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后评价

小编:

《长城和运河》教学后评价

文/承智

自评:

想起来作这节课,是缘于两点。其一,是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语文的课堂我们究竟要给予学生什么?语文的知识;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过程;情感的落差……对于文本的阅读,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阅读体验,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体验是“空白”,我是说,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他在理解上总是会停留在表像上,那么我们的课堂,对于深度的把握要不要?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这样一个深度的空间,应该把握怎样一个度?

其二,是开学的时候,我的女儿回家查长城和运河的资料,让我帮她找。小女念三年级,我于是看了她上的课,发现苏教版的《长城和运河》这首诗很好,而且有很广阔的拓展空间。因为一段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于是,我决定去上这一课,跟女儿的老师说,这课留着我来上,小女也很高兴。

备课时,我想,用什么去提炼这种“缩影”呢?你想,无论长城和运河,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而且,长城也好,运河也罢,它们“不朽”的是其中蕴含的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这长城和运河,在地图上,正是纵横的一撇一捺,宛若一个“人”,于是,大写的“人”字立了起来。

诗歌是充满想象的,而这样的想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陌生,因为长城和运河,学生了解不多,我想到只能用图片或者录像,所幸让我找到了在飞机上航拍的长城和运河的录像,这就确保了学生的第一层想象,直观的感知;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我觉得不够,应该让学生进入第二层想象:走进历史,去体验修筑长城和运河,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勇气,和为此而付出的血汗和创造。这在课中,我是运用地图,运用故事和相互事物间的比较,去体验这样的感悟;第三层次的感悟是进入精神和文化的境界,展示画、书法,以及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使抽象的意像,具像化。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首诗的语文味体现在哪呢?我想,朗读是重点。朗读要按层次来,三个层次的想象,会产生三层情感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朗读的心理准备,三个层次的阅读应该是一层一层的升华,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要注意语文知识的训练。这首诗中,从句型上来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像绸带飘落在大地”这是比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运用了似人的手法;“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显然是设问。如果将这些都在一节课中去体现,可能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我忽略这三种句型和修辞的学习,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三种句型的作用。我想,三年级,还是从词语的积累入手,寻找两个词语积累的点。一个是“连绵起伏”的点,去拓展“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跌宕起伏”;一个是“银光闪闪”的点,拓展“金光闪闪、波涛滚滚……”其次,在理解词义这块,我强调查次典,利用课件,教给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还有严谨的态度。

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让课堂教学的“温度”热起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把课堂给学生。

课后,有这样的几点感受:

1、 备课中的设计,基本达到了目的,预期的效果也还好;

2、 一节课的时间感觉稍紧了点,如果说是这样的教研课,分两课时去处理,效果可能会更好,而且有很多的训练点可以落实;

3、 学生的理解有一些距离,如果能在课前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先走进长城和运河的历史,有这样的前期辅垫,再上课,效果应该可以完全达到。

4、 如果分两课时,在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写诗,是一种写作训练,尤其对于诗歌来说,引领学生走进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学的兴趣。

5、 对于评课教师的评课,我收益匪浅,我想,我需要好好消化,今天整理的一些,发在网上,是想引起更多的同仁去讨论。批判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教育的智慧是要以共享的。

张秀芝:

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我们平时上课,往往走不出教材,走不出课堂,带着学生在划好的小圈里转,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相应来讲就窄了,小了。而这节课,佘主任却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巨大空间,思考有了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了。特别是佘主任的结课,将《长城和运河》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思考,提炼出一个大写的“人”字,很有深意,你想,长城和运河都是中华祖先创造的;而他们所体现的那种文化和精神也是中华了族创造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一个大写的“人”。形象而直观。

徐丽:

佘主任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窦桂梅老师所说的,课堂上的三个度:温度、广度、深度

首先是这节课,将长城和运河放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文化时空中、精神时空中去感悟,所涉及的知识广度到位;而在提炼中,一个大写的“人”字,将“不朽”和“动人”诠释得很充分;在课堂上,佘老师情绪饱满,“温度”调适到位,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整个课堂和谐而充满活力。

吴建华:

这节课,佘主任对《长城和运河》的提炼挖掘很深,拓展得很广。这是我们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尤其是结果中,总结的那个大写的“人”,形象而直观;这节课中,佘主任注重语文的积累,如由“连绵起伏”拓展词语“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跌宕起伏”;由“银光闪闪”而引出“波涛滚滚、金光闪闪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都做得很到位。但从课堂结果来看,学生距离预期似乎还有一段距离,比如说,佘主任对诗歌的朗读要求很严,但学生读得还是没有明显效果,学生的情感投入不不是很到位,这方面还要去研究,也许与这段历史与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有关。学生没有体验,是很难体会出情感来的。

杨涛:

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是教数学的,但是教学的课堂是相通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很充分到位,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参与融为了一体。但在最后结课时,做为一个中国人,那种自豪感应该不只是学生有,教师也应该有,如果最后,不是让学生再读课语文,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那样的感染效果可能会更好!让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真正融为一体。

陈先发:

佘主任的这堂课准备充分,在超越自我中,给我一次强烈的洗涤。主要表现在:

1、 扎实:

一节课应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佘老师能根据教材,抓住了很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经常会对词语望文生义,本课教学中,佘老师开课即与学生一起查字典,了解“奇迹”的意思,并且不注明出处,这种示范,对学生是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工具书,而且要求学生要严谨地用工具书。

语文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词语积累很重要,本课中,教师不适时机地创造积累的机会,课文中“连绵起伏、银光闪闪”两处恰到好处积累词语,不仅学了新词,而且教给了学习新词的方法。

课文朗读在课中体现得很充分,形式多。佘老师很煽情,对朗读推波助澜,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长城的精神承载民族的文化,为学生朗读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有感悟,有思考,效果明显。

2、 厚度:

语文更需要厚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佘老师在课中,从画面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历史。让学生体会到“长城和运河”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文化。在课堂上,出现有长城的题词和字画,这对于引导学生感悟长城,感悟长城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的灵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很多语文的课堂看不到的,这种厚度是教师个人的文化厚度,更是教师对于教学的孜致追求。

3、 大气:

佘主任课大气,激情满怀,不仅学生受感染,听课的老师也情入课间。这种挥洒自如,是一种自信,散发着人格的魅力。

一点建议:

对运河这段,师生可共同自学,但教师要简介这段文字的背景,如展示五大水系,让学生找出长江、黄河、淮河的流向,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京杭运河的流向,从而充分理解“动人”;而运河的录像,可以让学生先看,让学生不仅观察读诗文中的描写句子,还应该让学生发现运河上的运输繁忙景象,从而明白运河的开凿的意义和祖先的创造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仿写,用自己的笔去写其他的人间奇迹。

汪修祥:

佘主任作为教学的业务领导,能够在开学初,工作繁忙的时候,上一堂教研课,这种精神可嘉,而他勇于探索,超越自己的努力,将提供一个样板,教研就应该这样扎实地去做,这要形成一种风气,建安小学在这方面是有好的传统的。

佘主任善于学习,而且不断地超越自己。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了他吸取窦、干的精神,这堂课突出在:

1、 突现人文精神,始终抓住“人”字,引导学生想象,进入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历史的厚重感很强;引领学生想象;在美的熏陶中,去感悟课文,去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 工具性很突出;词的训练点选取得好;词的积累扎实,教给学生方法;读的运用很到位,在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运用课件录像,始终不忘与课文的联系,这是语文工具性的充分体现。

3、 课的创意很好,过渡自然,特别是课后的结课,一个大的“人”概括的准确而有他意。课件的设计突出了难点,解决了重点,看得出,佘主任是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4、 课中佘主任始终精神饱满,激情飞扬,这感染了学生,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产生了情感的落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 有一点思考的地方,这课的挖掘似乎深了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难。所以,这堂课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吴福雷:

刚才,老师们都说了不少,相同的我就不说了,就佘主任这节课,我想,我最大的感受是,因为对小学语文的热爱,才有了自身不断地在课堂上的追求。

这堂课,佘主任力求超越自我,把这首诗放在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解读它突出课文的难点,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历史,主要体现在:

1、 三个目标的实现:

(1) 语文的目标上明确,语文味浓,语文基本功扎实,如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教会学生积累词语;还有多层次地读等,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2)情感目标实现充分,挖掘课文的内部的情感,由表像的感知,到进入历史的时空,最后到抽像的精神和文化的境界,学生随着情感的不断丰富,朗读也由最初生疏而亲近,朗读也有了点味道。

(3)价值观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设计的很巧妙,特别是结果中,对“人”字提炼,巧妙而自然,却画龙点睛。

2、几点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冲击力,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奇异”引出长城与运河的形象;进而由奇在何处,而导入“人间奇迹”,最后达到理解“不朽”,不朽的不仅是长城和运河,更是长城和运河所蕴育的精神和文化。这样也是一种方法,可能会帮助学生去体验感悟。

    相关推荐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学分析 《长城和运河》教学总结 《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例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例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 长城和运河教学案例 长城和运河说课稿 《长城和运河》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教案之一 《长城和运河》教案之一 《长城和运河》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同步练习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相关知识 长城和运河原文推荐 《长城和运河》课文分析 长城和运河 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三) 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例推荐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一)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二)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四)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1长城和运河 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与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沪教版二上《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分析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一推荐 长城和运河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二推荐 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一推荐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二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西师大版)教案 评价意在扬长 《长城》教后反思 《长城》教后反思 后人对李白的评价 课堂评价性语言运用的现状批评和对策初探 让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长城与运河》教学思考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长城的价值》教学案 《成长的烦恼》活动评价 教学《长城》一课后的反思 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长城的价值 长城试课稿长城教学 《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与评价 图片在《长城》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长城》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