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说“屏”》说课稿(3篇)

小编: :admin

《说“屏”》说课稿(01)

《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第15课。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5课,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集中,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上课程序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说教材。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就内容而言,不能把它作为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见过屏风实物,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鉴于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

其次说教学法。《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

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

再次,说教学程序,分四个步骤来说。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面屏风,由此导入:1.这是一件什么东西,谁能说明一下?2.大家回忆一下,那篇课文中提到过这东西?3.除老师提到的外,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屏风?

问题1有实物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并由问题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至于问题3,《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此一环节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老师适当点拨,对学生适当表扬,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2.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做一个解释,并说明其用处。(2)本文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指出具体的句子。

[4]

[5]

[6]

[7]

此一程序的设计旨在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辨形的目的,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其中问题2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这一环节的时间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复朗读并变化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讨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尝试理解。

2.老师提供《秋夕》全诗,让学生猜读字面意思,诗歌内容,进而猜测意境。老师点拨:此为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皮肤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是一个孤单的宫女用夏日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她在无聊中过着怎样的日子?

3.老师小结:这些古诗词使全文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文中古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再次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说一下板书。就文章内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么是屏,并引出其“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的特征。紧承前文,介绍了屏风的三个作用:分隔内外,艺术点缀,挡风,而后介绍分类,最后点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对屏的赞赏之情,所以做以下设计:

说“屏”

1.对象及特征

说2.作用和分类赞赏之清

屏3.应注意的问题期盼之情

4.再强调作用

《说“屏”》说课稿(0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说“屏”》是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它被编入人教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第15课。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关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其中有三篇是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属说明性的小品文。

本文作者怀着对民间屏风由来已久的着迷、热爱,着重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建筑师们和家具师们能有新的创造,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运用。

本文题为《说“屏”》,即介绍屏风这一在古建筑装饰中集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具体物品,应属实物类说明文。但作者没有板着脸孔说教,而是用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调,一种洋溢着个人喜爱的感情,一种个人亲身经历的体验,以及一种信手拈来的古诗文化用的情致,写得轻松活泼,让人为之动心。

从结构上看,本文是一篇很典范的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说明文,较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文的教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4]

[5]

[6]

[7]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确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把其中第一、第二条确定为教学重点,第三条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课型设计:赏析探究课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对屏的浓浓的喜爱之情,以及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所散发出的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我国古代屏风的常识后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赏析文章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关于屏风的古诗词,展望屏的新用途。

(二)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出示小屏风并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三、教学程序

本文的教学环节由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屏的知识,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分三步

1、展示一件屏风:同学们,这是一件什么东西?明确:这是一件贝雕的屏风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屏风?然后投影屏风画片。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简单评述。

导入: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自古以来它就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屏”。

3、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分四步骤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令人销魂齐声称道帷幕因地制宜伧俗得体

休憩擅长忒驻足雅俗之分

2、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点评:

3、用一句话归结本文大意?

讨论后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流露出对屏的喜爱之情。

4、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讨论后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三)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分五步骤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

讨论后明确:总写—分说—总写

第一部分(1)充满深情引出“屏”

第二部分(2—4)介绍“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

第三部分(5)再说“屏”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教师就势完成板书设计

2、对屏的感情怎样?用文中语句说。

[4]

[5]

[6]

[7]

讨论后明确: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实在微妙,齐声称道

3、根据课文,说一说屏风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

4、屏风可以怎样分类?

讨论后明确: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屏风可以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5、作者认为屏风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明确: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风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四)赏析语言,感受诗意:分为两步骤

1、本文是一篇介绍屏风的说明性小品文,但文中也有些记叙和旁引穿插于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如:①记得童年与家人……②后来每次……

③小时侯……④近来我也注意到了……

⑤古代的画中……⑥旧社会男女有别……

⑦从前女子的房中……

作用:①作者与屏相关的亲身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真切的实感。

②有意无意的旁引,向读者展现了旧时人们独有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情景,有一种动人的温馨的情韵。

2、借助诗词赏析工具书,了解文中引用古诗词的意思,说一说引用这些古诗词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们寂寞凄清的生活图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杜丽娘,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③“抱膝看屏山”。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

好处: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和展示屏风之美是相称的。

(五)总结积累,拓展延伸:分三步骤

1、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们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屏”的古诗词,写出来交流。

如: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方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鸟啼楚女眠。”

3、想象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作用

二(2—4)分说:种类

设置

三(5)写作意图

《说“屏”》说课稿(03)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5课《说“屏”》。下面,我主要从对文本分析,课程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4]

[5]

[6]

[7]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课程目标的确定。

1、教材分析:《说“屏”》是陈从周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作者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凭借建筑家的深厚学养,为我们解读了“屏”这一经典建筑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说”的对象有几分古朴,有几分清雅;“说”的内容有几分专业,有几分见地;“说”时有一点悠闲,还伴有几许深情。文本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文本的重点内容,文本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地使用屏风,让现代的建筑融入一点古典之美。

基于文本的以上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单纯的说明文来处理,而应在教学中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应关注语言,品砸其中的情味。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拟定兼顾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二是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美。

2、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体会文本诗情画意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这样的文章,学生一读可能会喜欢上的,但这种喜欢是感性的、浅表的,要完成从文本知识到阅读能力,从文化积累到技法欣赏,从文字表面到内心感动的飞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合作和探究,通过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交流来完成,有机构建教师、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灵动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话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味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兼融。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生资源分析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重难点的确定:关注语言的情味,理会行文的技巧

2.学生资源分析:我们知道:面对课堂,教师是资源,文本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下面说说对学生资源的认识;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年代的久远,屏风已淡出我们的生活。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作者在文中也并未对“屏”作形象化描述,加上“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多见,没深入大众生活,这种时空上的隔膜,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兴趣,阻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巧用多媒体展示,提供各种屏风图片,给学生直观印象,让学生对屏风的古朴美、通透美、玲珑美、趣味美、文化美有些了解;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学生的能力可能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在品味语言方面,由于本课的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文本古朴的、诗意的语言。因此,我在问题设置和学法指导上尽量做到具体,有梯度,易操作。

3.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导读法,创设情境,以预设为主,引领指导、点拨感知文本、研读文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三、说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文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赏析、合作探究——总结、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文本

课堂伊始,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制作的屏风工艺品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切实的感受;并让学生自由谈论:你所见到的屏风及特点。此活动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还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此铺垫,教师再激情导入文本: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来说“屏”(板书课题、作者)

[4]

[5]

[6]

[7]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准备在学生感知文本之前,先引领学生扫清文字障碍。通过多媒体投影文中需要识记、积累的词语:“纳凉”、“帷幕”、“伧俗”、“忒”、“雅俗”等。引导学生以“幕”为例,把它与“蓦地”、“坟墓”、“募捐”、“慕名”、“摹仿”等形似字区别开来,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目的,而对文中“雅俗”、“美感”……等词,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查词典、自行释义、以此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然后,让学生限时读文,根据出示的思考题来把握文章大意。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解决问题一时,实际就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针对问题二,我准备组织引领学生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表述自己的看法,学会合作学习,通过预设的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同时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方法指导: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就近组建合作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组织讨论,教师巡导,成果展示,用“我们小组认为(收获)的是……”的句式说话。在合作交流中明确:作者主要从屏风的作用、分类、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而对问题三,则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作者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更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并期望屏风走进大众生活,我们应更好地使用屏风。至此,在本环节,教师引领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明确了行文思路,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分析、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品味赏析、合作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我准备通过设置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他们的情感流露并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的主问题来勾联前后环节:“同学们,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了屏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用词典雅。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它________’的句式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此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摒弃看似活动热闹,实则浮躁无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要竭力通过有效地预设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文中的古诗词,感受浓浓的诗意。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句子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抱膝看屏山”、“闲倚画屏”。说到这些句子后,要让学生说出诗中的意蕴,来提高语言感悟力,通过品味诗文,体会文本信手拈来的诗文化用,表现出的古朴的语言风韵;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俯拾皆是的雅词、单音词、文言词。如①纳凉、销魂、称道、点缀、徒劳;②置、咏、勾;③屏者、障也、皆可置之、未始不能。这些词均彰显了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朗读与语言品味,才能体悟到作者对屏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情,从而把“审美”和“感动”的种子播洒到学生心灵,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

[5]

[6]

[7]

(四)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文本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结束。我准备在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文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整合和课堂内外的交流,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中涉及到“屏”的诗句:南朝《闺怨》“屏风有意障明月,灯光无情照无眠”、李商隐《嫦娥》“去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讨论、重现画面、轻松自然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最后让学生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并写成短文。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写作能力。当然,因时间原因,可能拓展部分无法当堂完成,不妨放在课后探究。

我以为,这样的程序设计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力求落到实处,突出情趣,真正让语文学习成为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主要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各位评委,以上是本人对《说“屏”》的教材分析、教学程序等方面的前瞻性预说。文本解读可能粗浅,设计程序也许不尽人意,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说“屏”》说课稿3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2 《桥之美》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 《说“屏”》教案3 《说“屏”》教学反思(2篇)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3 《说“屏”》教学设计3 《水》说课稿3 说“屏” 说“屏”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篇)3 《说“屏”》教学设计3 说“屏\" 说“屏” 《乡愁》说课稿3] 《登高》说课稿3 《背影》说课稿3 《草原》说课稿3 《望月》说课稿3 《石榴》说课稿3 《雷雨》说课稿3 《吆喝》说课稿3 《散步》说课稿3 《<海燕>两篇》说课稿 说“屏 说“屏” 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说课稿 小学语文:《怀念母亲》说课稿(3篇) 《说“屏”》课文导读 《说“屏”》课时训练 《珍珠鸟》说课稿3 《珍珠鸟》说课稿3 《蜀道难》说课稿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说“屏”》 说课稿 《爱之链》说课稿3 詹天佑说课稿3 《核舟记》说课稿3 《出师表》说课稿3 《化石吟》说课稿3 《赤壁赋》说课稿3 《搭石》说课设计(3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篇)2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篇)1 《说“屏”》教案(2课时) 15说“屏” 15说“屏” 说课稿《说“屏”》《桥之美》(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说“屏”》学案 《牛郎织女》说课稿3 《秦兵马俑》说课稿3 《爱如茉莉》说课稿3 《小狗包弟》说课稿3 山中访友说课稿3 《绿色蝈蝈》说课稿3 《羚羊木雕》说课稿3 《荷塘月色》说课稿3 《斑羚飞渡》说课稿3 《小石潭记》说课稿3 《我心归去》说课稿3 《藤野先生》说课稿3 《烟台的海》说课稿3 《郑和远航》说课稿3 《女娲造人》说课稿3 《报任安书》说课稿3 《荷塘月色》说课稿3 《项脊轩志》说课稿3 《安塞腰鼓》说课稿3 《海伦·凯勒》说课稿3 《二泉映月》说课稿3 《斑羚飞渡》说课稿3 《黄山奇松》说课稿3 《白杨礼赞》说课稿3 《往事依依》说课稿3 《岳阳楼记》说课稿3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说“屏”》课文结构分析 《说“屏”》课堂教学实录 《说“屏”》学案 《马说》说课稿 《师说》说课稿 《雨说》说课稿 马说说课稿 《师说》说课稿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3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3 马说说课稿 《说“屏”》教案2 《说“屏”》教案9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3 《落日的幻觉》说课稿3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3 《马说》读后感(3篇) 《说“屏”》教案7 《说“屏”》教案8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3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