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

小编:

《孙权劝学》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材料 。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
1、成语: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 (2) 辞---推辞 (3)孤---帝王自称
(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 (5)见---了解 (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 (9)过---经过、到
(10)更---变换、改变、重新 (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
乃:乃不知有汉(竟) 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 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第二课时
五、课文赏析。
(一)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写了哪三个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3、品一品:鲁肃赞学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语言描写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语言描写
③“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动作描写
(二)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④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⑤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精读讨论: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六、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2、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教参:孙权劝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精品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孙权劝学》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第十五课孙权劝学(七年级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3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一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2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1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试题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外拓展) 孙权劝学(八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知识点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七年级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十五课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导学案 《孙权劝学》学案 15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5 <<孙权劝学>>教案6 《孙权劝学》教案19 <<孙权劝学>>教案7 《孙权劝学》教案1 《孙权劝学》教案4 <<孙权劝学>>教案8 《孙权劝学》成语 《孙权劝学》原文 23 孙权劝学 23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15孙权劝学 23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 七年级《伤仲永》《孙权劝学》复习课教学案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孙权劝学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辅导资料之: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赏析 《孙权劝学》词语解释 孙权劝学简案三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杂谈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想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建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建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得失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