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管见

小编: :admin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天空中,古诗词宛如璀璨夺目的星辰,洋溢着高尚的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们有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如《望庐山瀑布》)

;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如《墨梅》、《登鹳雀楼》;或写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铁血豪情(如《从军行》);或写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多少年来,这样的诗篇像甘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像号角,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行……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再加之诗词格律的束缚,古代诗词与我们的距离愈来愈远了。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格外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在十二册小学语文教材(以北京版计)中,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共选入古诗词52篇,其中讲读32篇,略读20篇。从时间跨度来看,汉、唐、宋、元、明、清均有涉及,其中唐诗36篇,占近70%。从内容上看,所选篇目均为思想境界、艺术表现俱臻完美的名家名篇。

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呢?通过问卷调查,至少在个别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1.考啥教啥。教师以考试内容为目标,过分重视重点字的字音字义、重点诗句的翻译。以单纯地掌握知识点为终极目的。

2.有啥教啥。个别教师学养薄弱,把教材、教参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上课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遭到学生质疑,立刻显出捉襟见肘的窘态。

3.略读等于不读。

因为略读课文,检测不做要求,个别教师就采取放任态度,会读会背诵就行,更有甚者,为了赶进度,竟致跳过不讲,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起来机械枯燥,索然无味。虽然能背诵,会默写,可古诗词会离学生越来越远,真所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虽然以上情形属于个别现象,但它的存在仍然令人担忧。摆脱这种困境,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而加强语文教师的古诗词修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教师业余要多翻翻“闲书”《唐诗三百首》、《千家诗》都是很好的参考书,对于一些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王昌龄、陆游等著名诗人,看看他们的全集或选集,效果会更好。也许有人会说,网络时代,不必再下笨工夫了,鼠标一点,一切呈现眼前。的确,电脑搜索、储存知识的功能十分强大,我们要充分利用。但网上的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只有把相关的知识记在头脑中,并加以融会贯通,在课堂上才能智珠在握,挥洒自如。也就是说,只有语文教师古诗词方面的修养有了一定的积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教好它。从而达到以下三个层次目标:

第一、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反复诵读,体味古诗的意境美、汉语言文字的简约之美。

在学习古诗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逸闻传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讲《草》时,可以说说白居易名字趣闻;学《马》可以讲讲李贺的“诗囊”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鲜明的图画,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反复吟咏,深刻体味诗中那深邃的意境美,古代汉语的简约美。同时,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人这种苦吟成诗,一字千金的刻苦精神,也很值得同学们在学习中加以借鉴。

第二、深入挖掘诗篇所表达的强烈情感。

笔者认为,古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DNA,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激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伤世感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渴求统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激昂慷慨。它们都是当时时代的最强音,拂去它表面的历史岁月的浮尘,依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教古诗仅仅停留在能理解、会背诵的层面,在文化传承上将丢失大量的文化信息,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第三、强调应用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必须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学习古诗也要注意应用性的训练。

古诗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精华名句流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集体记忆:“人生七十古来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乎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谚语。而在同学的作文中,能恰当运用古诗名句,一定会为文章增色。更重要的是,古诗中丰富的营养会对同学们精神气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限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等原因,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给学生,但有选择、有目的的渗透则十分必要,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古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我们以理性、严谨、热情的态度来面对她。

    相关推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英英学古诗》教材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指导课有感 7 “问渠哪得清如许?”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浅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导演”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教《故都的秋》 源头活水哪里来? 活兔上讲台,源头活水来——《写一种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源头的活水—感悟生活 生活,个性化作文的源头活水 清洁“水源”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 古诗教学之我见 窗口学校之管见 古诗教学之我见 以人为本,水到渠成 源头活水育芙蓉──一堂语文活动课的前前后后 从课文中挖掘口语交际训练的源头活水 火星上水的有哪两种来源? 教师下水诗文之五《水调歌头》 突如其来的提问──《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三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必须引进源头活水 古文教学如何化难为易 缘事而发 源清水长 如何让语文课上得更有效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一得 《古诗两首》之《所见》教学设计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清清的溪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记叙类作文如何写得活灵活灵现_语文论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清清的溪水 《古诗两首》之《所见》赏析 《蒲柳人家》备课之管见 中学古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管桦与《小英雄雨来》 来自古诗的成语 古诗词诵读清平乐语文教案 识字教学问题之我见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古诗文活动设计 浅谈古诗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论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成诗 开写作材料之源引出“三股”活水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古诗两首:所见 小池》教学资料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何变得这样无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诗歌教学为例 古诗教学中的主题建构──《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傅聪带来如诗的“肖邦之夜” 窦桂梅谈何以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_语文论文 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何变得这样无趣 语文论文:如何让高年级作文“活”起来 小学语文古诗集锦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有效快速背诵古诗文? 解析:语文如何学得高分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探寻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的有效渠道 清末以来有代表性的六种中学语文教科书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精品教案 以生为本,把握重点,读得“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 心头为之感动,耳目为之一新 古代清官"作诗拒礼" 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活”起来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之我见 我们为谁而创新──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得 我们为谁而创新──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得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成五言诗 以生为本,有效-小学语文论文 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 《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让语文变得有滋有味 水调歌头诗词鉴赏 管桦:黑夜中的“小英雄雨来” 《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教学设计 高考状元分享考试心得:语文古诗鉴赏解题有技巧 清清的溪水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