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小编: :admin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幅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四、说设计理念: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扎扎实实地练好学生的语文内功。我主要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资料拓展,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感悟儿子从父亲身上所汲取的能量。

五、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课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2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二)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三)读写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巧用文本,激情引读便可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没有,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学生在反复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时,能够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高度感,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力量!体会到课文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表达上的好处。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是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先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读写融情的设计,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升华的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扎扎实实地练好学生的语文内功。整个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简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4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3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4 《地震中的父与子》2 评《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1 《地震中的父与子》3 《地震中的父与子》1 评《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2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题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结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心思想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建议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拨难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法建议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语解释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