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渔父》教案3

小编: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课时数:1节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引:“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二、关于本文:

见教材P75注释①。补充:《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郭沫若语),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

三、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1段:既:“已经”,或“以后”。行吟(于)泽畔。举世:全世,整个人间。古今异义――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是以见放:被。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段:圣人不凝滞于物:被。何故沉思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古今异义) 自令放为?自令-令自,让自己、使自己。放-被流放。为-句末疑问语助。

译文: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3段:吾闻之:音节助词。新浴者、新沐者:刚。安能以身之察察,爱物之汶汶者乎?――以:用、让。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译文: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4段:渔父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鼓枻而去:敲打船桨。

译文: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四、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他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3、 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见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5、比较阅读分析:

⑴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有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⑵《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但生活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内心充满了矛盾。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五、课外作业:

准备背诵全篇课文,下次课检查。

    相关推荐

    《渔父》学案3 《渔父》教案 《渔父》教案9 《渔父》学案 《渔父》教案12 《渔父》教案5 《渔父》教学案2 《渔父》导学案 《渔父》学案5 《渔父》教案设计6 《渔父》导学案6 高二《渔父》教案7 《渔父》教案教学设计8 《渔父》教学设计 《渔父》教案教学设计11 《渔父》课堂教学实录3(苏教版必修5) 渔父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渔父》教学实录2 《渔父》课堂实录 《渔父》教学设计10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渔父》课堂实录4 苏教版《渔父》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3 《渔父》导学案4(苏教版必修5) 南开大学教授评析《渔父》 父亲的菜园-教案3 杨氏父子优秀教案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3 渔夫捕鱼教案反思 游戏渔夫捕鱼教案 渔家傲(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设计 渔舟唱晚教案反思精选 3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3 西沙渔人教案 《渔家傲》教案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案3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3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3 《地震中的父与子》3 28父亲的菜园(3篇) 28父亲的菜园(3篇) 《渔歌子》详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之3 打渔杀家 《报任安书》《渔父》《逍遥游》《长亭送别》预习材料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五年级教案:渔歌子 渔歌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 渔歌子 渔夫的故事-教案推荐 渔歌子 渔夫的故事 22《西沙渔人》 渔翁和魔鬼教案设计 《渔夫的故事》精品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3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推荐精品3 《打渔杀家》选场-教学教案 西沙渔人 教案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实录 西沙渔人 教案教学设计 授人以渔 西沙渔人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3 渔港基隆 江上渔者 打渔杀家 授鱼 授渔 创渔——课程新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3 西沙渔人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 渔歌子说课稿 湘教版二年级上《江上渔者》教案 32渔夫的故事(A、B案)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赏析3 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