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编:

【教材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葡萄沟》一课写的是新疆吐鲁番风景秀丽、瓜果飘香,为学生们展示了与维吾尔族人们息息相关的葡萄沟这一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设计理念】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看图、朗读、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这样,让琅琅的读书声代替烦琐的讲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学情简介】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新疆的吐鲁番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由于对课文的理解缺少生活体验,所以要不断的创设情境,才能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理解句子。并让学生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葡萄沟好在哪,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特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情境法、感悟法、引导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1.课前播放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开始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师:小腰板挺得可真直!奖励大家看一段录像。

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吐鲁番》” 。

2.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它的名字——葡萄沟。看老师板书课题。

3.读课题时要注意什么?

4.学写“沟”。“沟”是本课的生字,怎样记住它?会组词吗?怎样写漂亮?(左窄右宽)范写,学生练写,书45页。

二、 自由读文,识记生字。

1.今天我们就去葡萄沟做客,打开书43页,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多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2.指名分段读,纠正字音。刚才大家读书都很用心,谁想读给大家听?咱们分段读,如果他读得好,我们可以夸夸他,好在哪儿?如果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指出来,真心地帮帮他。

3.识记生字。课文读通顺了,淘气的字宝宝早在课后排好了队等着我们来点名,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葡萄沟,大家快快叫叫它们吧。

三、理解文本,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认识“疆、维、吾、鲁、番”五个生字。

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可以出发了,到哪儿去找葡萄沟这个地方呢?(指名读第一段第一句)我们在地图上先找找“新疆”,“新疆”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找到“吐鲁番”。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原来看地图也可以识字,这几个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指名说识字方法。教师相机归类形近字“维、堆、难、准、谁”,出示课件。开火车巩固识字。

(2)学习二、三句。

听说葡萄沟这个地方出产水果,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水果成熟,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还是去葡萄园看看吧。葡萄种在哪儿?指名读。什么是“梯田”?课件理解“梯田”。

(2)我们登上山坡,睁大眼睛,看葡萄长得怎么样?自由读,出示第2、3句话课件。课文从“枝叶”和“成熟的葡萄”两方面来写的,板书:枝叶、葡萄。

(3)指导朗读并理解描写“枝叶”的句子。

哪句是写“枝叶”的?指名读。

再读这句,能感受到枝叶的什么?(枝叶茂密)

从哪些词感受到枝叶的茂密呢?(四面展开、一个个、凉棚)

向四面展开是怎样一幅景象?(向前后左右无限制地伸展)

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凉棚一样,这样的凉棚有多少个?(数不清)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连在一起是什么景象呢?课件出示凉棚。

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带着感受读。

多美啊,在山坡的梯田上,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构成了葡萄沟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谁再读?

吐鲁番有火州之称,那里的天气非常热,在这种天气里钻进凉棚底下,会是什么感觉?再读?(板书:种得多)

(4)指导朗读并理解描写“葡萄”的句子。识记生字:够。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挡住了阳光,多舒服啊。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自由读。

再读,相信有一个词会跳入你的眼帘。(五光十色)

什么意思?(颜色多)还能发现什么?(光泽)

这么多的葡萄,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结得多”,板书。

五光十色的葡萄真诱人,我快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了,我在想:维吾尔族老乡会不会让我吃呢?指名读。

“吃个够”是什么意思?猜个谜语:多一句。(够)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识字:碉、堡。

结了这么多的葡萄,除了这里的人们心情地吃,还怎样了?(指名读)

这些葡萄都收获了,概括起来就是“收获得多”。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录相。

你知道“碉堡”是什么意思吗?

四、 总结。

出示课件,学生填空。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有最好的 ,有最好的 ,还有热情好客的 。

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然后走进山坡的阴房品尝葡萄干,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感叹:(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 巩固识字。

字宝宝和我们一路同行,玩得很愉快,现在它们要和小青蛙乘着降落伞回家了,我们再叫出它们的名字和它们告别吧。

六、 作业。

1、向自己的家长或朋友介绍葡萄沟。

2、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10 葡萄沟

枝叶 种得多

葡萄 结得多

有的……有的…… 收获得多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能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能尽情地读书,边读边悟,体会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优美风景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读文与识字相结合,在研读文本的同时不断学习新字并得以巩固。但由于时间关系使最后的“识字游戏”这一巩固识字的环节被迫删掉,减少了孩子识字的机会,如果课堂上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再紧凑一些,巩固识字的时间就能节省出来。今后我还要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精练,教学节奏更紧凑,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关推荐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徜徉葡萄沟——《葡萄沟》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徜徉葡萄沟——葡萄沟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徜徉葡萄沟——《葡萄沟》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课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 小学语文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资料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教案设计 《葡萄沟》地理及葡萄常识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以读品文──《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葡萄沟 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 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第1课时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教案:《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 《葡萄沟》 《葡萄沟》 葡萄沟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 《葡萄沟》 葡萄沟 葡萄沟 葡萄沟 16《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