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

小编: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吟哦/嵯峨 伛偻/佝偻 瘠薄/日薄西山

B. 蜷曲/缱绻 簇新/蹙眉 桀纣/命运多舛

C. 露珠/泄露 湖泊/淡泊 纤绳/纤尘不染

D. 愧怍/福祚 汲水/趿拉 奢靡/望风披靡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中间)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荒草间行进)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惯例)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旌旗)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正义)

继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人皆得以隶使之(奴隶)

C.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愚钝) 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堕落)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阻塞)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沿袭)

D.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将终)

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同“纳”,接纳)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嫉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的增速有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能否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B.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了。

C.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闻名于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D.无论是提高艺术品的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品的优劣高下,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西汉末年。

B.舒婷,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她和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C.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代表作品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D.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5. 当前,扬州市正积极进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评比活动,涌现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宣传标语,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参与,我支持,我受益”,“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等。请你另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1)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2)体现扬州特色;(3)不超过25个字。(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①,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删改)

【注】①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是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武帝为提拔他,派他征匈奴,李陵协助。李陵被围,李广利坐视不救。司马迁替李陵说话,所以武帝认为他有意中伤贰师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非能相善也 善:交好,亲善

B.以徇国家之急 徇:通“殉”,为……献身。

C.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效:仿效

D.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暴:显露

7.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B.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C.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敛赀财以送其行

D.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认为李陵常想奋不顾身地去排解国家的急难,他平素的表现,堪称国家之栋梁。对于那些只会保全自己的身躯和妻儿的大臣夸大李陵的短处,司马迁感到痛心。

B.李陵带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敌方阵营,到达匈奴王驻地,虽得将士死力,但与匈奴王接连战斗了十多天,兵力受损超出了正当的承受范畴,以致救死扶伤都来不及。

C.李陵兵败以后,皇上为此食不甘味,大臣们担心害怕,不知如何奏对。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身陷匈奴,但看他的用意,还是想要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效汉朝。

D.皇帝未能明了司马迁的本义,将他下狱法办。司马迁被判罪以后,由于家境贫困,无力为自己赎罪,而皇上的左右亲信也不为他说一句求情的话,其心中的痛苦无处诉说。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4分)

(2)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3分)

(3)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太史公自序》)(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炀帝行宫

刘 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 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 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 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 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刘沧,晚唐诗人。字蕴灵,鲁(今山东)人。人们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

(1)首联的第一句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2分)

(2)颔联以“芳草多”来写“怨”,请赏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

(3)《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请据此分析本诗尾联。(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4)大风起兮云飞扬, , ! (刘邦《大风歌》)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只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 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右拐子支在左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流水……

在地坪河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十三叔曾以五块大洋为代价,想换下这个“宝物”。父亲却说:破“四旧”那会儿,他提着篮子收“银器”,大洋、手镯子、项圈满满一篮子,白花花地耀人眼目,他都不曾动过心哩。四爹仗着长辈的份上,拿出一个铝嘴的烟杆子和一个墨黑墨黑的烟斗跟父亲周旋,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也没有夺走父亲之爱。

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地坪河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无半点可吃的东西下锅,母亲就望定父亲那杆如尺的烟杆出神。

队上的保管垂涎欲滴,他说他要以100斤红芋换它。保管家不缺吃,保管家不缺钱,保管家就缺父亲手中这根烟杆。

“换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母亲说。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

父亲的锄头就是“眼睛”,能在山上找到吃的。他挖出“葛根”,一捶一漂就变成白花花的粉粉。虽难以下口但毕竟保住了几条性命。光阴似箭,转眼我就初中毕业了。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跑到队上向正在挣那不值钱的工分的父亲和母亲那里及时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母亲并不为这个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高兴,相反脸色沉沉地显不出一丝快活来。我知道家里已欠下队里“缺粮款”一百多元了。那时候,一百多元就是两个劳力一年的收入啊!

晚上,母亲还在长吁短叹,我睡在床上听她跟父亲商量:“让伢子学裁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父亲默不作声,烟窝子吸得“叭叭”响。我这是第二次听他这么吸烟了。他平时吸烟是很斯文的,轻轻吸入,慢慢吐出……

“你倒是说话呀。”母亲说,“读来就是十几块哩,手伸惯了现在哪儿也借不到。”

“咚咚咚”……父亲有生以来第二次敲烟头子了。烟头子打在门框上,发出空旷而悲凉的声响。

“让伢儿读,我把这烟杆子让了!”父亲的这句话,像是憋足了劲才说出来的。“几十年了,你都舍不得。”母亲说。“卖吧,能换伢儿的学费就行。”父亲说。

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父亲的那根烟杆走进了保管家里,出来时,手上攥了一把十五元钱的毛票子。

打那后,父亲再也没有那个优雅的吸烟姿势了,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侯,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吸几十年的烟,还被烟呛着,父亲一下子老了。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12. 文章开头详写父亲的烟杆的样子,有何用意?(4分)

13. 请分条列举父亲拒换烟杆的情况,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14. 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6分)

15. 请探究最后一段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意境的意义

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是前四句完全写景,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感触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

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嵝咏《白莲》云:“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涵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禅境),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所谓的“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龚定庵所说的西山的忽远忽近,不仅是物理上的远近,而且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只要有个体心灵,就有了美。

C.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美。有时即使面对同样的景象,不同的人也会领悟出不同的美。

D.作者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也即他所谓的“意境”,意思是说意境的产生不是来自于现实世界。

17.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8. 为什么作者认为陆龟蒙的名句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不适合用来直接阐述艺术的意境?(3分)请据此说明意境的独特之处。(3分)

七、作文(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所有的雨都会停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要求;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仿作、抄袭。

    相关推荐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终质检语文测试试卷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卷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整理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试卷 2019年春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I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检测(人教版)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题 2016级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精编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检测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 2016高一语文上学期寒假检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题 一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寒假检测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2018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初二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2016年语文第十一册期末检测卷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暑假检测语文试卷 语文初二下册期中测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检测卷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附答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小学第一册语文期末检测卷 2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 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一) 高一语文下册模块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寒假检测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模块检测试题 高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验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测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模块检测试题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下册2016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验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的综合检测试题 一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2017高一语文上册期中预测卷(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2016小升初语文期中试卷检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 2 小升初语文第十一册期末检测卷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验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2018高二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期中检测卷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2015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检测试题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检测题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预测卷(2016—2017)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题 小学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语文测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模块检测试题 高一的语文下册模块检测试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检测试卷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卷 高一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