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小编: :admin

【课堂再现】

(生读通课文后)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是哪三方面呢?请大家默读全文,边

读边思考这一问题。

(约6分钟后交流)

生1:我找到了一个点,就是课文介绍了克隆是什么。

师:对!你概括得很准确。(板书:什么是克隆)还讲了什么呢?

生2:我认为课文还讲了克隆的作用。

(一片附和声)

师: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克隆——

生:(七嘴八舌)造福人类。

师:用书上的话概括是个好方法。(板书:克隆造福人类)还有呢?

(生沉默,有几只小手似举非举,显然不敢确定)

师:那这样吧,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哪几节是写“什么是克隆”,哪几节是写“克隆造福人类”。

(约3分钟后交流)

生3:课文1、2节是写“什么是克隆”。

生4:(立即举手反驳)我觉得1—4节都是讲“什么是克隆”。

师:好,现在出现两种意见,你们同意哪种呢?

生4:(迫不及待)老师,我这样分的理由是第三节最后说“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这说明这一节也在讲“什么是克隆”。第四节最后也说“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这也是讲“什么是克隆”。

师:大家赞同×××的想法吗?(停顿,学生若有所思,片刻不少学生点头)我也赞同×××的观点,可能有的同学还不是很理解,别急,相信学完这课你就能明白。

师:哪几节讲的是“克隆造福人类”呢?

生5:6—9节是讲“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对此学生没有分歧,达成了共识)

师:那现在还有哪节没有说到呢?这节讲的又是什么呢?

生6:第五节,这一节讲的是世界第一只克隆羊诞生了。

生7:就是克隆实验。

师:对啊!这不就是课文的第三方面吗?(板书:克隆的实验)

师:好!现在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手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的思路多清楚啊!从介绍什么是克隆,讲到克隆的实验,再讲克隆造福人类,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克隆。

师:课文1—4节介绍了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4节,看作者是如何介绍的呢?

(生埋头读书,感觉有些茫然,我便做了提示:是从同一个角度写的吗?不少生豁然开朗。)

生8:我发现第一节写的是《西游记》中的克隆。

师:哦!也就是神话中的克隆。(板书:神话中的克隆)还有呢?

生9:第三节植物的克隆,第四节是说低等生物的克隆。(板书: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那第三节呢?

(刚才那三个句式一样,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容易说出。对于第三节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了。)

(我的预设是“科学解释的克隆”,运用了说明文常用的下定义的方法,但感觉就这样生硬地告诉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忽然想到,数学中不是有很多定义吗?于是——)

师:谁来解释解释什么叫倍数。

(学生一愣,马上就有个学生心领神会。)

生10:第三节解释了克隆,告诉我们克隆的定义。

师:你反应非常快。这节我们可不可以说是科学解释中的克隆?(师板书:科学解释中的克隆)这是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是这样的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师:(手指板书)现在大家看看这板书,作者为了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克隆,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作了解释。所以,我们把这四节归纳成一部分,现在大家理解×××的意思了吗?(停顿)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讲了很多,什么“引起我们的兴趣”啦,“很简单,容易懂”啦,等等。由于快要下课了,我作了个总结。)

师:同学们很会揣摩作者的心思,讲得不错。老师也有一点想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写什么是克隆,能让我们在头脑中对克隆建立起立体印象。(学生不理解什么叫“立体印象”。于是,我随手画了个正方形和正方体。)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讲,就像这个正方形,而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讲,就像这个正方体,让我们对所要讲的事物产生立体印象,了解得更加清楚。(学生会心一笑)。今天,我们又学了一招:为了讲清别人比较陌生的事物,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这样别人的印象才会深刻。

…………

【我的感想】

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以“科技之光”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说实话,这是让不少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主题单元,原因很多,我感觉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放入科学课似乎更好。对此困惑,我也曾茫然,但想到既然编者将它们编进语文课本,必然有他们的道理,也一定想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由此,我想到:挖掘教材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那么,这篇课文有哪些语文因素呢?哪些又是科学课所不教的呢?我首先想

到的就是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即,表达了什么和是如何表达的。因此,我在学生疏通文字后,着力做了两件事:一、弄清课文讲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在讲“什么是克隆”这部分时,又讲了几方面。二、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课文的结构严谨,步步深入,以及多角度阐述某一事物的写作方法。

应该说,这节课我在尽力凸现“语文味”,但由于是课前思考不够深入,导致课堂不够流畅,坎坎坷坷比较多,费了不少周折;对写作思路的感悟,侧重于老师的“说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感悟时间,估计内化就更加困难。此外,对于“立体印象”的总结,不知是否恰当,有没有拔高之嫌,从现场的情况看,这一环节学生听的兴致最浓,大概是将语文和学生“整合”的缘故吧!

    相关推荐

    挖掘教材因素,指导学生练笔 克隆之谜课后练习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提高人文素养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克隆之谜》教材解读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苏教版第十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课文原文 《克隆之谜》课文原文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克隆之谜教案 《克隆之谜》教案 克隆之谜教案 《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雨后》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克隆之谜教学札记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十册《早》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克隆之谜导学教案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学会合作》第3课时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挖掘科学教材的人文内涵,加强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教案 苏教版第一册《fùxí》第一课时 月球之谜精品教案八(第一课时)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精品教案九(第一课时)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第十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 教科版第十一册《×××读后感》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苏教版 《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克隆 克隆之谜导学案 苏教版第一册《fù和xí》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 《克隆之谜》教学反思:法律是否应该允许克隆人?——一场有趣的辨论会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一册《家》教学所得 深入挖掘文本──《掌声》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猫教案十一(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谜语》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学会合作》第3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一册《fùxí》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奇妙的克隆》教学实录及教后反思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一册《认一认5》第二课时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课文教学研讨 鲸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第十一册《我所了解的澳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教案 《月球之谜》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挖掘有利素材培养想象能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22月球之谜之教材分析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十一册语文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一册《fù和xí》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西门豹精品教案十一(第二课时)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 (苏教版第六册)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之一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第十一课 苏教版第一册练习5-好教案第2课时 落花生教案十四(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猫教案十三(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落花生教案十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一册练习5-好教案第3课时 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将相和》第二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