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一新课标教材《滕王阁序》学案

小编: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

2、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学会鉴赏这类文章;

3、鉴赏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1、鉴赏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学会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课前自习学案

1、自学方式方法

①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②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理清文意,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标识自己喜欢或存在疑问的词、句和语段。

③结合相关知识,品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名人导向

①作者生活时代、写作动机介绍(阅读记忆)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

写作背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②文章重点章句导读、故事或人物介绍(阅读思考)

整体感知 :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③关联资料索引(兴趣自选)

(一)滕王阁诗(王勃)(读一读,背一背)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壮美的滕王阁俯面临江边,

佩玉响时歌舞结束

晨光中南浦的白云飞上画栋

珠帘卷起西山的暮雨

阴云投影深潭自在悠悠,

时移人易过了几度春秋

阁楼中的王子今在哪里?

门外江水依然寂寞地奔流!

【赏析】

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崇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

(二)本文的借代和谦辞(找一找,看一看)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1)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襜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三尺: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绅,指衣带结余下垂的部分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三尺微命,指地位卑微一介:一个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三)用典详释(学一学,用一用)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8226;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8226;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8226;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青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8226;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8226;吴隐之传》,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8226;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8226;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8226;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大人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8226;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8226;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8226;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8226;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8226;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四)关于《滕王阁序》的故事——一字千金(讲一讲,说一说)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kong)字吗?

王勃说:对呀!就是“空【kǒ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吗!”

众人恍然大悟

(五)关于滕王阁(看一看,想一想)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1983年10月1日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六)相关成语(收一收,积一积)

胜友如云【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高朋满座【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解释】: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物华天宝【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钟鸣鼎食【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逸兴遄飞【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萍水相逢【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命途多舛【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老当益壮【解释】: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介书生【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④文学常识(熟读记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骈文句子的节奏: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二、 课堂互动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课件展示) 【风景剪辑】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催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亦屡有兴废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1、检查常识性知识的记忆

①作者生活时代、写作动机介绍(阅读记忆)

②文学常识(熟读记忆)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齐读课文,检查自读课文时字音的预习情况

3、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学中形成的知识、认识和质疑

4、教师引导: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展示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前三段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 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语言揣摩】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诵读课文第二至第三段

4—7段文章笔锋一转,进入抒发感慨

【疑难指津】

&8226;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立功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会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和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高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与以往登高必然怀乡、离远必然伤别的文章区别开来,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有悲转为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8226;&8226;本文骈俪句式有何特点?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技能升华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解析:本对联用典较多,且多为文史典故,好在我们学过四楼的有关作品其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本题考查对对联中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上联“杜少陵……三过必醉”写有关岳阳楼的史实传说,下联“洞庭湖……东道崖疆”盛绘岳阳楼的山川形盛尤其是范希文、滕子京两个人名及“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描绘在中学学习《岳阳楼记》时接触过,据此断定为岳阳楼 答案:B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又由《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两字关情”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忧”、“乐”鹳鹊楼、滕王阁、黄鹤楼没有影响如此深远的两字答案:C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和欣赏,我们领略了古代优秀骈文的优美语句,也领悟到作者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胸怀和远大心胸,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诵读课文,仔细品味

三、 课后学案

课内巩固

1. 下面划横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5.与例句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穷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月休假——正好赶上十月休假的日子

B.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C.宁移白首之心——宁愿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D.酌贪泉而觉爽——喝下贪泉的水,觉得也很清爽

7.默写填空题

①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个人是指, , ,

②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 ,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

④关山难越, ? ,尽是他乡之客

⑤勃,三尺微命,

⑥冯唐易老,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6—8题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8.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所赖君子见机 B.处涸辙以犹欢

C.命途多舛 D.东隅已逝

9.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北海虽赊

(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窜梁鸿于海曲

(4)不坠青云之志

10.对本段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文字在句式上多采用对偶、反问等,体现了骈体文的特点。

B.本段文字有了大量典故如:冯唐、李广、孟尝、阮籍等。

C.本段文空内容上摘写了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的感慨。

D.本段文字既有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也有作者对追求的坚定乐观。

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0题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极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在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白居易《与文微之书》

11.文中“且云”所说的内容是 ( )

A.元稹信札中的话 B.元稹托熊孺登转告白居易的话

C.熊孺登补充告诉白居易的话 D.熊孺登补充情况并转达元稹的话

12.这段追忆抒情的文字分为两层,其主要意思是

第(1)层

第(2)层

高考链接

1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005高考湖北卷)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 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12.湖北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湖北请结合湖北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内容中应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不超过40个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

黄鹤楼记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③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④之芳尘乃喟然曰⑤:“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懒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③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④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⑤“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3.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名楼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C.下车而乱绳皆理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

14.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划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15.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②月孟夏,日庚寅

A.“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B.“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坐窥”是讲抬眼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

16.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

B.“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

C.第二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历史的苍桑感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创新试题】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718题

滕 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7. 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

崔诗:

杜诗:

18.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① 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

② 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

③ 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

④ 你比较喜欢哪一首,理由何在?

课后拓展阅读

教师推荐《兰亭集序》

阅读指导: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都是序文,试比较它们思想内容的异同,谈谈你的体会。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思想背景的前提下,深入体会两篇文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序文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滕王阁序

1.C(霁,读jì) 2.C 3.C 4.A 5.D 6. B

7.①王勃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 ②~⑥(略)

8.A

9.(1)远(2)日出的地方(早)日落的地方(晚)(3)逐(4)远大崇高的志向

10.C 11.C

12.第1层:对朋友的无比信任深表感动

第2层:对朋友的真挚关怀充满感激

13.②⑤③①④(先总起,然后分述,最后谈门和窗的根本分别)

14.游长江三峡,赏水天美景;上武当名山,入空灵仙境;登黄鹤高楼,事业更上一层楼

15.A 16.C

17.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8.①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②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③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④略。

课后拓展阅读解题提示:

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是,都有对个体生命短促的忧虑,并都能从由此而产生的伤感中超脱出来归于平静本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难并”的场景所感染而“逸兴遄飞”,又由宴会美景的易散而生发感慨“识盈虚之有数”,“觉宇宙之无穷”,感到人生无常,个体渺小,联系自身的怀才不遇而产生失落感,所以“兴尽悲来”但在失落后又转向自励奋发的感情,决定以“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为生存哲学,要“穷且益坚”《兰》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滕》《兰》二文作者虽然都悲叹,但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不同之处在于: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对人生的坚持蕴藏在字里行间,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可见作者在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这正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因而更加深刻其时代背景是魏晋时期天下名士被统治者所害,少有全者所以,作者思考生死问题,正说明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而作者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并不直接说出来,是因为时代的残酷,文人多谈玄以避祸,受大背景的影响,作者也将强烈的感情用凝练而委婉的形式传达出来到了王勃的时代,文士已经不再思考生命意识的对错,而是思考生命的价值问题,如何让个体的生命发挥出最大光彩是他们关心的,这是文人生命观的进步文章在被压抑的苦闷中观照前代名士,发现个体价值不能实现而辜负生命的大有人在,这就更加重了对生命短促的恐慌与伤感他是由悲人而及己的同样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让王勃发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宣言,这种强烈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的是唐代文人的风格,表现了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特点。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读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与《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绝赞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景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典故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诗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风雅滕王阁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作《滕王阁序》的王勃(图)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之闻名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的格局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十四岁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历代“滕王阁”诗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南昌滕王阁联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高一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一篇美读的好教材——《滕王阁序》备课札记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的由来 《滕王阁序》学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风景介绍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名楼--滕王阁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微课教案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王勃 《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22滕王阁序..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教案10 《滕王阁序》教案13 《滕王阁序》教案16 《滕王阁序》教案1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元画宋画《滕王阁图》 《滕王阁序》教案4 《滕王阁序》教案12 《滕王阁序》教案14 《滕王阁序》教案3 《滕王阁序》说课稿 《滕王阁序》教案6 《滕王阁序》教案18 《滕王阁序》教案25 《滕王阁序》教案1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案7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滕王阁序1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我教《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案9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3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2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重建之阁 《滕王阁序》导学案9 《滕王阁序》导学案10 高三上册《滕王阁序》说课稿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诗选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王勃之二 22滕王阁序教学教案 王勃《滕王阁序》鉴赏 《滕王阁序》复习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唐高宗三叹王子安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第二册滕王阁序 高三上册《滕王阁序》课文鉴赏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之一 第二册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导学案(第二课时)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