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赏析:绝句案例

小编: :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赏析:绝句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笔者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因此也在各种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权威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的解释是这样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综合起来,编者还进行了如下的延伸:“万里船”从空间上讲,“千秋雪”从时间上说,诗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前两句,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后两句,雪远景,船近景。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的,即便是跳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可能近、远、远、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说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一个“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连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千秋雪”无非是说山很高,高得积雪终年不化。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把眼光投向门外,又看到了奇观:透过院门口,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着东去的航船,那船因为太远了,以致让你感觉不出它在动,只像停泊在那里一样。停泊在哪里呢?就停泊在院门的门框中间。这也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作者把“万里船”和院门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以门口为画框,则“万里船”停泊其中,成为框中的画。

这样看来,杜甫这首诗所写的景并不是“近、远、远、近”,而是“近、远、更远、极远”。那为什么说“东吴万里船”比“西岭千秋雪”更远呢?因为山高、水平,大凡观山觉得近,观水觉得远。我们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觉得很近,其实远在几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长江大桥上望江面,觉得远无尽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只不过是在那里写景,就像画家随便画一张练笔的小幅水彩一样,实在看不出什么微言大义。诗的精彩之处在于,诗人通过透视的原理来处理景物的远近,从而显出逼真的画境。当然,给小学生讲课,没必要讲什么透视,但也没必要讲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和平的向往之类的微言大义,只要把整幅画面的意境给学生讲准确、讲清楚就是了。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赏析《绝句》,故事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推荐

    《绝句》赏析` 《绝句》赏析 《绝句》赏析` 《绝句》赏析 《绝句》赏析二 《夏日绝句》赏析 《绝句》片断赏析 《绝句》片断赏析 《夏日绝句》赏析 江南春绝句赏析 《绝句》片断赏析之一 《绝句》赏析及教学设计 绝句详解案例 《绝句》教案评析 《绝句》试析 人杰与鬼雄——《夏日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 绝句教案设计四案例 绝句教案设计一案例 绝句教案设计二案例 绝句教案设计六案例 绝句教案设计七案例 绝句教案设计五案例 绝句教案设计三案例 《绝招》句子分析 杜甫《绝句》试析 《绝招》片断赏析 《伯牙绝弦》赏析 绝招教学导入赏析教学反思课文案例 赏析:春日案例 《鲸》句段赏析 《伯牙绝弦》词句解析 项羽到底该不该自刎?——《夏日绝句》赏析 《绝句》教案 绝句 句子欣赏例说 绝句 绝句 绝句 绝句 《匆匆》句子赏析 《灯光》佳句赏析 《尊严》句段赏析 《落花生》案例赏析 《匆匆》句子赏析 《匆匆》句子赏析 《落花生》案例赏析 《凡卡》佳句赏析 《燕子》佳句赏析 《恐龙的灭绝》句子分析 夏日绝句 教案 《将相和》佳句赏析 《月光曲》佳句赏析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案例解析 小学精美句子仿写50例 作品赏析 《月光曲》佳句赏析 《恐龙的灭绝》片断赏析 绝句教案设计 《景阳冈》句段赏析 《离骚》重点句赏析 《月光曲》佳句赏析 《绝句》(杜甫) 夏之绝句 小学精美句子仿写50例 (二)作品赏析 《中彩那天》句段赏析 《新型玻璃》句段赏析 《猴王出世》句段赏析 《桂林山水》句段赏析 《热爱生命》语句赏析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赏析 《绝句》新解 《绝句》新解 《绝句》课文 夏之绝句 化石吟的句子赏析 赏析:望庐山瀑布案例 夏之绝句 《绝句》新解 屏风绝句 《绝句》课文 《绝句》课文 《绝句》新解 《松鼠》重点句子赏析 《热爱生命》语句赏析 品字析句 赏读悟情 《故都的秋》名句赏析 《桂林山水》句段赏析 《晏子使楚》佳句赏析 《桃花心木》句段赏析 《题临安邸》名句赏析 《绝句》中的美 《索溪峪的“野”》句段赏析 《小英雄雨来》佳句赏析 《我的“长生果”》佳句赏析 绝句 教案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片段赏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