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语文园地”教学谈

小编: :admin

我们学校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已经有一年多了,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时代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诸多有利因素得以开发利用呢?本文试以“语文园地”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实验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实质上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较而言,“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其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观念、认识上的更新,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在其间得到了凸显。那么,我们应该赋予“语文园地”什么新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进一步在操作上让“语文园地”走出传统“基础训练”的模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大多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进入小学后相对正规的学习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厌倦。在低年级孩子的观察和想像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苹果,在他们看来,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说会道的精灵。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此,创设情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

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有位教师精心创设了“到大森林秋游”的情境。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森林爷爷的请柬”,大家唱着《一同去郊游》的歌,高高兴兴地向大森林出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一组森林秋色图片)。“走着走着”,小朋友遇见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鸟”,热心的孩子当然得帮这个忙,于是,“帮小鸟找家”的活动开始了(即“我会走”)。在此,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一个个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和汉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美丽的大树和活泼可爱的小鸟,化理性的学习内容为感性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全身心地进入了充满情趣的大自然怀抱中,为了完成“帮小鸟找家”的任务,他们亢奋、踊跃,高度自主、积极合作,自始至终处在一种极其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教室四周放置几簇假花草树木,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整个课堂充满欢快的气氛)

师:这几天,小朋友在学习上表现得棒极了!这事儿让森林爷爷知道了,他可高兴啦!看,他寄来了请帖,邀请大家到它家去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学生兴趣倍增,精神焕发)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出发了。

(师生表演唱《一同去郊游》,好像真的踏上了郊游的路。)

师:快到了,快到了,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等老师说“睁开”你们再睁开眼,好吗?

(学生都闭上了眼睛,想像着自己正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

师:(音乐停,课件展示一组配乐的森林美景图)森林爷爷的家到了。请睁开眼看看,你们看到什么?

生:森林的树木长得又高又大,树叶绿绿的,密密的,还闪闪发光呢!

生:草地上,小草嫩绿嫩绿的,踩上去肯定软绵绵的。

生:森林里,野花盛开,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师:森林在大家的眼里是这么美。在小鸟的眼里也很美,它们可喜欢这里了,想把窝搭在大树上。

(课件展示:小鸟在大树上欢蹦乱跳,小鸟的身上有“子”字,8棵大树的树干上分别标有:Zh、Z、Ch、C、Sh、s、n、l;学生津津有味地看着各种各样的小鸟在枝头上活动。

师:小鸟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呢?听——

小鸟: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棵树上吗?

(生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你的家在“Z”这棵树上。

小鸟: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的名字是“子”,“子”的声母是“Z”

小鸟:真聪明!能从我的名字的读音去想我的家在哪棵树上,谢谢你!可是,你们还能帮我的伙伴们找到它们的家吗?

生:行!(一个个跃跃欲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帮小鸟找家的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我们先准备准备。

(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小鸟”的名字即“我会连”中的18个字,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个别读)

师:请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帮小鸟找家。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地帮小鸟找到家。

生:(各组合作,帮小鸟找家—一给生字卡片分类。除课本上的18个字外,教师另补充8个字:做、只、窗、出、送、书、老、哪)。

师:请各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

(学生全班交流,随学生的汇报,老师把“小鸟”放到相应的大树上)

师:回到家的小鸟们可感谢小朋友了!但是,是不是每位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地叫出小鸟们的名字呢?

(学生齐读挂在树上的26个字)

以上是“新课导入”环节和第一题“我会连”的设计,接下来的每一题也都分别设计成秋游中的一项有趣的活动。整节课的教学都在大森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效果很理想。

类似的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还有游戏性情境—一根据“园地”中各道题的特点,分别选择相应的游戏(摘果子、吃水果、过桥、登山、捡贝壳、大转盘、走迷宫等)与之匹配,使整堂课的教学始终成为学生玩游戏的过程;竞赛性情境—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擂台赛,让学生在浓浓的竞争氛围里完成“园地”中的各项训练。

对此,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创设情境是否花哨了些?是否累人了些?简简单单的一道题,何必处理得这么复杂?拿起笔和尺连一连,再读一读,不就得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在备课时,多花一些心思、多付出一些创造性劳动,在课堂上呈现出比传统教学更有情趣、更有活力的教学场景,它的意义远远不止在于让学生会读会认,其更深更远的意义在于它对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在于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而不至于让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和热情,影响他们今后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对语文的认识和态度。所以,不可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或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其本质都是形式。教师要重视并善于借助情境引导学生逐步落实学习目标,这一点才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否则,学习情境的创设也就流于形式。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在“发现规律、举一反三”的要求上,基础训练与语文园地基本相同,只不过后者应更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迁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我会认”“比比写写”“读读说说”等训练,都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引子”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如《语文园地二》的“我会找”这道题可这样设计:在学生把图中的13个字分别装入带“氵”和带“辶”的篮子后,树上又掉下了五个空苹果(没写上字人这五个苹果该放进谁的篮子呢?孩子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生:先给每个空苹果取个带“氵”或“辶”的名字,再把它们装进篮子。

师:你能帮它们取什么名字呢?

生:我帮它取个名字叫“渊”,我的名字就有这个字。

师:真棒!能从名字上认字。

生:大海的“海”有三点水,我看课外书上认的。

师:这个小朋友更厉害了,能从课外书上认字。

生:我从广告牌上看到了“好运气”这三个字,“运”字也带有“辶”。

师:太了不起啦!广告牌也能成为你的识字老师!

“如何把没有名字的苹果装进篮子”的安排是“我会找”这一道题教学的点睛之笔。它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其精彩之处,第一,在于它所传递的一个信息——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完全必要也完全可能。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因此,从周围同学的名字,到课外书、广告牌……都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在这一方面.教材直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57页的认姓氏字、99页的认牌匾字,都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什么课内外、校内外的鸿沟。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安排同桌或小组间交流,展示自主学习语文的成果。第二个精彩之处是,这位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的适时评价、鼓励。我想,教师简短的点评,绝对不仅仅是对发言者的肯定,其更大的作用、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对全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的一种渗透性的、无形的指导。我们相信,有了这样的重视,久而久之,就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使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阔、每一个参与课改的语文教师.都应确立大语文观,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以教材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为“引子”,用赞赏、期待、信任的态度,把学生领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再如:对于《语文园地五》的第二处领会读”,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后,可作如下的拓展训练。

1.讨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像什么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和平时的观察试着改编这首儿歌。

3.交流:教小朋友读一读自己编的儿歌

仿编儿歌,这是一件多么有创意又多么有趣的事啊!在老师用热情鼓励的语言和充满信任的目光创设的氛围里。孩子们积极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对白云的观察、想像)和语言积累,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有的编了《天上的小白兔》,有的编了《天上的大白鹅》,有的编了《天上的白龙马》……一个个俨然都成了小诗人。其“作品”虽显稚嫩,甚至有点儿可笑,却编得用心、真实,而且仿中有创,不乏个性。在编一编、读一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尝到了轻轻松松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真切地获得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成功经验。类似的拓展活动非常具有语文实践价值,但是应注意重在过程,淡化结果。

以下是学生仿编的两首儿歌。

天上的小白兔 天上的大白鹅

天上一群小白兔, 天上一群大白鹅,

蹦蹦跳跳真可爱。 有的游泳有的散步。

小白兔啊下来吧, 大白鹅呀下来吧。

不要在天上着了凉。 不要在天上迷了路。

地上草儿密, 地上河水清,

地上蘑菇多, 水里小鱼多,

地上才是你们温暖的家。 大地才是你们的家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名言。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把它挂在口头上,为了实践这句话,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创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爱学语文,爱语文老师,在语文天地间快乐成长。

    相关推荐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3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五 语 文 园 地 一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三- 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