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用儿童的眼睛看待儿童的异常行为

小编: :admin

案例:

王欣,男,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但在上课时,却做了件让老师恼火的事——用剪刀将桌布剪成一缕一缕的。

孙文佳,女,乖巧文静,是个爱干净的女孩,却将同桌的衣裙画花。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禁引起我的深深思考:难道是这些孩子有多动症吗?不,当然不是!我们不妨细想自己的儿童时代,如此言行,难道不多吗?西方哲人认为:“存在就有意义。”爱迪生为了想知道小鸡是怎样孵出来的,用自己的体温去孵;少年林肯为了想试试自己的新斧子有多厉害,结果砍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

是什么使孩子们选择这种异于成年人的行为呢?很多心理分析表明,儿童因特定的年龄,特定的心理需求,会选择特定的行为模式。通过与王欣的母亲联系,我了解到在家他也是个爱思考,爱动手的孩子。曾为了想了解一下手枪的构造,将父亲买给他的玩具手枪拆得七零八落。而发生剪桌布事件之前,才和妈妈一起去布料市场剪过布,当时王欣就对裁缝师傅的大剪刀表示惊讶。在这一信息的支持下,我猜测他是想试验一下自己剪刀的威力如何。在循循诱导之下,发现果不其然,他实在抑制不住这种想尝试的冲动。针对他的这一心理需求我让王欣小朋友与桌布展开“面对面”的交流。我设置了桌布就医的场景,让王欣担任“主治医生”,然后让他给桌布开出“诊断书”,最后,我还让他倾听桌布的“心声”——“桌布对你说了什么?”在童趣十足的氛围中,孩子自觉得与桌布建立了亲密的朋友关系,照顾它变成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从中体味到快乐。王欣自己就说“桌布对我说‘谢谢你,我们做好朋友吧’!”在日后的学校生活中,再也没有发生过不利于桌布的行为,不仅如此,班里的小朋友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发生剪、画桌布及公共设施的行为。

而孙文佳小朋友呢?从家长处了解到:她喜欢音乐,喜欢画画,然而由于父母也很爱干净,所以不大乐于见她将图画工具摆出来,这种长期的压抑,一旦获得释放,便造成了案例中表述的现象。基于此,我建议她的父母让她在家里也能让她画画写写,但是得自己整理干净,如果一次没有整理好或者弄脏了,那就得取消一次让她画画的机会。同时,与孙文佳也达成一致。在与其家长的联系中,发现她有了渐渐的进步,如今,能在父母的督促、帮助下整理好工具。

孩子们是天真的,不论他们所做行为的表面是对还是错,是正常还是异样,都是在帮助儿童实现自己某一方面的愿望。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绝不能轻视、怒视、藐视儿童的行为。在进行是非、好坏等社会化道德评判之前,应先看到行为对儿童成长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以童心理解孩子,以童趣感染孩子,让孩子能拥有最真实的童真。惟有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儿童的一言一行才有可能在道德的心田上收获希望。

 

    相关推荐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的智慧 问不倒的儿童 者为什么要把“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成““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城 听动失调儿童的行为表现及矫正方法 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 日本的《儿童宪章》 “儿童”别解 英国教师眼中的儿童与小学教育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2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导学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为什么要让儿童学画画? 雨说 -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儿童诗两首》 世界儿童日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原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答案 儿童诗阅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只拣儿童多出行》冰心简介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原文 《只拣儿童多出行》教材解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实录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札记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宋庆龄与少年儿童 练习设计也要以儿童为本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中国儿童的上网安全 还原儿童作文的本色 儿童诗——吹泡泡 儿童诗《大自然的语言》 儿童诗——吹泡泡 关爱留守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业设计1 《只拣儿童多处行》重点写什么 《儿童诗两首》1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只拣儿童多处行》分段及段意 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 在写儿童归队的情景时,用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 儿童诗--一部浑然天成的童心写真集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 儿童诗《我想》—教学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案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案例设计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二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儿童诗两首》教案 试析鲁迅作品的儿童视角 《儿童诗两首》课文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札记 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国外儿童教育的五个典范 浅谈儿童诗歌的论文精品 阅读教学:谈小学教师儿童化口语的运用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实录及点评 《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A、B案 《儿童诗两首》A、B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二 入学儿童并非“白纸” 教育初探——留守儿童 孙建锋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