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小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调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3.学习平实、质朴而又深刻的语言。

4.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分析: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已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分析: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如课文第二部分中,记叙了庚子年(1900)受灾农民吃大户,乙末年(1895)除夕被迫分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母亲送子读书等,甚至引用侄儿、外甥的来信,也标明时间。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3.在记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分析: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

4.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分析: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确定顺序、选择材料、安排详略、前后照应、过渡衔接等。《回忆我的母亲》的布局就很巧妙。

(l)确定顺序。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首先,开头和结尾在时间上相照应——开头写“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结尾写“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现在”同“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的时间完全一致。然后展开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我能记忆时”起,到“母亲离我而去”为止,其中,各有侧重地写了“四五岁时”、‘八九岁时”、“庚子年”、“乙未年”、“1905年”、“1908年”、“1909年”、“1919年”发生的事情。其间还插入横的)顺序,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俭朴善良”、“深明大义”、“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纵与横”、“点与面”结合得巧妙自然,入情合理,顺理成章,令人信服。

(2)选择材料。全文紧扣开头的中心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选材和组材。重点详写了母亲“吃苦耐劳”、“持家有方”、“善良俭朴”、“身传言教”,以照应和突出“特别”;又用一定篇幅写母亲的其他优秀品质以照应“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这便是中心统率材料,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3)安排详略。回忆母亲优秀品质部分写得详尽,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突出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分析母亲优秀品质对“我”的深刻影响和“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以议为主,结合抒情。详略得当,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并突出了母亲的各种优秀品质及其对“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从而使报答母亲的深恩升华到尽忠于祖国母亲的高度。

(4)前后照应。主要体现在时间的纵向发展和事件的横向联系合理交叉,以及母亲各种优秀品质的相互渗透和对“我”的深刻影响等方面,把“回忆”的内容同“我”的感受和谐地统一成整体,使全文中心突出,文气贯通。

(5)过渡衔接。纵向顺序叙述,用了表时间推移的词语,如“从我能记忆时起”、“我到四五岁时”、“庚子年(1900年)前后”等,过渡自然,前后衔接。横向顺序记叙,则以表现母亲各种优秀品质的提示语来连接上下文。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母亲的聪明能干”等。通过“回忆”这条线索的串接和提示语的过渡,将文章各部分内容巧妙而紧密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课文的第七段最后写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至关重要一句是全文的枢纽。它不仅归结了前文所记叙的内容,而且导启了后文要表现的主线。其中“勤劳俭朴的习惯”是众所周知的,不赘述了。值得注意的是“宽厚仁慈的态度”,这一点在前段中虽处于次要地位,但也不时提及。如母亲“从没有打骂过孩子”,“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同情贫苦的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更应该重视的是,作者在“同清贫穷的人”后面特意用破折号说明“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从而揭示了“宽厚仁慈”的实质,即中国劳动人民的与勤劳紧密相连的优良品质——善良。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第七段后内容纲目的钥匙。封建地主阶级深重剥削压迫所造成的血的事实,母亲勉力维持的大家庭被迫破产、分离,严酷的生活现实使母亲经历了“最悲惨”的日子。从此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更强烈了”,不仅满怀着“对穷苦农民的同情”,而且产生了“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质朴的善良,发展为朦胧的爱憎,并且开始对社会发出了不平的呼声,常有“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正因为这样,母亲才下决心“节衣缩食”,以备培养出个“支撑门户”的“读书人”,来解脱生活给她带来的重压。可是,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我”,由于不愿向落后反动的势力、保守因袭的意识妥协,终于远走他乡,并未给家庭带来什么益处,更没能“支撑门户”。希望的破灭,儿子的遭遇,促使母亲进一步觉醒,认识提高了,爱憎分明了。所以,当母亲得知“我”参加新军、同盟会等组织时,对这些当时被认为大逆不道的行为,母亲非但不责怪、反对,反而给以不少“慰勉”。一个身处偏远山村的农妇能有这样的识见是难能可贵的。而当“我”参加革命并已居于高级领导岗位时,母亲仍甘于“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并“不脱离劳动”,这更是令人钦佩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及其在生活中的不断发展、提高,是贯串课文第七段后内容的主线,它确凿无误地反映了母亲逐步觉醒的过程。抓住这根主线,那些看来纷繁复杂现象的内在联系便昭然若揭了。

6.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对于的语言,初教者与初学者往往只看到它朴实的一面,而忽视它深刻的一面,认识不到它朴质中见真情,平实中见哲理的特色。这是讲解与学习的一大难点。

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总司令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感人。“我爱我母亲”、“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些平常文字由于发自心底,浸透了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着”这些词语,说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跟”,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总司令从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学会了许多生产知识。85岁高龄,精神、饮食俱不如前的母亲甚望见儿子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再如:“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8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5个孩子。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干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无奈呵!

再如:“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下文所述“血溅四五十里”就是明证。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快速精读测试。

在速读全篇的基础上,快速归纳1~8自然段的段意,并概括全文第二部分第一层(2~8)的层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一层层意:

测试记录:

快速归纳段(层)意速度(10段?时间):______________段/每分钟

快速归纳段(层)意正确率:___________%

快速归纳段(层)意效率:___________段/分钟

(二)激疑质疑。

1.关于“构架与思路”。

下面是内容提纲。如果用结构示意图表示(每段用序号代替)哪项更准确?

总叙?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分叙:记叙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美德,感谢母亲养育之恩。

《回忆我的母亲》1.回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性格。

2.写母亲同情和支持作者参加革命。

3.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结叙一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思的决心。

结构示意图:

总叙?1

?2345678

A:分叙?910111213

?1415

结叙1617

总叙?1

2345678

B:分叙

101112131415

结叙?1617

总叙?1

2345678

C:分叙

910111213

结叙1415161718

2.关于“训词与析问”。

辨析下列各组两个词的不同含义,井口头造句,掌握其用法。

①勤劳②记忆③管束④期望⑤家庭

勤苦回忆管教希望家境

⑥和睦⑦周济⑧隔绝⑨滋味⑩悄悄

和蔼救济断绝风味默默

?哀痛

悲痛

3.关干“鉴赏与评价”。

(l)第9至13自然段写母亲同情和支持参加革命,这部分内容中有许多与前面呼应的,试举出几个例子。

答:

(2)第14、15段的内容,与上文有什么联系?

答:

(3)哪些地方有议论?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

答:

(4)与一般回忆性文章比,在立意、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

(5)点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4.关于“概括与提炼”。

(l)点明全文中心的是哪一句?

答:

(2)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三)精读引导。

第1题:“关于构架与思路”,难点在于14、15段的作用,它们是对全文的总结,还是对第二层意思的总结。

第2题:关于“训词与桥句”,目的在辨析同义词,要善于抓住不同的语系进行辨析。

第3题:关于“鉴赏与评价”。

(1)(2)两小题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题目的在于体会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及其特点。

(4)(5)两小题着重体会在立意、选材、组材,利用线索等方面的特色。可以参照一般回忆文章来对比着理解的高明之处。

(四)疑难讨论。

第1题:A

第2题:(略)

第3题:

(l)第9段写母亲借债送子读书,第10和12段写母亲同情、支持革命,都与第8段写母亲的反抗意识以及她坚强不屈的性格相照应。第11、12和13段写母亲坚持劳动,与第4、7段相照应。

(2)第14、15段的内容是对第二部分(母亲对“我”教育和影响)的概括。

(3)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中蕴涵的意义提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深切。其特点是以议论为基础,饱含感情。

(4)立意新,组材巧,围绕表现母亲优秀品德这个中心选材、组材。作者把热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爱共产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这是立意的突出特点,是一般的回忆母亲的文章所不可企及的。

(5)她勤劳一生。

第4题:

(1)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

(2)我爱我母亲。

“快速精读测试”参考答案:

第1自然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2自然段:我家是佃农,世代为地主耕种。

第3自然段:交代身世,为写母亲做铺垫。

第4自然段:母亲是个好劳力。

第5自然段:写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劳动教育。

第6自然段:写母亲俭朴。

第7自然段:写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优良品德的熏陶(宽厚、仁慈、教子严)。

第8自然段:写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受到母亲反抗意识的启发。

第二部分第一层(2~8段)层意:回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性格。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Ⅱ”)

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板书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同志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同志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最早发表在1944年5月4回延安《解放日报》上。

延安《解放日报》曾于1944年5月4日刊登《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一文。延安的《解放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朱德同志生平简介:

朱德同志(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土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朱德同志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二届人大后,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

(1)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佃(dn)籍(n)陇(旧ng)溺(nT)碌(IO)

塾(sho)溅(陋n)衙(yd)蛮(mdn)辍(chud)

尝(oh6ng)妇嫂(zh6ulT)和睦出息mo)差役(chdiyi)

(2)朗读课文。

指定学生分段朗读,注意朗读的感情和一些词语的读音。

(3)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开头段概述作者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的悲痛心情和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引出对母亲的回忆,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由。这一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其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是:“她勤劳一生”。

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我爱我母亲”。

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这一层,先简要介绍家世、家境和社会地位:“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后迁移到四川。“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连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接着转入写母亲。

母亲的勤劳俭朴:“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总是天不亮就起床”;除轮班煮饭外,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勤俭持家,佃户家庭生活虽然艰苦,“也勉强过得下去”;杂粮饭“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母亲纺出线,请人织成“家织布”,做成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

作者上私塾时,常跟着母亲劳动,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任劳任怨,性格和蔼,态度宽厚仁慈:“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在大家庭里,和“长幼、叔伯、袖理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另一好品质是“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最后,作者在段末把上面所写的母亲的特点和品质,用一句话作了概括小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层(第8~13段),退佃搬家和天灾。我家遭到这次最悲惨遭遇,母亲“没有灰心”,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反映了母亲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性格和阶级觉悟的提高。

支持我读书。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变,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反映母亲要求摆脱贫困和欺压的骨气。

同情革命。作者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对我的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支持革命。抗战以后,“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永远想念着我”,’“甚望”见我“一面”,但因我献身党的革命事业,竟未实现。这表现了母亲对党的困难的体谅、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坚持劳动。“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作者曾接父母出来,但因“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后来又回家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母亲“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她年老时,“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第三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有三个方面: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涯中再没感到困难过,没被困难吓倒”;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种知识和意志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第三部分(第I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思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再次表达了失去母亲无法补救的极其哀痛的心情,因“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之后着重说明: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作者赞颂母亲的高贵品质和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结合在一起。这样自然地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深厚情意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不仅是一般的母子之情,而且它同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一段的抒情和议论,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深化了主题,把文章推向了高潮。

最后,写作者以实际的行动来纪念和报答母亲的深思,结束全文。这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感情。

通过对母亲的勤劳一生的回忆,热情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不怕困难、同清贫苦人,支持革命的高贵品质和对我的教育影响,表达了作者要尽忠于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来报答母亲深思的决心。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方法。

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按时间顺序列表说明: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98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持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四)引导学生理解分析精心的选材,巧妙的布局。

作者深爱他的母亲。对她的一生,值得回忆记叙的事情是很多的。主要精选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叙写母亲的一生。文章选材精当,布局巧妙,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开头,先概括出母亲一生的特点“勤劳”,总领全文,以下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回忆记叙。中间,集中、具体记叙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写母亲,多是一些日常生活琐事,例如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线、挑水、挑粪;写母亲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在大家庭里与长幼、伯叔、袖理和睦相处。这些典型事例,表现出母亲“整日劳碌”,是个“好劳动”,“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她“勤劳一生”,“一直到最后”。这些事例构成了这位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同时还写到母亲同情、周济贫苦农民、憎恨为富不仁者;教给作者“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生产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支持作者投身革命、体谅党的困难等等,这进一步表现了母亲思想品质的高尚。

(五)语言简练平实,感情真挚。

这篇纪念性的文章,在记叙中有机地结合抒情和议论。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清真意切,感人至深。文中,深情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特点,同情穷苦人民、憎恶为富不仁者的朴素阶级意识,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的思想品质。作者还两处写到:“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的感激,赞颂之情。

【小资料】

一、朱母钟太夫人传略。

朱总司令的母亲,86岁的钟太夫人逝世了!我们表示痛切的哀悼!我们永远纪念她的功绩——她给我们民族教养出伟大的革命领导者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的祖上,从广东韶关迁徙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7代以来,都过着贫苦的佃农生活。祖父八九十岁时还下地耕作。钟太夫人19岁来夫家,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的能手。农家日常工作如挑水、担粪、种菜、喂猪、养蚕、纺棉、缝衣,事无大小她都亲自动手,数十年如一日。此外,她还得做一家20人的饭。农民生产的是白米,吃的却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和杂粮饭,这些也就是钟太夫人食谱里的主要材料。

但是钟太夫人的辛苦还不止此。她先后生子女13人,养活的8人,总司令就是她第三个孩子。在那样的家境里,这个负担是深重的。但是太夫人没有被困难压倒。她一面紧张地兼顾着母亲和农妇的两重工作,一面还注意着以自己的榜样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她是一个有宽大胸怀和深厚同情心的人,她的人格的力量是不仅及于她的子女,而且使全家所有长幼伯叔

妯娌之间,相处十分欢洽。对于更穷苦的亲戚,她往往减损自己,勉力周济。这样,人们接近她就像接近温暖的太阳光一样。

庚予(1900年)前后,四川连年荒旱,农民破产无法生活,被逼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某次官兵追杀一群六七百的穷苦农民,四五十里内鲜血淋淋,惨不忍睹。甲辰(1904)那一年,厄运来到总司令家里,地主因增收佃租不遂,天除夕夜强逼总司令全家搬走,不让继续承佃。一家人都哭了。连夜分散到两处住,因为人手减少,生活更加困苦。恰恰接着又是一年旱灾。惯于忧患、惯于勤劳、惯于忍耐的钟太夫人,虽然仍以她惊人的毅力领导全家来与险恶的环境搏斗,但是究竟谁把农民投入这个贫困的深渊中,她也愈加看清了。

钟太夫人和世林府君终于排除万难,送总司介入学。总司令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时候,太夫人是一个有力的鼓励者。民国初年,总司今在护国军任职,积官俸寄家,得置田30亩,这当然并没有减轻太夫人的劳碌。民国十年,世林府君去世,她更独力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直到她的暮年。总司令是永远挂念着慈母的,但是总司令决心向全中国的人民尽地的大孝通,他要消灭那使母亲(以及千百万的母亲们)被侮辱和损害的社会原因,辛亥革命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他继续奋斗追求,三十余年间他不曾回家过一次。总司今最后是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同时也遭到了一连串的艰难危险,但是太夫人和总司令一样,对这个命运是泰然的。抗战以后,总司令的处境比以前是好得多,但是太夫人也还是在自己家里继续过着贫穷的勤朴的农妇生活,据去年的家信说,她还在纺着棉花。

中国抗战和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朱德同志的母亲,就是这样生活的!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几万万善良劳动人民的本色!

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毕竟是不可磨灭的!太夫人送总司令上学和慰勉总司令参加革命活动,对于总司令的丰业固然有重大的意义,而太夫人与困难斗争的精神,她的勤劳仁爱的美德,屯在总司令身上继续和发展。中国的人民看到总司令在前方领导战争,在后方领导生产,看到总司令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革命忠诚,看到总司今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恢宏风度,将不能忘记辛勤养育总司令的钟太夫人。愿太夫人的名字永垂不朽!(摘自1944年3月25日延安《解放日报》)

二、悼念朱德母亲的挽联。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3月25日的《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挽联甚多。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谢觉哉等同志的挽联,尤为引人注目,现介绍如下,有助于对朱德同志此文的理解。

党中央的挽联是:

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上联颂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大孝为国”之赞,正是朱德同志文中所言,:“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吾党之光”,是党中央对种太夫人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诸同志的挽联是:

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饮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谢觉哉同志的挽联是:

红星入怀,盖世勋名光子舍;

白云在望,漫天晴澹陨慈辉。

此联使用了一般挽母联的生贵子、魂灵升天的习语,正是基于钟太夫人又是一位普通劳动妇女,这样写更能兼顾一般群众对钟太夫人的无比敬爱之情。“子舍”是指朱德同志诞生之屋,“光子舍”是说生了一个大孝为国的儿子,传名盖世。澹(),本指波浪起伏,此指空阔。漫天晴波,犹言满天晴空。慈辉即慈母。

    相关推荐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 《回忆我的母亲》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创意 语文版七上《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回忆我的母亲》创意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创意教案 第五册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创新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 《回忆我的母亲》预习学案(含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0 九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语文版七上《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我的母亲》教案1 《我的母亲》1 回忆我的母亲(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语文第5课 《回忆我的母亲》学案 忆母亲 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随堂检测 复观杨荫榆——回忆我的姑母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罗曼·加里《我的母亲》教案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1《幸福的回忆》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 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1、幸福的回忆】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回忆我的母亲》教学预案 语文版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转发(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母亲的恩情》教案1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复习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教案2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上册 《我的母亲》教案2 《我的母亲》教案3 《我的母亲》教案6 《我的母亲》教案9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教案4 《我的母亲》教案5 《我的母亲》教案4 《我的母亲》教案5 《我的母亲》教案3 《我的母亲》教案6 我的母亲,我的爱! 《我的母亲》2 2我的母亲 14、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7 《我的母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