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生课文《中国结》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理解“杰作”、“受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图腾”、“憧憬”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看是什么?(出示中国结,生答:中国结)

师:看到这份礼物,你们有什么感觉?(生自由说。)

师: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板书课题),就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感觉,带着这些感觉,齐读课题。(板书:中国结)读这样的课题,声音不一定要大,声音大了,相反显得不美了,再读一次吧!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中国结,一起去了解它的变化无穷,一起去感受它特有的风韵吧!

二、初读课文。

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谁来?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读准了吗?

生读易错字词。

师:知道“憧憬”的意思吗?(向往。)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师:第二遍读课文,咱们就得默读了,边读边注意课文内容,看看你对中国结又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师:读两遍书就有了这么多收获,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再读一组词,这些词你们可能都会读,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出来?(自由读——指名读)

巧妙编结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叹为观止

象征着幸福 呼唤着友谊 赞美着生命 智慧的图腾 烘托着欢乐

师:这里有个词特别生僻,“图腾”,了解它吗?老师就举个例子来说吧!人们常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人最崇拜的动物,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标志。

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过渡:是呀,读词语或者读词组,就是要将它们的意思表现出来。可是,要想深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必须走进课文,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地阅读品味,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用来描写中国结的,都凝聚着作者对中国结深厚的情感,它们都来自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感受,看看这段话里哪些句子激动你的心灵,使你情不自禁生出赞美之心。

2、全班交流:

a.一根根红色的丝绳……工艺品。(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格外强调这两个地方:巧妙编织,巧夺天工。为什么这样读?(相机理解“巧夺天工”)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编织。(大屏幕上出现一双巧手编结中国结的视频资料,滚屏出现一段文字资料:一根红绳经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编织后,可以变化出爆竹结、玉米结、蝴蝶结、蜻蜓结等数十种不同的花样!)

师:就这么一绾、一穿、一缠、一绕、一编、一抽、一结,(边说边辅以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一根红绳就成了一个工艺品,真可谓───

生:巧夺天工。

师:当你了解了这一点后,读这个句子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谁来读?(指名读)

b.师:再静下心来细细读第二句话,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令人叹为观止。说说看?

师:一个小小的饰品,竟能起到这种画龙点睛的作用。看看你们手中的中国结,看看那一个个饰品,想介绍介绍吗?(指名介绍)

师:高举起你们手中的中国结,前后左右看看,没有发现一个相同的,真应了书中的那句话:那真是(生:变化无穷),令人(生:叹为观止)。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赞叹,这是对一个事物好到极点的赞美,谁能再读一次,读出这种赞美。(指名读)

师:一根红绳,三缠两绕,就成为了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品。(板书:一根红绳,三缠两绕)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c. 师:还有哪个句子激动你的心灵?

它们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师:看着这些红色的词(幸福,友谊,生命,喜庆,智慧,欢乐,热情,祥和,憧憬),体会一下它们的含义,再读一读,一定有不同的感觉。(自由读一读)

师:谁想读?能说说你的感觉吗?

师:是啊!这是一些让人听着听着就忍不住微笑的词语,它们值得人用一生去追求,去讴歌,这些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愫却被一个个小小的中国结无声地诠释。谁来读?读出句子中丰富的感情。(指名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打动了我,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和大家一起读,让我们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吧!

3、师:想看看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结吗?让我们静静地走入中国结的世界。(课件呈现中国结有关画面,配以充满文学气息的讲解,画面结束后出示一段文字资料: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几千年的时间,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和“吉”谐音,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兴盛发达,流传至今。)

4、师: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学习1、2自然段。

1、师过渡:编织万千祝福,蕴涵悠悠古韵,(板书:编织万千祝福蕴涵悠悠古韵)难怪作者将中国结称为民间艺人的(生:杰作),称为一种特别受宠的(生:饰品)。

2、师:从哪儿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师:谁来读?(指名读)

4、师生接读第二自然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所得。

五、升华主题,小结。

生诵读板书。

师: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宏巨制之中,不也体现在这精巧绝伦,供人把玩的小小中国结身上吗?

再读板书。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中国结表现的中国心,饱含的中国情。

板书设计:

中国结

一根红绳

三缠两绕

编织万千祝福

蕴涵悠悠古韵

    相关推荐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之二 《中国结》教学设计之一 《中国结》教学设计之三 中国结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中国结》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结的教学教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文结构 《中国石拱桥》课文结构分析 《生命生命》课文结构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中国结》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课文结构 《中国结》拓展资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结》练习题(2016年) 《中国结》参考资料 《中国结》探究感悟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结》练习题(2017年) 《谈中国诗》教学反思的结果 三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结》教案 中国石拱桥课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语文中考复习:中国节,中国结——试题评价中的节庆文化 《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小故事》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结构分析 民族团结小学生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中国结》 中学课文《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小二黑结婚教学设计 小二黑结婚教学反思 《中国石》教学设计 《中国石》教学设计 《中国人》教学设计 《中国石》课文 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中国石》教学设计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祖国在我心中》说课稿 《中国石》教学设计 《中国石》教学设计 中国娃 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课文结构 小学生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设计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必备的四年级语文《中国结》课后练习题:第一学期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小学生课文《信箱》教学设计汇编 小学生课文《提灯女神》教学设计 小学生课文《捉迷藏》教案设计 让语文课结尾多些生动 教学反思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让语文小课堂与生活大课堂结合论文精品 5 中国人的孔乙已情结 小学生课文《挑山工》教案设计 《入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小结 四年级上册《中国结》课堂实录具体教案 语文课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画风》教学后记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教学设计 《中国的花》教学设计 《中国一日》教学设计 《中国魔稻》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吃中聊、聊中学——《落花生》一课教学设计 《中国魔稻》教学设计 祖国-生命-师德-小学语文论文 让学生在吃中聊、聊中学——《落花生》一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升国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安徒生在中国 《人生寓言》课文结构分析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高中文学常识总结 一年级语文《中国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学生课文《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_语文论文 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 教科版《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国旗在我心中飘扬 学生作文范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小结 中国石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在大海中永生》说课稿 结合课文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_语文论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训练题:《中国结》 中学生入格作文的几种基本结构_语文论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文中心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_语文论文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教学设计之四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