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听潮》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一、教材分析

《听潮》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观赏大海的落潮→涨潮→高潮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大海),以欣喜之情为基调,以“听”字统领全文,贯穿始终。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作者对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种景物中,以物我交融来抒发赞赏之情。本文为我们描述了三幅大海图,即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不管是轻描素抹,还是浓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还是轻缓舒徐,句句有意。情与景融为一体。如月下大海,波光闪闪,浩渺无垠,那么恬静,那么柔美,那么圣洁,似乎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他们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宁静、安祥、温柔、亲昵,是一种静谧之美。当大海掀起洪波巨浪,“响雷般地怒吼着”的时候,妻惊叫了,“战栗了”。真是物我交融,情与景糅合在一起了。“这是伟大的乐章”“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在写海潮的整个过程中,既写景物,也写感受,使情景含一。心随潮动,情随潮迁,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内情与外境达到完美的结合。

写作特点:

1、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海潮上涨,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远,描绘宁静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气氛,以静衬动,使海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

2、抓住特征,描绘海潮。

作者抓住海潮汹涌澎湃的特征,先写潮涨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然后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来描绘渲染;最后重笔描绘涨潮达到高潮时的雄伟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奇观。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继而钟声惊醒了海的酣梦,“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海自己醒了”“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接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声音也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就这样,抓住海潮的特征,以各种声音来写海潮涨落的各种情况。由小到大,由舒缓到剧烈,层次井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海潮的声音、情态与性格。

①拟人:作者在写潮涨潮落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惊醒了海的酣梦”“海终于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态写得非常鲜明、生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写海潮的声音,“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等等。

②比喻:

首先用多种比喻来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其次,用多种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几种状态。如:“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甜美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比喻海浪声音渐渐不闻,直至杳然无迹。)

③排比:在描绘波峰迭起,浊浪排空,震耳欲聋的涛声时,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如“声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这种交响的声音,增强了语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疆场。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借助修辞手法写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海,向往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抓住景物,运用修辞抒情的。

四、教学思路设计

1、大屏幕打出大海画面,将学生带入大海,直观形象地引入此课。

2、配乐朗读,大屏幕打出思考题:

①勾画出作者听到的声音;

②讨论,海潮声响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大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声乐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大海动、静之美。

三幅图(课件)

明确: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再借助课件,使学生理解这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幅图:海睡图

明确:这部分作者抓住了大海落潮时的特点,突出了“静寂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围绕着“静”,文章是从两方面形象描写的:

①抓住海面上的景物,先从静态描写(电脑显示,海睡图:波浪、月光、灯塔上的红光,以颜色为主。)

②其次,动态描写:抓住海的声音,调动了人的视觉、味觉、听觉等各种感官,运用拟人、比喻,侧面突出大海“静”的程度。

③以大海周围的景物为衬托,写了大小的岛、星星,运用拟人的修辞,再次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第二幅图:海醒图(电脑显示)

声音:汩汩、谁在吐着气、铃子、铙钹、钟鼓、奏鸣

情态: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修辞拟人)

第三幅图:海怒图

明确:这部分借助课件“海怒”和朗读,了解作者主要刻画了海浪和岩石两种景物,完全通过联想对所听到的潮音,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从而突出大海“愤怒”时的特点。

问:这三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随着老师的启发引导,估计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高潮”这部分,这段哪个词用得好?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探讨理由,教师做适当肯定。

明确:“千军万马”用得好,突出阵容宏大,气势磅礴。

“混战”用得好,尤其是“混”用得更好,突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我们似乎看见在旌旗飘飘,战鼓阵阵的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勇士挥舞着锋利的武器同敌人进行生死博斗,从中使每个同学感受到战斗的气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三幅图连接起来,整体感知,大海由静到动再到怒的特征。并聆听一下它的声音,由小到大,由微微的水流声到震耳欲聋的怒吼。

5、总结扩展

明确:这节课,我们运用朗读法,借助电脑课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学会了描写景物抓特征,用修辞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运用。

6、练习(修辞的运用)

电脑课件

    相关推荐

    听潮 《听潮》导学案 《听潮》教学实录 七年级语文《听潮》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听潮教案 听潮八年级语文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花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花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花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3 《观潮》 教学设计五 《观潮》 教学设计一 《观潮》教学设计6 《浙江潮》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听潮 《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浙江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二 《观潮》教学设计一 《观潮》教学设计7 《观潮》教学设计4 《观潮》教学设计2 望海潮教学设计 《观潮》 教学设计三 《观潮》教学设计1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1 《观潮》教学设计3 《观潮》教学设计一 《浙江潮》教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