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17、赤壁之战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行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

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的游戏,今天就请你用纸船来做一下游戏,曹操如何才能取胜?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3、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曹操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阅读有关三国的故事。

    相关推荐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之三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之一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之五 《赤壁之战》说课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之二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之开放篇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17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 板书图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S版《赤壁之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