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全面解读

小编:

第15课《短文两篇》全面解读

【阅读要点】

【语言卡片】

1.生字

怡(yí)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xiá) 诘(jié)难 孜(zī)孜不倦

蒸馏(liú) 聪颖(yǐng) 滞(zhì)碍

睾(gāo)肾 吹毛求疵(cī) 劝诫(jiè)

要诀(jué) 豁(huò)然贯通

2.多音字

3.雅词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范:这里是衡量、检验的意思。

鄙:看不起。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务:致力。

4.四字短语

高谈阔论 练达之士 大而无当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欺世有术 诸如此类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观其大略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5.比喻句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句段品味】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品味: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品味: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品味:这几句话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从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品味:这几句话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5.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品味: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6.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品味:这几句话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品味: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8.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人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惜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品味:这一段话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9.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品味:本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1O.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品味:本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1.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品味:本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课文赏析】

《谈读书》

1.思路清晰。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谈了知识的价值,谈了求知的目的,谈了学习的态度,谈了读书的方法……但思路很清晰,且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开门见山,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用比喻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鼓舞人们去读书;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笔法灵活。

作者的笔法很灵活,说理方法多样,语言生动。

第一,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组比喻,来证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生动形象。

第二,运用排比论述。如“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等,这些语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相同点或不同点更加明显,使论辩有力,气势贯通。

第三,运用归纳论证。例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一部分,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最后引用名言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由于前边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很令人信服。

《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文章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确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1.主要内容和思路。

第1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2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4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5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6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7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8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许多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2.写法特点。

细腻翔实的道理论证。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在第8段引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5段从反面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6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经验。

平易简约的语言。和培根的《谈读书》中生动的语言相比,本文语言更显得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

丰富多彩的段式。全文的段落模式非常丰富,基本上是一段一个模式:第1段——摆现象+亮观点;第2段——引言+阐述;第3段——并列式;第4段——总分总式;第5段——反面举例+正面阐述;第6段——观点+例子;第7段——反+正;第8段——例子+阐述;第9段——分总式。


    相关推荐

    《短文两篇》课标解读 短文两篇阅读理解(一) 《短文两篇》解题 《短文两篇》题解 《短文两篇》题解 《短文两篇》导读 《短文两篇》导读 《短文两篇》词语解释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标解读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1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2 《短文两篇》疑难解析 《短文两篇》词语解释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研读赏析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 求甚解》教案 《短文两篇》重难点讲解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2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4 《短文两篇》阅读测试题 《短文两篇》课内阅读题 《短文两篇》课外阅读题 短文两篇2 8短文两篇 22短文两篇 24.短文两篇 7 短文两篇 15 短文两篇 27短文两篇 27短文两篇 22短文两篇 27短文两篇 27短文两篇(>>) 25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日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1短文两篇 七 短文两篇 《短新闻两篇》释疑解难 短文两篇1 25 短文两篇 7短文两篇 7 短文两篇 三 短文两篇 8.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读 短文两篇--《谈读书》说课稿 《短新闻两篇》词语解释 《短新闻两篇》释疑解难 短文两篇--《谈读书》导学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2 短文两篇(蝉 贝壳)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练习 《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三峡》 短文两篇《三峡》 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三峡》 韩愈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日月) 《短文两篇》赏析 韩愈短文两篇 韩愈短文两篇 《短新闻两篇》朗读提示 《短文两篇》课内语段阅读题 《谈读书》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新闻两篇》朗读提示 《短文两篇》评点 韩愈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