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编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编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第六单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有两大特点: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

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

这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开展“自由读写”。

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

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见《教学参考书》P440~441)

(1)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

(2)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投身科学、为国出力的志向;

(3)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白要“善用科技、造福人来”。

2.使学生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3.使学生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并促其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整体感知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自读、荐读 2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4课时

自由作文 2课时

第1课时 单元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1、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使命感;

2、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一、了解自己和公众的科学素养:

1、教师下发一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学生当场完成。

请按实际情况回答本问卷各个项目

一、判断题

1、 地心非常热。

A对 B.错 C.不知道

2、 人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A. 对 B. 错 C.不知道

3、 千百年来,地球上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

A. 对 B. 错 C.不知道

4、 最早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A. 对 B. 错 C.不知道

5、 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

A. 对 B. 错 C.不知道

二、选择题。

1、 计算机病毒是:

A 计算机程序 B 计算机部件 C 寄生在计算机中的微生物 D 不知道

2、 DNA是指:

A 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 B 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

C 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 D 不知道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

A、废气排泄过量。B、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C、氟里昂的使用。D、不知道。

4、 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A、征求患者的看法。

B、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

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级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

D、不知道。

5、你对算命之类:

A、 非常相信 B、有点相信 C、说不清楚 D、完全不相信。

2、教师下发一则调查报告,学生阅读。

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现状仍堪忧

2004-05-21

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之后,于2003年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公众迷信程度仍然严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与历年相比,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处于落后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9%。此外,在对18个国家公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名列最后,仅18%。瑞典第一,高达70%。因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

不仅如此,在调查公众对封建迷信相信的程度时发现: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

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从被调查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年龄段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科学素养的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小。如: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5%,60-69岁为0.5%。由此可见,面对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尽快“充电”,已提到每一个中老年人的议事日程。

在对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时发现,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其他职业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有关人员、生产工人、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相对而言,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关。

一年中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科技馆

“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我们的现状看,要把科学变成像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通俗的东西,科普工作者还真得多费点脑筋。因为,这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有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仅为7.2%;而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1%。

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价格并不像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影响公众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17.8%和8.9%。看来,政府应尽快加大科普设施投入的力度;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在进门的时候首先对参观者进行地貌、地况及其成因的介绍,这就是一种科普。可是在中国的景点,听到更多的是仙女、天师的传说,甚至在向导游询问有关地理知识时也只能听到一声“抱歉,我不知道”。

专家介绍,公众科学素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之一。我们不仅要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也要努力找到如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途径。

美国、日本、加拿大、原欧共体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和定期地对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美国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英国科学和工业馆中积累了长达170年的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英国科技传播和经济、科技发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3、请同学谈谈感想。

4、教师小结:科教兴国,匹夫有责。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1、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爱科学、学科学,渠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阅读。我们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喜欢阅读科普作品,尤其痴迷科幻作品。这里,我们奉上几篇反映“高新科技”的文章,那么,一起来吧!

2、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3、组织交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4、教师小结,介绍下阶段的教学安排,征求学生意见。

三、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几则“读书”的格言警句

    相关推荐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实践活动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16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2017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字词及文学常识复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2016年)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大作文讲评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要点复习:第六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文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活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析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苏教版) 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8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第五六单元复习教案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题(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写作指导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