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小编:

一、说教材

《会摇尾巴的狼》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课属于寓言故事类,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道理。课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说自己是狗,骗老山羊救它,老山羊认出这是一只狡猾的狼,没有上当。这是一篇按听、说、读、练四线并进设计的课文,是一篇较好地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读懂每一句话”。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课在该单元中的地位,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狡猾的人要警惕;学习老山羊遇事机敏的好品质。

2、知识目标

①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3、技能目标

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好课文。

②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及合作学习能力。

*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认识狼的狡猾,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二、说教法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本课是以狼与老山羊的对话形式来展示的,五次对话采用“相似段”的写法。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言语训练法进行教学。指导过程中通过“由扶到放”的教学步骤,选用小组讨论、小评委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个声、色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三、说学法

学生“会学”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学习方法有一般的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的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性上也有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本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学法上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我鼓励他们学习本课时采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课堂上并作具体的指导。对部分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用“发现问题法”、“探索学习法”学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总之,在很大的范围内,任其发挥。同时为了使学法得到更好的掌握

,在总结课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便往后运用时信手拈来。

四、说课堂教学过程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发挥主体,巧妙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其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潜能巧妙地牵引出来。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结构相似这一特点,把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按“扶——引——放”三步有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

第一步:“扶”。教学中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精讲课文的第3、4自然段(也就是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读——思——议——读”的学法指导:首先学生自由读3、4自然段,学生按教师的提示自学、探索,找出狼第二次对老山羊说话怎样说?怎样做?老山羊又怎样做?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最后学生归纳学法。

第二步:“引”。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法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三、四次对话。同时,利用问题使学生读中有想,以想促说。学生在四人小组学习中既发挥个人才智,又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接着教师引导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朗读出狼与老山羊的第三次对话。

第三步:“放”。出示学习目标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运用学法独立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五次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互相补充,相互答疑,使问题等到圆满解答。

(二)质疑导思,自主探究

我认为,质疑是学生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质疑导思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处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

如:在学生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时鼓励学生生质疑:从狼所说的4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新问题?

又如:在学生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四次对话中,也充分让学生质疑:此时狼、老山羊各会怎样想?

(三)以读待讲,培养语感

感悟和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熟读精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一是保证读的时间,一节课书声朗朗,读书训练贯彻始终;二是讲究读的形式,范读、自读、指名读、集体读等;三是讲究读的方法,如模拟配音朗读,通过设问,以问促读等;四是讲究读的质量,把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以读导悟。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指导读好课文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把握好文中老山羊和狼两个不同形象的语调。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指导过程中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时,我先让学生理解片段,然后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片段。这一范读,使学生对狼与老山羊不同的语气一下子便领会了,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强烈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说作业设计

我认为作业设计尽可能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设置统一答案,却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并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便达到目的。因此,本节课的作业,我设计为:

作业1: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全文。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相关推荐

    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 《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三年级上册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之二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 小语五册《会摇尾巴的狼》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之三 二年级教案:《会摇尾巴的狼》课堂实录 二年级 >> 《会摇尾巴的狼》课堂实录(转) 14--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课堂实录 14《会摇尾巴的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会摇尾巴的狼》综合资料 四年级教案: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14《会摇尾巴的狼》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 教案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 教案教学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 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教案:二年级 《会摇尾巴的狼》课堂实录(转) 14《会摇尾巴的狼》 教案教学设计 14--会摇尾巴的狼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语五册《会摇尾巴的狼》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4《会摇尾巴的狼》|人教版 《会摇尾巴的狼》以段带篇教案设计 《会摇尾巴的狼》以段带篇教案设计 《比尾巴》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一年级教案:《松鼠的尾巴》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二年级教案:松鼠的尾巴(第2课时说课) 《松鼠的尾巴》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比尾巴(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第二、第三课时) 《比尾巴》第一课时说案 二年级教案:比尾巴(第一课时) 松鼠的尾巴(第2课时说课)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第三课时教案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上《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 二年级上册语文《狼和小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说课稿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三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三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狗什么时候摇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一年级教案:比尾巴(第一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比尾巴》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二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