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矛和盾的集合》,引发思考:

相同的课文结构:通过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过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那么这一课,又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的呢?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三、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科利亚当时有几岁?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五、学习第二段: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教师:科利亚想明白为什么挖不到木匣了吗?(想明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突然,他笑了起来)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科利亚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让我们有语气地来读一读科利亚的话。科利亚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子了没有?他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量十步 (步小)

事例 量十步 没挖到

动 思

挖木匣: 四年后 脑 考

量五步 挖到了 (步大)

启示: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反问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陈述句)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18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三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三 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18《科利亚的木匣》 18.科利亚的木匣 18 科利亚的木匣 18 科利亚的木匣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三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4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一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建议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五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四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