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编

小编: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俗文化的广告传播

①什么是俗文化?汉字的俗是由人和谷两个字组成的,意为人要吃饭,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可见,俗就是指大众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具体包括俗人、俗事、俗物、俗心、俗举、俗话等。从这一角度看,俗文化自然就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了,相似的称呼有民间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等。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广告中蕴涵着俗文化,借俗文化实现传播目的,同时也影响着俗文化的发展。

②作为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心理在广告中的表现非常典型。首先是安土重家的心理。宗法制的熟人社会给人们一种自适的安全感,因此人们不习惯在流浪中追寻生活,安土重家的心理十分强烈。展现这种心理的广告作品很多,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深深道出了久别故里的游子情。二是趋同求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神州行广告中葛优的独白这就跟进饭馆一样,一条街上,哪家人多我进哪家,所借用和针对的正是趋同求稳的国民心理。三是敬官畏上的心理。中国民众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对官员普遍有一种敬畏加羡慕的心理。许多广告都牵强附会乃至胡编乱造地挂上皇家招牌,正是迎合或者说利用了这一点。

③当然,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渲染与强化作用。民众有所好,广告必甚焉。如以节庆为背景的广告,节日未至,它已铺天盖地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唤起观众对于传统民俗的认同,引导受众的消费动机。这类广告冲击着受众,无形中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二是贬抑与扭转作用。如果说前面所述是广告对俗文化的扬,这里谈的则是广告对俗文化的弃。近年来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商家经常借机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这些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再如,麦当劳近年在中国大做广告,受广告传播的影响,不少中国家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疼孩子就带孩子去吃麦当劳。这些都对中国的节日、饮食等文化带来了冲击。

④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广告有意追随俗文化、利用俗文化,以求给受众熟悉感,增加广告的亲和力;而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会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告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那么在广告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优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我们认为,一方面广告人要强化社会责任感,切莫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因为这既是对俗文化的歪曲,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轻视。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还必须顾及人文教化的责任,不能惟利是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广告的引导和监管,及时处罚违法俗广告,促进广告与俗文化的和谐发展。

1.关于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俗文化就是指与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它与广告密不可分。

B.俗文化内容丰富,常常蕴涵在广告中,使得广告实现传播目的。

C.安土重家、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民间心理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很多广告的设计就是利用了这些心理。

D.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甚至给俗文化带来了冲击。

2.下列不能体现广告对俗文化的弃的一项是( ) (3分)

A.国内商家借洋节日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导致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

B.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广告宣传,促使中国家长对其过度追捧,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冲击。

C.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

D.有些广告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造成对俗文化的歪曲和对大众的误导。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迎合或利用好民间心理,广告就能借助俗文化引导受众消费,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

B.神州行、挂皇家招牌等广告投受众之所好,实现了商业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

C.广告是大众传媒之一,既要传播信息也要传播文化,当下广告传播面临的问题就是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

D.对俗文化而言,广告传播是把双刃剑,只有广告人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使俗文化的广告传播得以优化。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公《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旁车乘之车。案诸陈队,并作陈、郑之陈。夫行陈之义,取于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旁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左传》也。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 传②,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心,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我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固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太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寐。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则许慎胜孔子乎?主人拊掌大笑,应之曰:今之经典,皆孔子手迹耶?客曰:今之《说文》,皆许慎手迹乎?答曰:许慎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误,误则觉之。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先儒尚得改文从意,何况书写流传耶?必如《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乏,虫皿为蛊,亥有二首六身之类,后人自不得辄改也,安敢以《说文》校其是非哉?且馀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其有援引经传,与今乖者,未之敢从。又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扈,牺双解共抵之兽,此导训择,光武诏云: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是也。而《说文》云:道是禾名。引《封禅书》为证;无妨自当有禾名道,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茎六穗于扈,岂成文乎?纵使相如天才鄙拙,强为此语,则下句当云麟双角共抵之兽,不得云牺也。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如此之流,不足凭信,大抵服其为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傥削此文,颇成废阙。 傥:同倘,倘若

B.学士因循,迷而不寐 寐:觉察

C.与今乖者,未之敢从 乖:乖巧

D.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 达:了解,通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与今乖者,未之敢从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案诸陈队,并作陈、郑之陈。 ②投诸地而骂

C.①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 ②其无知,悲不几时。

D.①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陈写作阵,这在六书中属于假借法,因为据考查,表示各种军队陈列队伍的陈,都写作陈、郑的陈字。

B.像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以及《毛诗传》说: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中的也字都是不能省略的。

C颜氏认为许慎根据六书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将文字按部首分类,使文字的形、音、义准确无误。

D.郑玄注释经书,常常引证《说文解字》作为论据,因为书中将文字按部首排列,分析字的形体,探求字的本义。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则许慎胜孔子乎?

(2) 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先儒尚得改文从意,何况书写流传耶?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拟岘台

[南宋] 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依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本诗作于作者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任所,地点在抚州。拟岘台在抚州东南。

8、 首联中压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的妙处在哪里? (4分)

9、 本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乙:(1)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3)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淡 之 美

李国文

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⑵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⑶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⑷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⑸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⑹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⑺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⑻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⑼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⑽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⑾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⑿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11、就全文看,文章第二段有什么作用?(5分)

12、根据文意,划线句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

13、文章第七段,咖啡和龙井有何区别,作者比较它们的目的是什么?(6分)

14、结合全文,联系自身谈谈你所认为的人生的淡之美包涵哪些方面,当下我们可以怎么做?(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 4分)

五、(2 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荒唐 噩梦 哀声叹气 心慌意乱

B.彭蠡 付梓 钟明鼎食 桑隅非晚

C.赏赉 驰名 趋之若鹜 千里逢迎

D.甬道 尺椟 深恶痛绝 株连九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结果。

B.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铁路官方手机购票客户端于近日上线运行,向旅客提供列车信息查询、购票等服务,截至1月5日,注册用户已达到了400万。

D.不少干部前仆后继的违纪事实从反面说明,我们的干部需要按照中央的规定和部署,认真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B.为了避免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进来的企业不成为迁徙的候鸟,让他们真正把家扎根在安徽,我省拓宽了产业集群招商思路。

C.去年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在3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启动产城一体化重大建设项目,安庆等6市的首批该项目已经顺利申报。

D.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18.阅读下面新闻简述,按要求填写下表。(5分)

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央视网曾刊文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文章表述了这样一种看法: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

要求: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收获,并依据收获说出理由。

收获理由

①雾霾让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④

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⑤

②雾霾催生大量讽刺语言,如自强不吸。

③雾霾让中国人更加了解了这一世界公敌。

19、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

(每条不超过10个字)(5分)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知识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发布:

传播:

获取:

20、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回答问题。(5分)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2分)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二期中试卷语文答案

一、(9分)

1. A(主次关系颠倒。错在它与广告密不可分。)

2.C(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不等于对俗文化的弃)

3.D(A.从文中第二段可见作者对以皇家为招牌的广告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这种利用并不巧,且它虽然能对俗文化起渲染强化作用,但却不是积极作用;B.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只是否定了广告歪曲俗文化的行为,并未提到俗文化的内容是健康积极的,事实上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心理本身就存在消极因素; C.从第四段可知应为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4、B(乖,违背,不协调)

5、C ①句中为指示代词,那。②连词,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兼词,之于D、介词,译为把。)

6、C (许慎根据六书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将文字按部首分类,使文字的形、音、义准确无误,即使错了的,也能准确发现错在何处。)

7.(1) 有位责难我的客人说:现在的经典对文字的解释,你都认为错误的,而《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话,那么许慎胜过孔子吗?(客有难主人,定语后置句;难,责难,质问;胜,胜过,超过;然则乎,反问句;句子通顺各一分)

(2)孔子(校订经书),只保存经文的意义宗旨,而不研究文字。以前的学者尚且能够用改变字形的办法来附会文意,更何况是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呢?(义,意义、意思;论,讨论、研究;尚,尚且;得,能够;反问句,各一分)

【译文】

姜太公的《六韬》里,说到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卫灵公》里说;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左传桓公五年》里有为鱼丽之陈的话。一般的流传俗本大多数是将以上几个陈字,写作偏旁加上车乘的车即阵字。据考查,表示各种军队陈列队伍的陈,都写作陈、郑的陈字。所以叫行陈,是取义于陈列,将陈写作阵,这在六书中属於假借法。《仓颉篇》、《尔雅》和近代的字书,陈都没有写成别的字。

也字是用在语句末尾做语气词或在句中做助词,文章典籍常用这个字。北方的经书传本中大都省略也字,而其中有的也字是不能省略的,比如像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以及《毛诗传》说: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诸如此类的句子,倘若省略了也字,就成了废文缺文了。《诗郑风子衿》有青青子衿之句,《毛诗传》解释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据考证:在古代,斜的领子下面连著衣襟,所以将领子称作衿。孙炎、郭璞注解《尔雅》、曹大家班昭注解《列女传》,都说:衿,交领也。邺下的《诗经》传本,就没有也字,许多儒生因而错误地认为青衿,育领,是指衣服的两个部分的名称,都用青字来形容。这样理解青青两个字,实际上是大错特错。还有一些平庸的学子,听说《诗经》传注中常要补上也字,就随意添补,常常补充的不是地方,实在是可笑。

《后汉书酷吏传》记载: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太守,凉州人给他编了首歌说: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江南的《后汉书》底本和副本,都将穴字误写成六字,有些学者沿袭了这个错误,而不觉察。其实,虎豹住在洞穴中,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怎么会去计量乳虎是六个还是七个呢?

有位责难我的客人说:现在的经典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有很多错误的,而《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话,那么许慎胜过孔子吗?我拍手大笑,回答说:现在的经典都是孔子的手迹吗?客人反问道;现在的《说文解字》都是许慎的手迹吗?我回答说;许慎根据六书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将文字控部首分类,使文字的形、音、义准确无误,即使错了的,也能准确发现错在何处。孔子校订经书,只保存经文的意义宗旨,而不推究文字。以前的学者尚且能够用改变字形的办法来附会文意,更何况是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呢?(至於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就更多了。)除非像《左传》中认为武字是由止戈组成,正字反过来就是乏,蛊字是由皿虫组成,亥字是由二和六组成,像这样对文字的分析解释,后人已无法随意改变,又怎么敢用《说文解字》去考订这种说法的是非呢?同时,我也不认为《说文解字》是完全正确的,书中引用的典籍原文,如果与现在通行的典籍有出入,我也不敢盲从。例如:司马相如的《封禅书》说:导一茎六穗於皰,牺双角共抵之兽。这句话中的导是选择的意思,光武帝下诏书说:非徒有豫养导泽之劳。其中的导字也是选择的意思。而《说文解字》却解释说:是禾名。并且引用了《封禅书》作为例证;也许有一种谷物名叫道,但并不是司马相如《封禅书》中的导字。如果按照许慎的理解,禾一茎六穗於皰难道还成为一句话吗?即使司马相如天生愚蠢,勉强地写出这句话,那么下句就不应该是牺双角共抵之兽,而应该是麟双角共抵之兽,以此求得上下名词义、词性的对应。我曾经笑话许慎是个纯粹的书生不了解文章的体裁,像这一类的引证,就不足以遵从信服。我大致信服《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说。书中将文字按部首排列,分析字的形体,探求字的本义,郑玄注释经书,常常引证《说文解字》作为论据;如果不相信许慎的学说,就稀里糊涂,不知道一点一划有什么意义。

8、答:城堙依山,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诗人用压字形象生动地显示出层台的巍峨,反衬出城堙的矮小局促。(2分)同时赋予了静止的台与城动态感,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动态美。(2分)

9、答:诗人受美好景物的感染,甚觉到此,尔虞我诈之心没有了,万虑俱无,只有一片诚挚坦白的自然之心,所以可以与沙边鸥鹭亲近、嬉戏玩耍。(2分)表达了作者在春光融融之中,对拟岘台及周围风物的激赏之情,突出了其平和淡泊的心境。(2分)

鉴赏

拟岘台在今江西省临川(抚州)市城东抚河边。《剑南诗稿》卷十二裁八首以拟砚台为题的诗,中有垂虹亭上三更月,拟视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之句,可见放翁对此处风物的激赏。

首联点题,拈出拟视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 字。城堙依山,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堙见得矮小局促。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岘台望祥符观》中,却现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的萧瑟之气来。什么原因呢?原来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属官,国恨家愁,无可排解,眼中的山水又焉能不惨然变色!传情入景,或托景言心,是很有感染力的,所以萦回水、平远山一联可称全诗警策。

最后二句复言自已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鸳可与相亲。《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放翁鸥鹭相亲句,盖反用其意出之。末联结语拓开一层,言诗人在光溶溶之中,浑然忘机,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平和淡泊的意境至此是表达得很圆满的了。微感缺憾的是末联造语似嫌直露,词意倾泻,不耐咀嚼;放翁有《九月一日夜读诗稿定笔作歌》,自论诗法云: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原历历。钱钟书《谈艺录》评曰:自羯鼓手疾、琵琶弦急而悟诗法,大可著眼。二者太豪太捷,略欠、、蓄、、首顿挫;渔阳之掺、浔阳之弹,似不尽如是。若磬、笛、琴、笙,声幽韵慢,引绪荡气,放翁诗境中,宜不常逢矣。用来评论此诗结语,也是适当的。

陆放翁诗,论者多称其雄浑豪健、峻峭沉郁;而这首诗则以雅洁冲淡、清新脱俗的格调反映了他的诗风的另;个侧面。吴仰贤《小韵庵诗话》以少陵、放翁并称,言大家诗集中无体不包,也不能说是虚誉。

10、甲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乙 (1)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

(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大块假我以文章 序天伦之乐事。

11、就全文看,文章第二段有什么作用?(5分)

(1)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通过例子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2分);(2)同时为下文进一步阐释淡之美做铺垫,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2分)。

12、根据文意,划线句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

画出来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像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2分)没有画出来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2分)。表达了作者认为淡更美的主题。(1分)

13、文章第七段,咖啡和龙井有何区别,作者比较它们的目的是什么?(6分)

区别:咖啡是浓的,以强烈为主调(1分)而茶则是淡的了,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1分);

比较的目的:通过对咖啡和茶比较,生动的展现了浓与淡之间的区别(2分),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

14、结合全文,联系自身谈谈你所认为的人生的淡之美包涵哪些方面,当下我们可以怎么做?(8分)

示例:

在对待人际交往方面:(1分)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1分)联系自身加以阐述。(2分)

在对待物质的欲望方面(1分):能够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得和失,成和败,能够淡然处之 。(1分)联系自身加以阐述(2分)

15、C

16、C(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A.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望文生义。B.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语境不合。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褒贬误用)

17、B(A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应是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 C 多次否定造成表意不明,去掉不。D.偷换主语。称其前加央视。)

18.(共5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收获理由

①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④雾霾危害每一个人,不论身份。

⑤雾霾让中国人清楚意识到环保重要。

②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③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19、(1)字数有较为严格的限制(2)即时送到用户首页(3)通过搜索引擎获取

20、(1)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1分),包裹(行李)和雨伞放在旁边(1分),漫画上角题写跌一跤,且坐坐等字(1分)。

(2)示例:生活中遇到挫折后(1分),应该从容淡定(1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写作提示:

此诗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多少禅修之人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辞辛苦,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春天到底在哪里?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盎然十分了----春天竟在自家的门庭内!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得呢?

从禅者的角度看,这首禅诗寓意求道好比寻找春天一样,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性原本就是人人具足的,不假外求,本自无缺。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佛性是在己而不在外呢?

从凡俗之人的角度看,人生之理何尝不是如此?这苦苦追寻的春可以是幸福、是真情、是理想在追寻它们时,不要只是一味地向心外去寻求,而不知道向心内去探寻。其实,春天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常常发现不了。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颗体悟之心或一双审美之眼,而只有当我们历经了艰难坎坷之后,才会逐渐向那体悟之心或审美之眼接近。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精编 2019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编 精编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试题 2017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精选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 2016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2017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测试题 精编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兰州市)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精选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精编 2016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高二期末语文考试试题 2017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2016—2017)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2016 精编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试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2016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练习题 精编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真题 2016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精编 精编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综合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精编 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练习试卷2016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精选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精编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真题精编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第二学期) 精编高二语文下学年期末综合测试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5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享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上学期高二语文历年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精选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7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下学期一语文期中练习试题精编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题2016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2016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2017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2016级 2016级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复习考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高三第二学期语文期中练习试题分析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015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语文真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精编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测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2016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练习试题2016 2017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秋季学期) 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预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