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

小编: :sushuting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意思、喜欢阅读、感受阅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小松树和大松树

师:读的真是太美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我会认”。指名读)

师:“我会认”?会认什么?想知道吗?(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大家还记的上节课中,我们一起认识的生字朋友们吗?今天,他们跑出了课本,来到了我们的电脑上,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

谁来第一个请出他们?(指生说,下面的学生再说两遍)

师:看来这点难不住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可真是识字高手啊,那接下来我们和这些词语宝宝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②“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听,今天啊,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戴上小松树的头饰)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把我送回家?请生上来贴图并相应介绍:小松树住在山上

(把大松树的头饰戴在一个同学头上):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谁能把他送回家?

请生上来贴图并相应介绍:大松树住在山下。

2.师: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说读书要求)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吗?

生:第一自然段。(回答的不完整)

生: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师:回答的真好,你能给大家读读吗?(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大家就会更明白了。(指生加动作读)

(评析:利用贴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做动作的形式练说,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领悟小松树的话,感知小松树的骄傲与不礼貌:

1)师:真好!小松树在山顶上,那你们登过山吗?到山顶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说)

2)想象说话:小松树在山顶看到了:———————————

3)小结。(课件出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是啊!小松树也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的散步,还看见了远出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你现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4)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会想:我是世界上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个时候,小松树转脸一看,看到了山下的一棵大松树,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

5)多媒体出示第二段文字。

师:谁先来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师:来!我们大家看着大屏幕再读一下小松树的话,体味一下小松树的语气。(自由读)小松树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生:得意!

你觉得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相机指导(解析“喂”)师:小松树称大松树为“喂”,这样跟大松树说话,可以看出小松树没有礼貌,看不起人,很骄傲。

6)那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小松树的话。

指导朗读,读出骄傲的语气。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鼠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增强体验)

7)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___地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8)指导表演

你能模仿吗?(邀请学生站在凳子上读这句话,感受体会小松树趾高气扬的模样。)

9)你听到了小松树这样对你说话,你是什么心情?

生:生气。

(评析:采用假设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师:大松树生气了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出示图)

生:没有生气。

师:老师感到奇怪了,为什么大松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呢?

那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

生:胸怀宽广,心眼大,不计较

(四)大松树不计较,可是有人听不下去了,他是谁?请看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

2)(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在什么时候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他们为什么要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很舒服

生:痒痒的,很温暖

生:感觉……(说不出来了)

师:哎哟,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吧!(生点头)

可见风伯伯像妈 妈 一样温柔,一样和蔼可亲.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③师:那他们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呢?(生说)那你能读书来那种亲切、和蔼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话我感觉真舒服啊,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风伯伯啊!

师:风伯伯说“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指的是谁啊?(小松树)那究竟高多少呢?我们来看动画。(演示大松树比小松树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师:谁来读读究竟高多少?(生读)

老师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那小松树为什么说自己长的高呢?他能看的远又是谁帮助了他呢?(出示第二句学生读)

师:谁能来把风伯伯的话完整的读下来?(指名读)

师:一起来当风伯伯教育一下小松树!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启发说出自己其实并不高。还自以为很高。

6.想到这儿,小松树会怎么样呢?

(评析: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1)读第四节。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演一演?

(评析:在该教学片断中我先采用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接着抓住“惭愧”一词理解含义(通过做动作),弄清主人公小松树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出示第四段)谁来读读这一段,谁能读出小松树的惭愧?

(五)表演悟情,训练升华

1.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风伯伯、大松树、大山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可能对风伯伯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松树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山爷爷说:“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

(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叙述)

(评析:通过说话练习,在加深课文理解之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小结:通过刚才小松树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以及我们说的这些话,已经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评析:让学生体会了解小松树前后的转变。骄傲——谦虚,体会小松树在改变,在正视缺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看待小松树。)

3. 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多有意思啊!要是能把它演出来就更好了。戴好头饰,找你的小伙伴演一演吧。

(评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4.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会怎么麽做?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品德教育。)

六)小结:

小松树经过了这件事情,决定更努力生长,我们一起陪着小松树,健康快乐的成长吧!小朋友们再见!(课件出示:播放《小松树快长大》音乐)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主

语文教学中“读”相当的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终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不能告诉,不能灌输,不能复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从而使学生因领会、理解,感同身受而有所悟。

二、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相关推荐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和小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一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一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片断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同步练习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同步练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 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1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优秀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名师教案设计二优秀 小松树和大松树名师教案设计一优秀 小松树和大松树(推荐版教案第一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推荐版教案第二课时) 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一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第二教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堂实录及评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8、小松鼠和大松树 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感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一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堂实录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巩固复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在松树》二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松树和松果- 教学实录1 松树 《小松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站得高看得远——《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我就是小松树”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树金龟子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学案例设计 《松树金龟子》教案1 《松树金龟子》教案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案例 湘教版《松树和青藤》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案 大树爷爷和小树叶 《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 小草和大树 《松鼠和松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