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伦理本位》(含答案解析)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伦理本位 梁漱溟

缺乏集团生活之中国人,则一面不知有团体,一面不知有个人。从社会结构上说,英美为个人本位之社会,苏联为社会本位之社会,中国恰都不是。过去中国社会,从其结构上看,非个人本位,非社会本位,乃是伦理本位。何谓伦理本位?本位即重点,个人本位重点在个人,社会本位重点在社会,伦理本位之重点,乃在相关系之两方中之对方。伦者伦偶,指相关系之两人而言。例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皆是。在此相关系之两面中,彼此互以对方为重,是曰伦理。在父则以子为重——是之谓慈父。在子则以父为重——是之谓孝子。以此类推,重点都放在对方。朋友不如此,非好朋友;兄弟不如此,非好弟兄。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义也。所以伦理关系,亦即是相互间之义务关系。每个中国人必须各自认识其义务而履行之,却从来不许谈权利。

这并非是空话,可从经济关系验之。试看个人本位之社会,财产既为个人所有,而社会本位之社会则其财产,主要属于社会(共产),中国人之财产,既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社会,乍看粗看,似属于家庭,其实也不是。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财产是不分的,乃至祖父在堂,祖孙也不分,是曰共财之义。兄弟间或伯叔与诸侄间,析产分炊,是曰分财之义。分财可能不止一次,富者可再度分财与贫者。亲戚朋友则有通财之义,通财与分财不同,是要偿还的。每个中国人,视其财产之大小,与对人关系亲疏远近,而必须负担或照顾家庭以外之人之生活。财产大,则负担之范围亦广,倘不践行此种义务,必遭社会指责。

中国自唐代以来,法律精详,为世界冠,但于物权债权则自来忽略,此与西洋自罗马法以来,爱讲物权债权者则相反。爱讲物权债权者,其财产总是为了自己享用。中国所重在情义,为了情义而财产便成为伦理关系中,所共有共享。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在西洋遇事讲社会救济,政府要负责任。中国不然,一切问题消纳于伦理关系,彼此顾恤之中而不见。所以我说中国人的财产不属个人,不属社会,而是属于伦理的。

其次从政治上看,亦完全建筑于伦理。官则曰:“父母官”。民则曰:“子民”,为政则曰:“如保赤子”。又曰:“以孝治天下”。说他是专制,说他是民主皆不对;专制是权在一人,民主是权在人人,中国根本不讲权,所以都不是。凡讲权者皆以自我为中心。而伦理则看重对方也。

伦理情谊为中国文化一大长处,那只是民族精神两特点之一。中国民族精神更有一大特点,即是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所谓讲理即讲是非,以利害隶属于是非,不以是非隶属于利害,此因中国自古以道德代宗教之故。宗教尚说祸福,祸福之含义在利害。西洋中古以前之人生,皆笼罩于宗教之中,不出祸福之念。近代思想开发,崇尚功利,又不出利害之念。在祸福利害以外之是非心,不甚明著。中国自周孔教化以来,除以伦理情谊领导中国人外,便是发扬人生向上精神,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

譬如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西洋人也许感觉奇怪,不求饱求甚么?不求安求什么?须知中国人所求者,就是那个“正”字。“正”即正当合理。苟非正当合理,则虽安饱,他也不要。安饱问题是次于合理问题的。

这种精神,并不只于读书人见之。不拘什么人都喜欢讲理评理。俗语说:“不欠钱粮不怕官,不亏良心不怕天。”此可见其心中自信有理,而理为最高至上,虽天也不怕!与宗教徒是何等不同!此人生向上之精神非常伟大,为西洋人没有的。

6.下列对“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是中国没有集团生活。

B.伦理本位相对两人关系而言,是指在中国家庭里彼此以对方为重。

C.伦理本位的社会里,伦理关系是相互间的义务关系,没有权利。

D.伦理关系是一种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乃至祖孙间,财产是不分的,都属同一家庭。

B.中国人有与兄弟和朋友分财之义,还有分财与贫者之义。

C.为了情义,财产成为伦理关系中双方共享,但只限于家庭。

D.中国人彼此顾惜,不存在由政府负责的社会救济。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治也是以伦理本位为基础的,伦理看重对方,所以“父母官”并不讲权。

B.西洋人崇尚宗教,没有是非观念,因此也就没有中国人人生向上的伟大精神。

C.伦理情谊看重情义,坚守是非义理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的安饱问题次于合理问题。

D.伦理情谊和人生向上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长处,我们应该吸收并发扬光大。

6.D (A“没有”改为“缺乏”B不局限于家庭C“没有”改为“不谈”)

7.D (A财产是属于两人之间的,不是同属家庭B朋友之间只通财之义C与“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意思不符。)

8.B (主观臆断,文中并没有说西洋人没有人生向上的精神。)

    相关推荐

    “中和位育”伦理观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王府井新华书店位于……(含答案解析) 《中和位育”伦理观所蕴涵的“时中》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 菊(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 望(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早行(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听 雨(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山 中(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早 梅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海棠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游月陂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城子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官舍竹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惜琼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戊辰即(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眼儿媚(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江曲(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书”本是指文字符号…… (含答案解析) “第十一位”阅读理解答案 《第十一位》阅读理解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快阁(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溪行(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雪晴晚望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武威春暮(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赠卖松人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雨夜眠(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道旁稚子(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终南别业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章台夜思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塞路初晴(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落日怅望(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道中寒食(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荷上雨(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寺夜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道旁稚子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宝公塔(含答案解析) 王本道《梅花几度梦里寻》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思赠远(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沉醉东风(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含答案解析)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阅读理解答案2021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阅读理解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阅读理解答案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贺圣朝·留别(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喜李翰自越(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途中见杏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水仙子·夜雨(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南乡子·冬夜(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浪淘沙【清】左辅(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浣溪沙(周邦彦)(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九日和韩魏公 (含答案解析) 炉火张炜文本分析 炉火阅读理解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沉醉东风·渔父(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魏十六还苏州(含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奇女子——林徽因》答案理解及解析 阅读答案:《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天伦之痒 》(含答案) 阅读答案:《古代的“计量”地理》(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酷相思·两江代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培育一位电影明星……(2011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一剪梅 ·舟过吴江 (含答案解析) “音乐学院的座位”阅读理解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春怨(含答案解析) ““和”之内涵与定位”阅读理解答案 换位思考阅读题答案 换位思考阅读理解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水调歌头·题剑阁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解析) 神童阅读理解及答案 托马斯曼神童文本分析 阅读答案:《坚守转型社会的“底线伦理”》(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柳 堤(2012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骤 雨(2011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定林(2010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野 菊(2012高考天津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登 城(2011高考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渡 江(2011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日本这次大灾难……(2011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宋史•熊本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中和位育”伦理观所内在涵具的“时中”“权变原则阅读答案 小猴比本领阅读理解答案2021 小猴比本领阅读理解答案二年级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魏二(2010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访 隐 者(2010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 山 泉(2011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 生火阅读答案解析 生火杰克伦敦阅读 古诗文阅读理解:鹧 鸪 天(2012高考重庆卷)(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换位思考 古诗文阅读理解:好 事 近(2010高考湖南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梦 江 南(2012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街头巷尾之伦理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1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山》(含答案解析) 乡土本色阅读答案 乡土本色阅读理解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初见嵩山(2012高考辽宁卷)(含答案解析)