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小编:

27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3)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 过程与方法

(1)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美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附:“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三)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反复朗读课文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 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四)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五) 巩固、运用

1、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2、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 布置作业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3、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第 2 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记承天寺夜游》。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背诵思路;赏析文中写景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户:(门)

(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怀民亦未寝:(睡)

(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抢答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师:通过精彩的比赛,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准备,下一回我们举行朗读擂台赛。

5、挑战擂主(生荐):朗读比赛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男、女各一名,挑战擂主,其他学生据朗读要求,作点评。)

(三) 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3)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4)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成答案预设:

(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

(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参考答案: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3)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

(4)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四) 与作者对话

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

师小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生背诵课文)

(五) 拓展、积累

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教师预设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7、举杯望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

    相关推荐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教参: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设计(3篇) 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习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2021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 人教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5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八年级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5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创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6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人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和练习(教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