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曲尽其妙各臻完美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节选自刘鹗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明湖居听书》(人教版高中第四册)与著名作家叶君健的散文《看戏》(人教版初中第一册)都是描写演唱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珍品。两文在选材剪裁、侧面烘托、描摹声音诸方面各具匠心,各臻完美。

一、选材相似,剪裁不同《明湖居听书》记叙了老残在明湖居戏园听白妞说书的所见所闻,《看戏》描写了首都人民在露天劳动剧场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两文都描写了观众的表现和演员的演唱。但是,前文的描写重点放在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上。作者从白妞的出场到终场,从白妞“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外貌、简单熟练的动作、“一顾一盼”的表情到出神入化的的演唱,完整细致地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过程。而写观众却很简略,除开头几段外,只有白妞出场时的“鸦雀无声”、演唱结束时的“轰然雷动”和末段简短的评论。后文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热情表现和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完美两个方面。作者详尽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观众观看京剧的全过程。演出之前,以“人海在屏住呼吸”比拟观众的热切期待;演出开始,以“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比喻观众的感奋投入;演出之中,以“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形容观众的凝神静气;演出高潮,以“潮在涨”描摹观众的如痴似狂;演出结束,以观众“像潮水一样”描写观众的仰慕崇拜。作者处处设喻,时时紧扣观众与演员的共鸣来表现观众的情绪。而对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描写只集中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从“轻盈矫健”的台步、“圆润的歌喉”、“优雅”的动作、“婀娜”的身段等京剧艺术的几个方面来表现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完美。

文章内容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的需要。两文作者都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前文的中心在于突出白妞演唱艺术的登峰造极,写观众的反应和评论仅仅为了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无与伦比。后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写观众的表现不仅仅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造诣的高深,也是为了体现首都观众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大师的高度热情和衷心喜爱。而对梅兰芳先生的描写,既赞美了他表演艺术的完美,又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京剧艺术的崇高思想感情。

所以,前文对白妞说书技艺的描绘浓墨重彩,而写观众却比较简略。后文写观众详尽具体,而写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却凝练简洁。由此可见两文作者剪裁的匠心与功力。

二、妙用烘托,同中有异烘托是两文写法上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但两文烘托的侧面、角度同中有异。

《明湖居听书》从剧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评论等多个侧面层层铺垫、步步映衬,烘托了白妞的精湛技艺。《看戏》不仅以剧场环境和观众表现来烘托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卓越,还以《穆桂英挂帅》的简单剧情及穆桂英艺术形象来烘托观众和演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两文都通过渲染剧园或剧场的浓烈的气氛来反衬演出的无穷魅力。但前文运用了以动衬静法,而后文运用的是以静衬动法。

《明湖居听书》开篇极力写“闹”:“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戏园里“热闹哄哄”,“什么话都听不清”。而白妞出场时,戏园里“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作者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时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以嘈杂反衬肃静,以动衬静,有力地衬托了白妞说书征服人心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看戏》开头着力写“静”:“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观众这个“人海”在“屏住呼吸”,还是静静的。这样从不同角度渲染了静谧的气氛,为写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作铺垫,为写热情观众的涌起作衬托。作者以静衬动,充分突出了观众的热情和艺术家的热情这一中心。

三、描摹声音,各尽其妙两文都直接描写了艺术家的演唱。但是,《明湖居听书》完整细致地描写了白妞演唱一个唱曲的全过程:“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静”,作者不仅描写了演唱的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把演唱的每一阶段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这样使读者既可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特点,又可从局部上具体感受白妞说书的美妙。《看戏》则概写梅兰芳先生在一出京剧里的演唱,写“声音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准确地表现声音的层次性和神奇美妙的特点。

两文描摹声音,都能驰骋想象,以形喻声,赋形于声,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转换为有形可见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但是,《看戏》一文设喻单一,而《明湖居听书》一文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看戏》主要从视觉设喻,将“歌词”比喻为“珠子”,“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珠子”“滚”“溅”“落”,形象立体地表现了艺术家唱腔的字正腔圆、柔和铿锵的特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

《明湖居听书》一文或从感觉设喻,以“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比喻声音的甜润;或从视觉设喻,以“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比喻声音的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以“攀登泰山的景象”比喻声音的激越高昂、参差错落。这样写,真切地表现了白妞说书“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美妙境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除了运用以形喻声法,《明湖居听书》还用了以色比音、以声比声的手法:以绚丽缤纷的“东洋烟火”比喻声音的多姿多彩,变化无穷,这是以色比音;以“花坞春晓,百鸟乱鸣”比喻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和谐悦耳,这是以声比声。作者妙笔生花,读者应接不暇。尽管两文所写演唱过程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尽管两文写声手法大同小异,但都绘形绘声,各臻完美。

    相关推荐

    异曲同工,各臻其妙——《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 「尽打尽打」的推敲_语文论文 荷塘景色美采莲曲更妙 用直线的思维探求曲线的美_语文论文 各有其用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_语文论文 诗的妙用例说_语文论文 妙用修辞文生辉_语文论文 《语文常谈》第3章:汉字为汉语服务并不尽善尽美 “语言得体”三妙法_语文论文 曲美文美情更美──浅谈《月光曲》一文中的审美教育 2016高一语文完美假期答案 2017高一语文完美假期答案 曲美文美情更美──浅谈《月光曲》一文中的审美教育 文章“曲形结构”法_语文论文 最完美的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阅读训练“三部曲”_语文论文 2016高二语文寒假完美假期作业 赞美你,亲情_语文论文 高二年级语文完美假期答案2016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完美规划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论文精品 2017高二语文寒假完美假期作业 高二年级语文完美假期答案2017 2016语文高一寒假完美假期作业 2017语文高一寒假完美假期作业 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考察_语文论文 《论美》初三语文教案 花与树的完美 激发完形心理,培养想象能力_语文论文 课文中的自然美_语文论文 谈课文的语言美及其教学 走进美的王国去领略美_语文论文 考场议论文如何凸现结构美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_语文论文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_语文论文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_语文论文 古诗词的绘画美_语文论文 精美新闻导语欣赏_语文论文 美国作文教学一瞥_语文论文 最美的声音-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散文的意境美例说_语文论文 2016高一语文学科寒假完美假期作业 史论与史实——谈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几篇史论及其他_语文论文 “静堂”在教学过程中的妙用_语文论文 一曲语妙情真的游子吟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_语文论文 七年级议论文练习:论美 采用各种形式,培养“说”的能力_语文论文 各地方的戏曲介绍 崇高美于悲剧美人格的完美结合 片断训练的类型及其教学_语文论文 论美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 《论美》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以美育智,陶冶情操_语文论文 初三上册语文《论美》教案 论美 把握生成,成就完美 论美 论美 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审美性_语文论文 我想让评价更完美—— 莘莘古诗词尽显四季美 语文真奇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感恩是一种美德小学语文论文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_语文论文 《咬文嚼字》——《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读后感 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三部曲"_语文论文 简答题的解题方法及其训练_语文论文 《静夜》课文鉴赏──虚与实的完美融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_语文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_语文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_语文论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 美文欣赏1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 美文欣赏2 异曲同工,妙在“论战”──《殽之战》与《曹刿论战》情节设置比较谈 谈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0)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1) 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美的协奏曲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2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4) 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_语文论文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