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小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五)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是一篇名家名作,用真实生动的语言高度还原了真实的西湖美景,朗朗上口,可读性强,在课程中加设更多朗读的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和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这个部分应该改进。另外,在解释修辞手法时,应多多举例,不但要举本诗中的例子,还可以举一些学过的诗文中的例子,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修辞使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主动使用修辞。

    相关推荐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练习设计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扩写 初二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说课设计 钱塘湖春行扩写 钱塘湖春行题解 钱塘湖春行翻译 钱塘湖春行鉴赏 钱塘湖春行扩写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翻译:《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译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改写两篇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钱塘湖春行诗歌特色 钱塘湖春行颔联赏析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两则 钱塘湖春行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之《钱塘湖春行》原文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 《诗五首》有关资料:《钱塘湖春行》赏析 《诗五首》有关资料:《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材理解 《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九年级下册钱唐湖春行教案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语文版《黄鹤楼》《钱塘湖春行》《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1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表格式导学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2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钱塘江和钱塘潮 《钱溏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教案设计 钱塘江和钱塘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学案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 诗五首(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课文评点及说明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湖春行》《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春》教学设计 《春游湖》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春》说课稿 高中课文《行行重行行》优秀教学设计 钱塘观潮天下奇 长春版《野荷塘》教学设计 春游湖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钱桥初中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人教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2021 《初秋行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兵车行》教学设计 初春 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清塘荷韵》学案 初中语文:《春酒》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春酒》课堂实录 池塘和湖的区别 小塘春色习题设计 古塘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长春版《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教学设计与解读 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教学设计与解读 《钱塘江观潮》参考资料 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初中语文《雨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