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探索

小编: :admin

开发资源

发展主体

——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探索

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师、课本为主体,漠视学生本体,教师“满堂灌”

“满堂问”,“引导”学生猜出教案中的标准答案,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其后果是严重的:教学费时多,收效甚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整体素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儿童的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生命,以及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无不证明: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有天真烂漫的想象力,有强烈的表现欲,更有得到自我实现时的高峰体验。然而,在传统教学的压抑下,学生巨大的创新潜能得不到开发,造成了学生缺乏创造潜能的假象。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充分合理地开发学生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发展学习主体,是当今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问题。

要发展学生主体,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无过于质疑问难。无论从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从现实的教学实践考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教学方法,是依照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展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从哲学的观点看,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源泉,不仅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性质,而且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学生内部的“生疑——释疑——再生疑”的过程,是心理上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的过程。当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得到尊重,产生的疑惑得到解决,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自学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就会逐渐从亦步亦趋的必然王国进入到掌握了学习规律,自由驰骋于学习天地的自由王国。这是以教师、课本为本体的教育,即线性的、牵引性的教育所无法企及的。

在此之前,笔者成功地进行了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实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以疑促思,自读释疑,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了进一步开发学生这一教育资源,更好地发展主体,在此基础上,笔者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拓展、深化质疑问难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努力使教师的教无形化,学生的学有形化、活跃化。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精简基础知识的传授,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自身的感悟或内化中掌握学习规律。具体操作如下:

一、个人预习,小组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确立课文的探究目标,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一个有效办法。这项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审题引疑,激趣。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如《小站》的课题引疑:同学们见过火车站吗?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北方偏僻山区的普通小站,旅客稀少,却引起了作者的驻足观赏的兴趣,由衷的赞美之情,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又如《桂林山水》,学生通过猜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所描绘的景物,既引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有了初步的印象。

第二步,个人预习,存疑。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指导预习方法,让学生充分地独立预习:⑴自学生字词,想办法突破识字难点。⑵结合“导读”、“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了解课文内容,确定该课的学习重点。⑶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读明白了,哪些还不明白,向同学、老师质疑。

第三步,合作学习,集疑。由教师引导、调控,组长组织,学生们交流预习情况,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努力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已解决的问题、共同确定学习重点及理解办法,对仍未解决的问题(难点、疑点),再拿到班上交流。教师深入各个小组,了解学生交流情况,适时点拨,随时调控。

这一环节,为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生成提供了良好场景,积极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思考、讨论中,学生时时擦出智慧的火花,思路逐渐明晰,一个鲜明的学习蓝图在学生大脑中呈现了出来。付出了努力的收获,更让学生喜悦。如《小站》,学生通过个人预习,小组切磋,解决了生字词、课文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等问题,确定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小站“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进行质疑: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站?⑵作者是怎样突出小站的“小”的?为什么要突出小站的“小”?⑶课文除了按方位顺序介绍一个地方很值得我们学习外,还有哪些精彩写法值得我们欣赏?学生的质疑已经触及了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这也是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的学习方法。

二、集体讨论,以学定教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既急于印证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优拙程度,又想尽快解决自身的疑难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发散状态,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集体讨论势在必行。

1、以疑导思。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及已解决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出谋划策解决疑难问题,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请教师答疑。教师在听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迅速分析、判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哪方面的问题解决得特别好,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缺陷,应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纠正,从而确定自己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即师生互动,以学定教。由于一个个小组沉浸在问题的讨论中,知识的奥秘使他们全情投入,思维也处于发散——收敛——发散的活跃状态,每时每刻都不断地进行内创造,生成新的智慧,新的气度,新的视野。又由于新问题不断产生,那些暂时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处于“愤悱状态”。此时,教师的点拨、提示、引导,正是学生所盼望的。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要点,讲得很精;学生对教师的释疑也会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

如《难忘的一课》,学生从“认真”一词体会到台湾教师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年轻的台湾教师写字“吃力”,是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他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在学生自以为解决了问题的情况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写得‘吃力’,仅仅是为了说明台湾教师‘重新学习祖国文字’这一点?还有别的用意吗?”这个问题,就像一块激起千层浪的石头,学生的思维火花又燃烧起来了,他们意识到课文的第11和12自然段有一个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台湾教师说自己讲得不好,可作者却说课讲得好极了,这是不是矛盾?台湾教师到底讲得好不好呢?”几位学生的质疑引发了全班同学阅读、思考、讨论的高潮。

2、创新释疑。我鼓励学生开动自己聪明的“发动机”,到课文中“寻宝”

激起独立思维的涟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更好时,是那样的兴奋,“寻宝”自然大功告成。同学们各抒己见,对课文理解得是那样透彻,同时,学生也被那位台湾教师强烈的爱国情深深打动了。又如《跳水》,在老师多媒体演示的配合下,学生反复读文,独立思考,活跃交流,终于体会到船长让孩子跳到海里得救,是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排除孩子跌到甲板上的不利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当时海面风平浪静,船上有二十多个勇敢的水手,船长是孩子的父亲,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非跳不可。船长的机智,给学生极大的启发:遇到突发事故,必须迅速判断事物转化的条件,断然改变事物的外部联系,促使事物向有利方向转化。在创新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求异思维的重要性。

3、循疑深化。明代学者张洪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生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只要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这说明,质疑有一个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循序渐进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一次完成,学生对疑难的发掘,同样不可能一次完成。当学生不断发掘疑难、解决疑难时,就能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如《鸟的天堂》一课,学生通过质疑,了解了树的静态和鸟的动态,这是浅层次的了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景物的描写,悟出作者“惊叹→赞美→遗憾→留恋”的感情变化过程,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一步。我更进一步启发学生质疑写树与写鸟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议论,认识到:⑴树衬托鸟,为鸟提供生存、栖息、活动的场所;⑵鸟衬托树,使树增辉生色。从而懂得了互相衬托的关系,对课文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

无疑,学生是聪明的,充满创造力的。在教师的激发与诱导下,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的循疑深化过程,充分培养了学习能力。“读和做,缓说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感悟,开发潜能。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得好:“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全面充分开发学生这一教育资源宝库,我们会获得无与伦比的丰硕成果,也会给我们的现代课堂教学带来生机、活力与惊喜,使教学活动良性循环,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发展。

三、以读引读,质疑拓展

有人说:“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矿藏,而人的大脑是最丰富的矿藏。”人的大脑的丰富性,在于人的自成系统的独立思考。这一系统是开放的,又是独立的,它可以受外界的影响和指挥,但始终有着最隐蔽的自我在管理自己。学生也理所当然具有这样的特性,他们潜能无限而又相当独立,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独立性前提下开发学生的潜能,“以读引读”无疑是最佳的方法,它既是阅读教学必要的延伸环节,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体系。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思考:学完这一篇课文,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哪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课文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学生自然地把书本与生活、爱好以及情感联系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思考展现出来,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读一读,编一编,议一议,跟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如学完《草船借箭》,为了帮助学生彻底解决“诸葛亮为什么敢向周瑜的部下鲁肃借船,不怕他告密?”这一问题,我引导他们阅读《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本学年,我还让学生结合课文制作小型手抄报,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才智。同学们在小小的手抄报上或写或画,内容非常丰富:有的以工整的笔迹抄写了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对之进行简单的议论评价;有的画一画由课文引发联想情景,如学习了《小站》,精心设计一个小庭院或小公园,并作简单的设计说明;有的由课文联想到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学完《难忘的一课》,学生提出了这些疑问:在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台湾为什么不能回归祖国的怀抱?难道台湾同胞喜欢台独吗?陈水扁,你真的要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历史罪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积极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视新闻,寻求答案,写出自己的心得。课文中,台湾同胞深深的爱国情感、浓浓的民族意识,引发了学生对热爱祖国强烈的感情。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设计每课练习,提供同学参考,互测互练,以求达到总结课文,归纳、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也完成了一个个从对知识的分析到归纳的过程,课本的知识被深化、扩展了,课堂也扩展了,学生的能力也在自由的状态下发展了。

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是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的能力只有在自身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提高。因此,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敢于全面依靠学生,找准切入口,引势利导,真正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工夫”,让学习主体得到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把引导学生自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让活动贯穿教学过程──《藤野先生》教学后记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疑”贯穿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把创新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拥有阅读过程 全程阅读分层训练 阅读过程的语音障碍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假”字贯穿全篇——《项链》主题新解 《全神贯注》教学导读 《全神贯注》导读 全神贯注导读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荷花(教学全过程教案) 读《全神贯注》有感 《荷花》教学全过程教案 教学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 ──教学《全神贯注》有感 教学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教学《全神贯注》有感 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 《全神贯注》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 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结构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网络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开展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生网络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质疑导读法”浅探 开展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开展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抓好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 阅读过程的语音障碍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活动课程建设探索 《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 疑、探、悟、品、说──《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疑、探、悟、品、说──《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把牢底坐穿》教案 以疑导读,自主探究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19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16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5 全神贯注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9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33 全神贯注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 探索新课程中新的学生角色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8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4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3 全神贯注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5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30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4 探究阅读 实现自主-《索溪峪的野》的 探索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课外阅读: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教学案例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1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17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0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6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上) 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课程改革中的“过于”现象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中)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下)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 基于期待视野理论的阅读教学探析 全神贯注教学赏析(于永正)教学教学反思 提供学习资源张扬阅读个性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提供学习资源张扬阅读个性──《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全神贯注-教案 全神贯注- 教案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扣题生疑 以疑促读 导探导创──《画风》教学谈 全 神 贯 注- 教案 阅读有路疑为径 引导探究巧妙点拨──《全神贯注》教学建议 浅谈阅读教学一般过程与方法_语文论文 关于《前方》两种教学过程的反思 《窃读记》教学过程与反思 《全神贯注》教案 阅读理解--如果把人的阅读 突出重点,优化过程──浅淡阅读教学的改革 《全神贯注》教学建议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