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阅读答案

小编: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吕若涵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个20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

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Q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祖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划起等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

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当然,20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21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起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后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不孝子孙了么?

(选自2014年4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6.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着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对抗着势单力薄的现代文明的疯子而屹立不倒。

B.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

C.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仍旧迅疾、凶猛、无所顾忌地肆虐着。

D.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击了旧的伦理、法律、学术和礼俗,被人们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

B. 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Q思想激进,将祠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

C. 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

D. 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困境。

B. 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始在祠堂上演。

C. 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仍有可资使用的价值,我们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的。

D. 如果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


    相关推荐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吕若涵阅读附答案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阅读附答案 《陈家祠堂》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齐州闵子祠堂记 苏辙》阅读答案 论述文阅读之祠堂文化阅读答案参考 徐孺子祠堂记阅读附答案 《翻过那座山》的阅读附答案 《父亲的那座山》阅读附答案 “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曾利华那时的他”阅读理解答案 翻过那座山阅读答案 《翻过那座山》阅读答案 《翻过那座山》阅读附答案 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语文阅读答案 偎依那座雪峰阅读答案 那一堂课 阅读答案 “翻过那座山”阅读训练及答案 “只要翻过那座山”阅读赏析 那一堂课阅读答案 《那一堂课》阅读答案 《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阅读答案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阅读答案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阅读答案 那年我八岁,受着学文学的 阅读附答案 “音乐学院的座位”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阅读:中国的工程座右铭……(含答案)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阅读答案 《包公祠记》原文与译文 如何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发挥朗读的方法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阅读答案 那水《软木塞弹出的物理学》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阅读答案 中国的人文主义(林语堂)阅读答案 中学语文学习的10条金规 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2013中考语文阅读答案:《让座》阅读答案 学孔堂记 阅读附答案 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生时代阅读答案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乙】丞相祠堂何处寻?阅读附答案 让座 语文阅读答案 父亲的车后座阅读理解答案 父亲的车后座赏析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 阅读附答案 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阅读附答案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阅读答案 《屈祠 》阅读附答案 集中营的课堂 阅读答案(2015广东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拽梯郎君祠记阅读附答案 张锋《宗祠:吉祥文化的象征》议论文阅读题答案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我们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阅读答案 《集中营的课堂》阅读附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语文阅读答案 《游司马祠》阅读答案 记叙文《那一漏,我心中的痛》阅读答案 在山的那边原文 中考语文阅读:《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 父亲的车后座阅读理解答案 父亲的车后座阅读赏析 语文阅读:那山,那桥,那横溪 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 阅读附答案 游司马祠阅读答案 司马祠 阅读及答案 2013中考备考文段阅读(及答案):《打往天堂的电话》 1904年, 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 阅读附答案 这一座座由灰扑扑的小屋组成的印第安 阅读附答案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阅读答案 父亲的后车座阅读题及答案2021 父亲的后车座阅读答案 选自林语堂《中国人的家族理想》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天堂蜂群》(王子龙)练习与参考答案 游司马祠 阅读答案 堂吉诃德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那么,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 让座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三代同堂》练习及答案 范稳《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的学习方法(1) 初中语文阅读的学习方法(2) 两个人的天堂 语文阅读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阅读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阅读答案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阅读答案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理解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答案 游司马祠......阅读答案 洪区长的座位阅读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草堂·诗魂》练习及答案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阅读附答案 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 阅读附答案 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 阅读答案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阅读答案 那雪夜中的炭火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的精神》语文阅读答案 其实,每座城事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明胶的那些“马甲”》练习及答案 打开心中的那把锁阅读答案 初中文学名著阅读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答案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阅读答案 中学散文阅读指导 《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