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界需要反思什么

小编: :admin

徐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从事写作理论研究,一位持续对当前语文教育进行批判的另类的学者——他犀利的语言、毫无顾忌的批判常常让有些人感到难堪。前不久,徐江又向语文界扔下了两枚“重磅炸弹”——《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他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刊发了他的《评语文“课标”的缺陷》。徐江的批判立即受到了两种态度截然不同的回应——激烈的批评与高度的赞扬。批评者认为,大学教授“根本就不了解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判和指导没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赞扬者则认为,徐江的批判“痛快淋漓”,说到了“痛处”。也有教师认为,徐江提出的“过程性探究”,即语文教学要对特定语文现象进行生成性研究,论述并不清晰,还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真正的语文课改需要关注什么,语文教师如何应对改革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徐江老师。

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

记者:您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两个基本问题——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那么,您能否简要地说明一下,语文教学中哪些是不该教的,哪些是该教的呢?

徐江: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决定着“教什么”,其解读课文的境界和价值与自身的素质直接相关。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应是“教什么”的思维改革。哪些是该教的,哪些是不该教的,我想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至今很多教师在讲吴晗《谈骨气》一文时,还简单认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个论点论证的。老师们不惜力气谈文章“思想的深刻性”,谈如何理解、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可是这有助于学生写出合格的议论文吗?再比如,老师在讲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时,教学仅仅停留在“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认识境界上。这些内容学生一看便懂,我们为什么还要讲,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都是应该淘汰的“无思维性解读”。

那么,应该教什么,讨论什么呢?我认为,《谈骨气》应该搞清文章真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个事例的作用是否是“证明”,吴晗的写作有没有毛病,等等。《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为什么用写“小屋建在山脊上”来表现“亲近大自然”,“小屋”有什么独特的“物性”?“山脊”有何意味?写“凉亭”可不可以?写“平地”有何差别?它们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启迪有何作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才是“该教的”,这就是“有思维性解读”。新课程标准提出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探索这些问题才有助于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因此,对达成课程目标有显效的内容就是该教的,无显效的内容就是不该教的。

记者:您刚才谈到的“教什么”可以说印证了您提出的“过程性探究”这个概念,但是,有教师却认为,“过程性探究”并没有超越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您同意这种认识吗?能否作进一步的阐释?

徐江:首先应当说明,我提出的“过程性探究”,并非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唯一思考方向,仅仅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突破目前的语文教学僵化的现状,它针对的问题就是目前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说明性”或者是“说明型”的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处在简单的表面化的课文解释层次,学生所获信息没有新的超越,是课文文本信息的重复。比如,关于房龙《<宽容>序言》的解读,某些中学老师竟然总结出这样“弱智”的道理——“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先驱者是可敬的。”为什么不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本探究作者的思想渊源和写作动机呢?我以为,这个虚拟的故事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演绎过程的实际概括。这是一种象征。事物如何生成将决定它是什么,而它生成前的条件又将影响它的生成过程——消逝的“过去”产生着“现在”并且延及“将来”。房龙希望“将来”不再发生“残害漫游者”的事件,这就需要在“现在”消除产生“残害事件”的因素——比如不要固守“千年古书”中的遗训,“宽容”新思想。这就是《<宽容>序言》的“诞生性过程探索”。这个“过程性探究”过程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关于事物流逝过程的思辨意识。这就是“有效”教学!也是“该教的”。

我说的“过程性探究”是根据事物的生成过程哲学而来,把这种哲学观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不是讲哲学,而是以此为指导搞好语文现象产生的“过程性探究”。新课标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恐怕是侧重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与我所说的“过程性探究”不是一个问题,我之“过程”规定它之“过程”,是“过程和方法”的“运动内容”。

怎么教,用什么教

记者: 新课改以来,有教师惊呼,现在的语文课已经丧失了“语文味”,多媒体课件、各种活动等走进了语文课堂, 课堂虽然热闹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变差了。那么,语文课改真正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

徐江:语文课改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比较赞成“举三反一”说,即要通过较大量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律,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具备文学鉴赏力。这是以“量”保证“有效”。我以为,语文教学尤其是要加大课内阅读,因为这才是最稳固的阅读。但这就面临“课时”与“量”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二:其一,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抓主要问题,抓有用的问题。减少单篇课文用时量,腾出更多课内时间,增加阅读篇数。其二,课文择篇,精选百家,要短而美,一般在千字左右,一节课讲一篇,尤其是白话文更应该如此。

由此,这就牵涉到“用什么教”的问题。说到此,我觉得很需要再解放思想,尤其是编选教材的专家们要好好动一动脑筋。除了不选长文外,艰涩之文不要选;一家之文也不要多选;教材不能赶时髦、追时尚。

现在语文教材的阶段性区别不是很明显,比如高一、高二、高三都是一样的编写模式。还有一个缺陷,即没有明确的文体体系,尤其是现代议论文在高中6册语文课本中所占量极少,而这种文体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才是最实用的。为什么不试一试这样的编排体例呢?比如,高一学段——记叙类、抒情类,高二学段——议论类、说明类,高三学段——应用类(其中包括传统尺牍楹联之类的文本)。把文化、欣赏、思维、写作分阶段、按系统串联成一个体系,与目前混为一体的编排相比未必不是一种进步。这样做,也并不妨碍其他语文基本知识体系的讲授。在目前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自己开发课程资源以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

 

    相关推荐

    课堂需要什么气氛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 2017中考语文备考:语文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要作文的思考(下) 为什么要作文的思考(上) 为什么要作文的思考(中) 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 备考:中考语文名师指点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备考指南:需要要重视生活反思类散文 一项需要好好反思的改革 曾皙要当什么 ? 语文课程标准,究竟要发展什么思维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后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后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张中行:为什么要作文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三)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一)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二) 世界十大奇迹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问题? 语文是什么 什么是演讲?演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语文课需要挖一挖 《做什么事最快乐》教学反思 《做什么事最快乐》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4则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启蒙”什么意思?“月光启蒙”是什么意思?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外语 德育论文:教师需要学习,需要成长小学语文论文 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教学反思 为什么陶渊明要隐居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 语文 - 《我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 宝贵的是什么──《阳光》教学反思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谈礼貌》主要写了什么?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学习要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我们需要—个和平的世界 古训是什么意思? 幸福是什么意思 猫腻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建议撤掉课文《登山》 多媒体-语文课堂需要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反思2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反思(2篇)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四上10课《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你姓什么》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还需要板书吗 “国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教案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为什么要让儿童学画画?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什么声音?_语文论文 什么是成语? 什么是主语 何为会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课文主要赞扬海伦的什么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_语文论文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草原》教学片段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反思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 自主学习也需要恰当引导──《变色龙》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草原》片段教学与反思 读后感: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反思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反思 大雁为什么总要南来北往 萧红为什么要写这个园子? 阅读教学要给与学生什么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