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反思

小编: :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_教后感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打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实验教材,不难发现语文学习园地中的习作安排与以往有所改变,以往的习作是独成体系,习作与口语交际是独立分割的两部分,而这次教材的安排,有几个单元把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在一起了。例如《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与习作:在综合性学习中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收获……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安排不能看作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而是从中年段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构建起来的作文教学新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伸。”

作文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来,小语界对作文教学的探讨已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譬如,情境作文、观察作文、分类作文等,前几年,以包全杰为代表的序列作文研究,也风靡一时。但作文教学始终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建构作文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孩子的作文要经历模仿──启思──感悟──创新的过程,最终指向学生能够独立作文,而在这样的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引导。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转变,必须设法要建立一种桥梁。“对话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一个人的心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先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对话,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帮助,那么就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了,有了对话的积淀,再让学生构建作文,就变得轻松而又容易了。

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作文过程是观察、活动、思维、想象、表达等有序的训练的过程,而整个过程需要对话的支持。学生学习作文,不完全是个体的经验与感悟,他们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作文也是思维的碰撞过程,生命的运动过程,心智的沟通过程。所以把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给习作提供了桥梁,减缓了习作的难度。笔者针对这样的习作安排提出以下思考:

创设情境──在对话中激趣

情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送,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可运用谈话、聊天、问题、提示等策略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的对话参与为教师提供了可测的心态,再依学情而导思、导情、导行,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例如,我指导学生写《雪花》的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为什么这样高兴?

生:因为今天下雪了。

生: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雪,小的时候也像你们一样经常在雪地里玩,比如,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车,真是乐趣无穷。刚才我看见你们在室外玩得很开心,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但你们在玩中感受到什么了吗?

生:我感受的雪花冰凉冰凉的,把我的手都冻红了。

生:我感到雪很滑,我在雪地上跑,摔了好几个跟斗,我的屁股还疼呢。

师:以后不要在雪地上乱跑,小心摔坏了。

生:我感到雪花很好玩,飘在我的脸上,像小虫子似的在爬,痒痒的,凉凉的。

师:是挺好玩儿。

生:我觉得下雪不好,你看,大家把雪都带进教室了,弄得地面又是水又是泥的。

(不约而同的看地面)

师:是这样,大家尽量注意点,别把雪带进教室里来。

生:我觉得下雪挺好的,雪花装扮了大地,大地成了银白的世界,屋顶啊,树木啊,操场啊,都盖上了雪被,多好看呀!

师:看来大家感受还不少,可你们认真观察雪花了吗?你发现雪花有什么特点?

……

活动体验──在对话中感悟

作文的灵感在活动中生成。活动是体验的载体。学生没有材料可写,主要是没有观察和积累,没有情感的积蓄,实践证明儿童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然地伴随着对话。对话是随意的,是真实的,是自由的,是开放的,是多维的,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获得了个性体验。这个对话过程也是学生的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除了自己的灵感之外,多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全方位的参与,才能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种花》的片断:

师:下面我们分部分来观察。看不清的同学可到前面来,然后在小组内议论一下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到前面观察,议论纷纷,同组同学之间交流)

师:我们先来汇报花的茎,好吗?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数了数这盆花一共有五根茎,有的直挺的长着,有的斜长着,还有的弯下了腰。

生:我量了量,高的有40厘米,矮的有20厘米。

生:它的茎是淡绿色的,上面有黄色的细纹儿。

师: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有绒毛,是白色的,像抹上了一层白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粗的有小拇指那样粗,细的有筷子那样细。

生:我打个比方,这几根茎好像亲兄弟集合在一起开会呢?

生:那个高一点的像一位老人在给孩子讲故事。

生:那个矮的斜长着的好像在练太极拳。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师:谁能把茎的这部分连起来说说,大家在评一评说的怎么样?

……

汇报交流──在对话中放飞

有了活动的经验和情感的积蓄,就要让他们把所看所听所想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对话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以问题来启发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按着一定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对话又是动态的,生成性的,不拘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提出讨论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话的关键是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尊重为前提,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评,激励学生向不同的观点挑战。对话不能有教师的语言霸权,要平等的对待学生。要注意的是,对话不能只关注情感,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对话语言的合理性,准确性,条理性。

这个过程是思维的碰撞、思辨、展开、互补、借鉴、模仿、创新等综合的过程,是智慧的提升,是合作的结晶,是真善美的发现。例如我指导学生写《观察蚂蚁》的片断:

(室外活动:找蚂蚁、看蚂蚁、抓蚂蚁。)

师:刚才我们在室外认真观察了蚂蚁,有的同学还抓了几只回来,那么你们说说看懂了什么?

生:我在小河边看到一群黑色的小蚂蚁,密密麻麻的数不清,它们在不停的爬动,可是也不分散,我想它们一定是在开会,商量什么大事情。

生:我在路旁发现了一个蚂蚁洞。我拔了一根草钓蚂蚁。我把草根小心的伸进洞里,然后慢慢的抽出来,呀!只见一只黑色的大蚂蚁顺着草根向上爬呢,它晃动着触须好象说:“咦!奇怪,哪来的草根儿,我得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它爬到洞口观察了一会儿,就爬到了洞外,围着洞口转来转去,忽然,它发现一个死虫,咬了几口,然后晃晃头好象说:“味道美极了,也叫我的伙伴来尝尝。”于是就爬回洞里了,不一会就出来好几只蚂蚁,那个领头的说:“弟兄们,快走哇。”他们来到小虫旁就开始咬了起来。有一只蚂蚁爬开了,在一旁舞须子,那意思好象说:“弟兄们,咱们把虫子搬回洞里去吧。”于是,它们就拖的拖,拽的拽,推的推。我好象听他们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真是太有趣了。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而且还能想象蚂蚁的语言,真的不错。所以我们在看蚂蚁的时候,不仅要看它们是怎么活动的,还要想象、猜测它们说什么?

生:老师,我们几个同学抓到一只黄色的大蚂蚁,把它放到黑色蚂蚁群之中,那只黄蚂蚁吓得惊慌失措,边跑边喊:“救命呀!救命呀!”几只黑蚂蚁追过去就咬它。黄蚂蚁疼得直打滚,黑蚂蚁说:“你这个奸细,来我们这儿干什么?咬死你。”黄蚂蚁直求饶:“你们放过我吧!我不是故意来的。”其中一只黑蚂蚁从黄蚂蚁身边爬过好象说:“这次饶了你,下次别来了。”黄蚂蚁歪歪斜斜地逃跑了。

师:你说的太有趣了,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蚂蚁很有规矩,每群蚂蚁各有各的地盘,如果有外敌入侵,他们就不顾一切,联合起来把外敌赶走。

生:我发现蚂蚁很团结,它们搬食物的时候谁也不偷懒。

生:蚂蚁的分工很明确,有负责放哨的,有负责筑巢的,有负责找食物的,还有负责照顾孩子的。

……

归纳梳理──在对话中得法

前面是围绕话题展开的对话,尽管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思维得到了飞跃和创新,但这些都着手于作文内容的。作文不仅要解决写什么,还要解决怎

    相关推荐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 在对话教学中让学生能说会道 对话中让学生情感飞扬──《检阅》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在大海中永生》教材解读 在自主对话中感悟──《长相思》教学反思 让阅读教学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大海中永生》教材解读二 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诗意在对话中生成——《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 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 让语言和精神在对话中诗化构建──谈王崧舟《长相思》中的教学对话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师爱中健康成长 阅读教学:对话中的教师作为 在语文教学反思中成长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在交流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五花山》教学反思 对话与反思:《项链》教材设计及试教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解读一 收获在“生成”中──《穷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互动对话:让学生在精神家园中自主畅游——《最大的麦穗》教学思辩 让生命智慧有效生成──《影子》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材解读 《郑成功》教材解读三 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 解读中学生心理叛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郑成功》教材解读二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功在“明处” 诗意在对话中生成——《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材解读一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质疑──《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材解读 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生成 让对话深刻些──《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在读中思索 在悟中升华──《生命生命》第二轮公开课教学反思 学生习作:耳朵、脚、眼睛的对话 让学生从日记中选材作文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让孩子在快乐中自读──《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读后感: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让学生在咀嚼文字中学会朗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思考──《短歌行》教学反思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案例解读 在反思中成长──《燕子专列》课后反思 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茁壮成长 《习作五 人物对话》 《习作五 人物对话》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美丽的故事,一起读过瘾──让读的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与生命体验的历程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会“发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师生真诚对话,让生成更具魅力——《羚羊木雕》案例分析 《学会合作》教材解读 谈教学对话的透视与反思 让学生在探索中争鸣中学习语文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 《在急流中》教材理解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教材解读二 《孙中山破陋习》教材解读一 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人教版第一册教学体会 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共同爬坡 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8、鸟岛》教材解读:让爱鸟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练习二教学反思 在失败中成长──《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构建对话课堂,实现生命成长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 教案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鼓励的春风里成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练习一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