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课时)

小编: :admin

教学重点:⒈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与写法;

⒉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

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

⒋学习本文记事写人、布局谋篇的方法。

心理渗透点:⒈遇事能冷静处理,不急不躁的品格;

⒉培养自信,体验成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信陵君、候生的性格特点

二、学生分组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⒈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突出魏公子待客以诚,和宾客们的以死相报。

⒉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是赞扬信陵君的政治远见。

⒊认为作者主要是赞扬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⒋认为课文主要描述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⒌归纳学生观点:通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经过,表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高贵品格,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反映了他的政治远见和爱国精神。

三、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讨论归纳史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⒈善于选择典型材料。

⒉通过对比互衬,明暗交错的手法刻画人物。

⒊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富有个性。

⒋情节曲折生动,细节细腻逼真。

⒌结构式上前后照应,详略得当。

四、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⒈侯嬴为什么要“北乡自刭”?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

学生甲:侯嬴“北乡自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为了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第二,中考虑到将来东窗事发,魏王如果怪罪下来,他一定难逃死命,与其将来被开刀问斩,不如现在为节义而死,还能留下一世美名,至于劝阻,那是因为信陵君以前劝过侯嬴但是没有劝住。

学生乙:侯嬴“北乡自刭”是不想与信陵君阴阳相隔,因为信陵君在救赵以前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从后文他让士兵回家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一点。信陵君看出了侯嬴的良苦用心,因此没有劝阻侯嬴。

学生丙:侯嬴“北乡自刭”是古代士为知己者死的表现,无论“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否成功,他都不会独存于魏。因为如果信陵君救赵成功,肯定不为魏国所容,他肯定会留在赵国,而侯嬴自己一个人留在魏国也没有意思。如果信陵君救赵失败,侯嬴肯定不会一个人留在魏国苟活于世。信陵君很了解侯嬴的为人,知道他一旦决定了的事是绝对不会改变的,故没有劝阻。

教师补充:侯嬴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劝阻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来分析。在当时,尽管社会处在大变动中,但是守信用,践诺言还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士为知己者死,以死报知遇之恩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以死报知己的行动加以劝阻,就会被认为是不以知己相待的表现,是对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信陵君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自己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⒉信陵君为了怜“姊”而牺牲魏国的利益,这是否算得上“义勇”?

学生甲: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是义勇行为,他是一个叛徒。首先,他身不应该背叛魏王私调魏国大军去做一件无益于本国的事情;其次,为人臣子,不能报效祖国反而做了违背国君之事,事后他就不应该留在赵国苟且偷生,而应该以死来向国君谢罪。

学生乙: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义勇行为。首先,信陵君杀死晋鄙并非出自个人情感、个人道义,而是以大局为重,拔兵救赵实际上是救六国,从另一种意义上是救魏国,这里更能体现出他的政治远见。而杀死晋鄙是不得得已而为之,从文中“于是公子泣”“晋鄙嚯咋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说明信陵君在杀晋鄙之前已经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而杀晋鄙是别无选择的做法。

学生丙: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是义勇行为。我们不应将信陵君神化,信陵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远见。如果他有远见,那么在出发前他就应当在窃符之前对魏王阐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其次,信陵君是热血男儿,他的举动在特定的条件下成功了;如果信陵君失败了,我们会说他有远见吗?

学生丁: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义勇行为。他在“说王万端”的情况下,他欲率门客与赵国共存亡,在偶然中得窃符救赵之计,虽说这是违背魏王命令,但这也是救赵的最好方法。他能养门客3000人,并能推贤任士,这也是他的领导才能。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要求古人。

⒊在这篇课文里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甲:这是司马迁的一种理想道德。他歌颂那些忠于知己、能为知己者奋勇牺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旧交,甚至落井下石,卖友求荣的败类。在此,他所正面歌颂的人物大都具有忠于知己,为知己尽心尽力,甚至在紧要关头能为知己奋勇献身的特点。

学生乙:在封建社会里,士能如此,不失为一种美德,是值得称颂的。但是,这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信条,是一种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处世哲学,尽管侯嬴、朱亥与信陵君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但本质上他们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主子与奴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所以统治者与士的关系只能是“知”与“被知”、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某些士人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赏识之后便踌躇满志,把统治者视为知己,表示要为知己者用,甚至为知己者死,无非是要报知遇之恩,尽力而为效忠而已。这与我们所提倡的为中华民族利益而献身,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思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⒋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对我们当前的高考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学生甲:信陵君从大局着眼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前我们复习备考应该不拘泥小事中,不要被生活中的一些不快搅乱了自己的心情,而应该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也就是抓住最后的90多天时间,一心一意迎接高考,服务于高考。

学生乙:我们应该学习侯嬴善于用智谋取胜的策略。侯嬴知道不能通过武力夺取兵权,就用智先骗取虎符,而后让朱亥强行夺权,椎杀晋鄙,从而解除了赵国之围。高考备考也是一样,我们不能仅仅凭苦学——这种“勇”,更要动脑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也就是巧学——这种学习中的“谋”。

学生丙:我觉得侯嬴遇事冷静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高考,要做到急而不乱,这样学习效率还会高一些;在平时考试甚至是高考时,保持平常心尤为重要。因为高考不仅是对我们智力因素的检测,而且是对我们非智力因素的检测,谁赢得了非智力因素的胜利,谁就赢得了高考。

教学反思:本堂课上得较为成功,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并且能够恰当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中,该文的学习起到了缓解备考压力、激励斗志的作用。

    相关推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课文原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九年级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 《赵州桥》第二课时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30 围魏救赵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围魏救赵》课外拓展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围魏救赵教案设计(二)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第10课 信客》第二课时导学案 《窃读记》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 《诚实和信任》 第二课时 《赵州桥》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0课 信客》第二课时导学案1 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窃读记》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新课标三年级《赵州桥》第二课时教案 《窃读记》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窃读记》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围魏救赵》探究感悟 《围魏救赵》教案之一 《沉香救母(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围魏救赵》相关知识 触龙说赵太后(第一课时) 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教案) 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教案) 《围魏救赵》教材理解 《围魏救赵》相关知识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教学建议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教案设计(一)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实录 围魏救赵教案设计(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教案:《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纪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苏教版第一册)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10课 信客》第一课时导学案 围魏救赵 教案教学设计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教案 《信客》第一课时导学案 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九(第二课时)案例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说课材料 《山和海的书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2课时)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 赵州桥精品教案八(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给老师的一封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活动单 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教案: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教案) 猫(第二课时) 猫(第二课时) 灯(第二课时) 《莺》第二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二课时 猫(第二课时) 家(第二课时) 猫(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