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第二教时

小编: :admin

课题课时2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研究和讨论的方法,解读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2、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命题,领会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命题,领会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具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

一、引导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1、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创新的意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要迎接这一挑战,必须“坚持创新”。

2、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紧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潮流,不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会落后,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3、从江泽民同志阐述的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指导思想和实施情况来看创新的意义。

(1)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教育和科学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以著名的四大发明棗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极大地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文明的面貌。——这是创新的结果

(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B、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C、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试点工程(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

二、研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理清文字的思想含义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1、第四段的思想意义: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逻辑关系:第5段是以过去的历史为观照对象,第6段是以现在的科技发展为明证,阐明“人类文明的进程越来越深刻地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文明显示出光明灿烂的前程”。第4段是总说,第5、6段是分说。

三、讨论和拓展:研读课文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你是如何领会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的?

2、你将如何努力学习,解放思想,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四、介绍江泽民同志有关创新精神的论述文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1995.5.26)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6.15五、作业:见《导学与同步训练》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读课文4、5、6段

教后记

    相关推荐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18 科利亚的木匣 18《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18 科利亚的木匣 18 科利亚的木匣 18.科利亚的木匣 18《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精品试课稿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科学怪人”(第二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精致试课稿教案(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4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3 《科利亚的木匣》其它杂项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1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2 《科利亚的木匣》近反义词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片断赏析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