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第06课-理想

小编: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

运用“进入角色法”,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

质疑释疑,

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

①赏析诗歌的语言

,

理解诗歌的主旨。

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

四、难点突破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确定目标

自主学习

速读

:

(一)简介作者。

(二)掌握本课生字词。

(三)合作朗诵,梳理层次。

1

)标题;(

2

)作者;(

3

)出处及发表时间;(

4

)基本内容;(

5

)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

6

)文章特点及有争议之处;(

7

)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明确:

(一)走近作者:

流沙河,(

1931-

),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1956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

1957

1

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

1966

年被押回金堂老家做锯木工谋生,历时

12

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饱经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对此,范朴真曾作藏头诗,赞颂流沙河:

金岁月滤沧桑,沙石

飞卷旧时光,

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其中一张名片覆了膜,朦胧着小黄菊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

流沙河”,中间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流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二)掌握字词。

寂寥(

li

á

o

):寂静;空旷。扒窃(

p

á)

玷污(

di

à

n

):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

z

ǔ

zh

ò

u

):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

zhu

ó)洗。缀连(

zhu

ì)蜕(

tu

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

ju

é

ji

à

ng

):(性情)刚强不屈。

(三)合作朗读全诗。

[

温馨提示

]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

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学生放声集体合作朗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要求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

3

4

7

8

11

节男女生分读。

(四)概括诗意、梳理层次:

概括诗意:

1

、总写理想的意义。

2

、人类理想总在发展。

3

、一代代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

4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挫折。

5

、理想给人力量。

6

、理想的实现需要牺牲。

7

、理想使人正确对待荣誉。

8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

9

、任何人都要树立理想。

10

、要拥抱理想,珍惜理想。

11

、坚守理想,成就非凡人生。

12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梳理层次:

1

、理想的意义

(1)

2

、理想的具体意义(

2-11

1

)历史意义

(2

3)

2

)人格意义

(4

5

6

7)

3

)人生意义

(8

9

10

11)

3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12)

三、小组合作

师生互动

要求:进入角色:

与诗人面对面

质疑释疑,品析语言。

全班分为两大组,深入思考

,

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A

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诗

歌主旨、表达的方法、修辞方法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

组同学为

诗人流沙河

组,与

A

组的同学对话,回答

A

组同学的问题。

预设问题(

1

1、

1

节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引你走向黎明”,“黎明”具体指什么?

3

、第二节分别从哪两个角度说“理想是逐步提高的”?

4

、第三节中“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明确

1

、第一节: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针。还运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这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在全诗中有统领作用。

2

、黎明指理想的境界。

3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诗中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4

、生动形象揭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预设问题(

2

1

、第六节中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2

、第七节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3

、如何理解“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两句诗?

明确:

1

、是。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牺牲的是个人利益。

2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不过这荣誉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

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尽管处境寂寥,但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

,

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然而毕竟被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4

、坚守理想、忠直厚道的人,是非分明,坚持正义,常常遭受非议、排挤、诬陷、打击乃至牺牲。

如南宋的岳飞坚持抗金,受秦桧陷害而死,由于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放弃希望;当代优秀青年的楷模张海迪身患疾病而高位截瘫,她身残志坚,不断学习,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获硕士学位。

预设问题(

3

1

、“大写的人”具体指什么样的人?你能举出例子吗?

2

、第十一节和哪一节在内容上形成对比?

3

、“夸耀着当

年的功勋”,为什么说是“可厌”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4

、“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

?

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

明确:

1

、“大写的人”指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周恩来,他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2

、和第八节内容相对。

3

、只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向人表白当年的功勋,不思进取,当然令人讨厌。

遇到事情,只会怨天尤人,不去努力适应环境,一味诅咒眼前环境,当然可笑。

4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在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年代。

四、小结

(一)主旨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

特点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用“是字句”、“使字句”,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

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一连串的“理想是……”、“理想使……”,从多角度赞美理想,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五、体验拓展

1

、小试牛刀

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诗节背出来,送给同学、自己或全班同学。

要求以这样的格式来表达:

“我把

……

送给某某同学(自己、全班同学),希望他(她、自己、大家)

……

2

、大显身手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第一节,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示例:

理想是云

,

落下霏霏细雨

;

理想是雨

,

聚成浩瀚的海

;

理想是海

,

托起梦想之船

;

理想是船

,

载你迎风远航。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3

、比较阅读:

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

?

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如:《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又如:《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

/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六、布置作业

读了这哲理诗,你对理想一定有了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

300

字左右的随笔。

教师寄语:

同学们,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都光照千秋!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自古英雄出少年”,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附、板书设计:

一、理想的意义

(1)

历史意义

(2

3)

二、理想的意义

人格意义

(4

5

6

7)

人生意义

(8

9

10

11)

三、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12)

    相关推荐

    第六课《理想》 第6课《理想》课文简介 第6课理想教案(新课标)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合 《理想》说课稿 《理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理想》课堂实录 理 想 《理想》课文导读 《理想》课堂实录 《理想》备课资料 《理想》课文分析 仿写《理想》第一段 《理想》课时训练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第0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教案 《理想的翅膀》课文 理想的风筝(第十册) 六 理 想 6.理想 理想3 6 理想 理想1 6理想 6 理想 理想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课文背景知识 《理想》课后练习答案 理想的风筝 说课稿 《理想》课后题及答案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课堂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课文背景知识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第0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理想》教案 理想语文 22 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理想》赏析 《理想》教案 我的理想 畅谈理想 也谈“理想” 《理想的风筝》说课材料 《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 流沙河《理想》课文阅读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 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语文课的理想走向 《理想的风筝》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阶梯 《理想》教案12 理想的风筝 《理想》教案6 《理想》教案7 《理想》教案9 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风筝 崇高的理想 《理想》导学案 《理想》教案5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阶梯 《理想》检测题 《理想》教案11 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 《理想》导学案 《理想》教案8 理想的风筝 《理想》感后感 《理想》教案4 《理想》教案10 理想的风筝观摩课教案 《理想》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周一贯谈理想语文课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理想》导学案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桃花心木教案06(第二课时,附反思)练习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写作特点 《理想》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