式稿子,可是没有草稿,也就没有定论的文稿。草稿所以草,是那繁杂的思绪就像春风抚过、春雨润过的土地,刚刚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转眼间就万紫千红春满园了。而这草色遥看近却无,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过程,用的那个“打”字,实际是说孕育哩!孕育不是出生,却比出生更重要。草稿不是定稿,却比定稿更重要。定稿不过是强化一个角落,要的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过是删繁就简,要的是万绿丛中红一点。定稿要比草稿好得多,美得多,可要是没有那起先的草稿,哪会有后来的定稿?说透了,这打草稿就是谋划,就是构思,就是初创。如此理解,那么打春不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吗?在这么好的时令到来时,多思思,多想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了吗?把握了春天,就把握了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这春打得应该。

又想起一个——打鼓。想起打鼓,就想起家乡的威风锣鼓。那锣鼓要是响起来呀,听得人血液在脉管里使劲地奔跑,灵魂在思想里高兴地舞蹈。那个声响,像是天崩,像是地裂,像是排山,像是倒海,像是……不说了,你就是把人间最有声威、最有气魄的词语都喊遍。也无法描画威风锣鼓的神韵。这人间的鼓打到这个份上,真把人类从小虫虫、猿猴猴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主宰天下的胆识气魄都活画出来了。这鼓打得好!打得好的鼓不是天天打、时时打,是有了节日,有了喜事,值得美美庆贺一回了,才痛痛快快打一场鼓,打一场惊天动地的鼓。如果把鼓字换成春字,打鼓就变成了打春,没想到这打春里有这么激动人心的意思。打春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看来这春还是打着好!

打春,就是比立春好!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辈子,下下辈子千万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阅读思考]

1.作者领悟到“打春”比“立春”名字叫得更好,是从哪两个事例推敲出来的?

2.作者在最后说“这春还是打着好”,因为“打”字能传达出更为形象深刻的寓意。请摘录原文中语句来诠释这种寓意。

3.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4.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意的。

5.作者从“打春”这两个字上得到感悟。读过此文后,请你从这两个字上说说你的打算和体会。

(三)三分春色一分愁

(台湾)丁颖

这是一篇借春景抒发作者盼望回归渴望统一之情的写景散文。作者描绘的是春景的美丽,而浓烈的思乡之愁也贯穿全篇,情与景融合,写景与乡愁交织,使得文章具有一种独特感人的凄婉之美,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感叹。文章引用了诗句,并采用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因而给人极为深沉的忧思感受。

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迷人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

“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穹。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窃窃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暝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晖,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的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寻觅了!

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阅读思考]

1.作者在第二段中说“我爱冬天,更爱春天”,为什么?

2.结合全文分析第三段句子,说说作者“失去”的是什么?为什么“茫然”?

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3.第四至七段写出了作者傍晚沐浴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语句很优美,请找出一个具体句子并略作品析。

4.第九段“美丽的动人的故事”是指什么?为什么“只能在书本里寻觅”呢?

5.这篇文章的题目出自苏轼的《临江仙》,写出了惜春的感情。下面是原词的上片,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此为题的含意与作用。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四)春之颂

佚名

这篇文章歌咏春天,歌咏春天千姿百态的美丽,歌咏春天充满希望、蓬勃的色彩和赋予人们新生活的能力。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层次清晰地把春天的美丽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过此文,怎能没有对春天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呢?

轻轻地,悄悄地,春神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然来到人间。

就像一个旅行者,她漂泊四方,播下春的种子,传播春的信息,唤醒冬眠的大地,踏破河床的厚冰,并用她那热灼的情感,融化了大地的冬雪。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她是一位唤醒大地的使者。

犹如一个画者,以大地为纸,轻风为笔,涂满了蓬勃的色彩。她把绿带入原野、丛山之中;把璀璨的色调染于花朵上;把湛蓝覆盖于大海;将淡绿洒入湖塘中。——她是最成功的画者!

媲美圣灵的使者,她将春的福音播送给每一种生物,赋予人们新生的活力,将春的气息,挂于每个人的脸庞,她给了人们灵性的补剂,给了大地春雨的滋润。她的歌声寄托于鸟语,她的纤柔化作花香,这一切使大地欣欣向荣。——她是最圣洁的天使。

春!恰似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忽的罗裙一般的风情万种。

春!有似贵妇的典雅脱俗,风姿绰约I

春!是最富感情的季节!

春!如诗般瑰丽!

春!如梦般甜蜜!

春!如酒般香醇!

春!人都把你看作金子似的季节!

春天就是一个千面女郎!

[阅读思考]

1.本文的二、三、四段分别歌咏了春的什么特点?

2.作者在五、六段分别把春比作“少女”和“贵妇”,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作者在结尾说“春天就是一个千面女郎”,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的写作顺序很清晰,请你划分一下此文的层次,并指出作者是按照什么结构来构思文章的。

5.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把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分别赞美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本文也有这样的句子,请各列举一句。

(五)春天

王连明

从春天的“第一抹春痕”到“开花的课桌”,春天原本从孩子的身上产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精神就是春天。这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春天象征可爱的孩子,以春天的生机活力展示孩子美好的未来。文章写了春色逐步被带到教室,春意越来越浓的具体过程,结尾点题,点出了春天的寓意,文笔含蓄优美。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

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一一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

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阅读思考]

1.第一段“发现了第一抹春痕”,指的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用词精练,如第三段“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一句,“染”换成“插”好不好,为什么?

3.写春天,应写春天的勃勃生机,可第一段却写春天的“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4.如何理解结尾“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这句话?

5.品味第五段,猜想一下,当同学说“老师,她也开花了”的时候,这个小姑娘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神情。(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一)1.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②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

2.运用拟人和排比,生动形象,又有层次感。表现出溪水的生机和活力。

3.示例:如第二句。运用骈句,使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给读者独特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矫而敏感的特点。

4.示例:秋天曾是这样的:当那枯萎的瓜蒂苦守着瓜果,那夏日里最后的一棵牡丹褪尽了艳丽的颜色。然后忽然有一天,一个大大的南瓜花吹响了收获的歌子,红红的天椒像孩子的脸——秋天,已彻底取代夏天……

(二)1.①打草稿;②打鼓

2.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

3.示例:“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这个句子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悄悄来到人间,给人们带来了温暖

4.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也表现作者希望这个美好的名字鼓舞人们去开拓、计划新生活的真挚感情。

5.“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满怀希望地计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更充沛的激情去把握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三)1.因为对作者来说,冬天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有着浓郁的故;的气息。

2.“失去”的是回故乡的自由,“茫然”的原因是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3.如“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作者采用排比。一连用了三个“飘”,借助联翩的想象,使思乡之情表露得尤为含蓄深沉,意境深远,感动人心o

4.儿时发生在家乡的往事;因为回不了故乡,只能从书本中了解家乡的情况。

5.“三分春色”描绘的是宝岛台湾的春景,“一分愁”是指作者的思乡之情。引用诗句作题,并在结尾点题,让读者进入古诗的意境,使得全文笼罩在忧伤的思乡之情中。

(四)1.充满希望、绚丽多彩、蕴含生机。

2.不矛盾。这是作者在从不同方面描绘春天婀娜多姿、“千面女郎”的特性。前者写出春天的风情,后者写出春天的典雅。

3.这句话赞美了春天的妩媚、多姿多彩.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感。

4.第一段为一层,写春天来到人间;结尾一段为一层.点明春天是一个千面女郎;中间为一层.具体地赞颂春天的生机、活力和绚丽。作者是按照由概括到具体又到概括、由总到分再到总的顺序来构思的。

5.新:“她的歌声寄托于鸟语,她的纤柔化作花香,这一切使大地欣欣向荣”;美:“恰似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忽的罗裙一般的风情万种”:力:“她将春的福音播送给每一种生物。赋予人们新生的活力”。

(五)1.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

2.不好。因为是“小野花”,极其娇小,用“染”非常恰当,用“插”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3.以野外的缺乏生机、暖意的春景引出教室内孩子们对春的渴望及他们的生机和活力,以此形成对比,起了反衬作用。

4.因为孩子们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精神原本就是春天,他们就是春天的象征。

5.示例:多美的花啊,戴在头上一定漂亮!看,同学在夸咱了,老师眼里也满是赞许,我真美!小姑娘露出灿烂的笑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

(2)长跪而谢之()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解析及答案]

第1题考查的两个字一为通假字,一为多义字,注意了实词的覆盖面。(1)“仓”同“苍”,青色(2)道歉。

第2题为翻译句子,选取的句子是秦王的话,也是文章的结局,也就是说,选取了文中的关键句子。译为: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了,可安陵国却能够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第3题结合文章故事,考查对人物含蓄性、双关性语言的理解,题干说是“外交辞令”,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阅读文章时,人物的语言往往含义深刻,要透过表面品味出其他内容,对此类句子,一定要结合故事和语境认真体会,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其潜台词分别为:(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第4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故事的把握,要理清其情节与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第5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认真学习课内文章,注意积累和思考,就能准确答题。答案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

    相关推荐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2)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7)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1)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4)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5)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3)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8)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6)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名著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古诗词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作文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备考策略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重点词语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修改病句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诗词鉴赏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综合性学习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句子排序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句子排序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标点符号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诗词名句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综合性学习 2010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冲刺复习(9)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训练:阅读题30篇(可下载)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9) 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必背古诗词(河大版) 2017年中考冲刺:语文该怎么复习 中考学生冲刺备考之语文复习 中考各科冲刺复习之语文篇 2017年中考语文冲刺:语文该怎么复习 中考冲刺:语文复习七种方法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2016年中考语文冲刺:语文该怎么复习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成语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 复习指导: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方法指津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计划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4) 2010年中考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复习指导: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方法指导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7) 2017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方法指津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3)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9)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6)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9)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2)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1)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8)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热点阅读与写作方案(5)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方法2016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备考指导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16篇必背古文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6)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5)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4) 2017年中考语文冲刺:阅读和写作是重点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词语汇总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写人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2017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方法指点迷津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2)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1)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3)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文言文虚词篇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1) 中考冲刺阶段各科如何复习语文备考 冲刺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中考冲刺复习注意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冲刺策略 中考语文考前复习冲刺辅导小说特点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2)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7)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6)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5)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4)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3) 2017中考冲刺:语文复习最经典的技巧 2010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冲刺复习(10) 2010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冲刺复习(8)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文言文翻译篇 201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 2017年中考语文各部分复习冲刺几大要诀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 201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中考冲刺复习: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回放 2017中考冲刺:30天语文如何高效复习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说明文科技篇 2010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11) 2017年高考50天冲刺:语文复习建议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1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中考语文冲刺试题练习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