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高效导学案

小编:

学习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法指导

1.通过诵读,把握本诗韵脚,体会其音节和谐、抑扬起伏的音乐美。

2.找出本诗中的意象,体会其特点,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进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观察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特点。

预习案

教材助读:

1.新月派简介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曾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并加入文学研究会。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并曾经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的创造和音律的和谐。1931年11月19日,诗人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时年仅35岁。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3.作品时代背景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

    相关推荐

    《再别康桥》导学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3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诗两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的高一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的高一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1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1 《再别康桥》导学案5(教师版) 《再别康桥》教案2 《再别康桥》教案15 《再别康桥》的教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再别康桥 教案2 《再别康桥》教案4 《再别康桥》教案5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教案17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0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7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9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9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8 《再别康桥》教案91 《再别康桥》探微 《再别康桥》教案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8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 高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粤教必修二]《再别康桥》导学案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4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2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1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3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5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0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1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4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 再别康桥 原文 重读《再别康桥》 高三语文再别康桥教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